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分析实验06 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等常用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

根据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影响距离,确定受其影响的各村各类土地的面积。

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

1、缓冲区分析是用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邻近性,以识别要素对邻近对象的影响程度
2、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区域的两个或多个空间要素图层进行拓扑运算,生成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新图层的过程 
3、频数统计用来分类统计要素出现次数的同时进行分类汇总

实验方法:

1、根据污染距离字段生成垃圾填埋场缓冲区
2、将缓冲区分别与土地利用数据和行政区数据进行叠加
3、统计计算垃圾填埋场污染影响的各村各类土地的面积

实验数据

1、垃圾填埋场数据(waste.shp)
2、土地利用数据(landuse.shp)
3、分村行政区数据(village.shp)

实验步骤

1、设置分析环境

打开工具箱,右键ArcToolbox,选择环境,对环境进行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加载数据

把垃圾填埋场数据(waste.shp)、土地利用数据(landuse.shp)、分村行政区数据(village.shp)拖到ArcMap中去:

3、生成垃圾填埋场的缓冲区

在工具箱中找到缓冲区工具,配置相关信息,即可得到缓冲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确定垃圾填埋场污染影响范围内的土地

将上一步生成的缓冲区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生成收垃圾填埋场影响的土地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确定土地所属行政区(村)

将上一步生成的土地数据与行政区数据进行叠加,即可得到行政区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计算面积

打开上一步生成的图层的属性表,添加一个双精度字段"MJ",右键该字段标题,打开几何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地类代码整理

分析上表中的地类名称(DLMC)和代码(DLDM),可以发现其与结果统计表中的地类名称和代码不一致。结果统计表中需要统计土地各大类的面积,代码为原始代码的前两位,因此需要将属性表中的土地类型代码转换为大类代码。
具体操作:打开上一步的属性表,添加一个文本型、长度为10的字段“newDM”,右键点击该字段标题,选择字段计算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面积统计

使用频数工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把这个表导出来用excel打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把MJ数据插入到统计表即可完成此次实验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