目前各种科研实验室都离不开超声波清洗机,也可以说超声波清洗机的振荡功能成了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实验千千万,超声波清洗机的频率也是各有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的实验如何选择合适的频率呢?
超声波清洗机绝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越深入了解就越发现你对它知之甚少,针对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频率是我当了几年销售之后的经验之谈和更多学习了解之后的笃定。
首先超声波清洗机的频率分低高频,28-40Khz属于低频,68-120Khz属于高频
低频的特点是:空化气泡半径较大,崩塌时产生的力度也大,但不够均匀,所以低频段适合用于分散固体大颗粒或者清洗大表面工件(硬度高,污物颗粒大),俗称的“粗洗”,缺点就是不易穿透深孔和表面形状比较复杂的部件。
高频的特点是:频率越高,空化阈值越高也就代表着空化所需的声强越大,同样的溶液内部空化气泡形成的就越细密和均匀。所以简单解释就是高频段的清洗机振力相对“温和”,噪声更小更细腻,空化气泡密集均匀,声场均匀,穿透性强,适合分散微米级纳米级的颗粒,
尤其是针对一些高精度要求,肉眼不可见到的一些反应实验,高频是最合适的,实验室最常用的高频就是120Khz,对于清洗来讲高频的优势也很明显,高穿透性可以轻易钻入形状复杂零件的狭缝、深孔、盲孔中进行无刷清洗。所以高频也经常用于清洗电镀表层、光学镜片、铝镜、低档的液晶器件、光纤玻璃丝上的微小颗粒等等
针对不同的实验选对频率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最终结果,40KHZ是最常用的频率,可以满足器皿的清洗需求和多数的小实验,而双频40/120KHZ也是很多实验室的首选,可以完美解决多数清洗和实验问题。
以上分享来自于我的经验和学习,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