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图情论文:《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
在数智时代,情报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AI、5G、大数据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综合应用给情报学学科体系发展带来了迷人地技术遐想,但是在新的信息环境当中,我们更需要回头看一看我们走过的路,看一看哪些是需要我们坚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摒弃的。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团队在《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一文中,较为系统性地回顾了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同时还分别剖析了“Intelligence”和“Information”两种范式下的中美情报学学科结构,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中国情报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路。
【主要发现】
两种研究范式比较
-
Information
范式中国:从信息链出发理解和研究情报学
美国:主要对应信息学(Informatics)和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相关学科领域与国内的“Information”范式也基本一致,发展水平也相当
-
Intelligence
范式中国:从军事、涉密和安全角度研究情报学
美国:军事情报学(Military Intelligence)和安全情报学(Security Intelligence)
-
区别:美国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开设相关情报学专业
中国情报学话语体系建设思路:
-
开展中国情报学学科史研究
1)研究中国古代的情报实践和情报思想
2)中国情报学的本土实践历史
-
通过数据传递知识话语
通过大数据增强中国话语的知识性,让数据传递知识话语
-
传达中国情报学声音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向外界讲好中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故事
情报:定义
对于情报主要有三种定义:
-
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 。
具有敌我对抗性,且限定在军事和战争领域
-
敌方之秘密 ,后演变为他方之秘密。
情报的指向由敌方转变为他方
-
从信息链的角度出发认为情报是对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提炼萃取的产物。
信 息 链(Information Chain):事 实 (Fact)- 数 据 (Data) - 信 息 (Information) - 知 识 (Knowledge) - 情 报 (Intelligence)五个要素构成
中国情报学:历史沿革
- 1955 年,周恩来总理向中国科学院领导提出建立情报机构、开展情报服务的指示
- 1956年,将“科学 技 术 情 报 的 建 立 ”列入《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修正草案) 》中
- 1956年 10 月,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前身) 正式成立
- 1958 年, 中国科学情报大学成立
- 1959 年,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情报专业,成为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开端
- 1978 年,武汉大学开设情报专业,即科技情报专业,标志着我国情报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正式建立
- 1984 年,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获得首批科技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1990 年 ,武汉大学获批了国内首个科技情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 1996 年,科技情报更名为情报学,一级学科定名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归属于管理学门类
- 1998 年,教育部决定将科技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 、 林业信息管理和信息学(原社科情报专业) 等5个专业合并,统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2001 年,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先后获批情报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协同发展:Information 和 Intelligence
- 未来发展方向:
Intelligence
范式和Intelligence
范式相结合
结合途径:
-
促进中国情报学分支学科的交流融合
-
拓展
Intelligence
”范式课程体系普通高校更重视对 “Intelligence” 课程体系的开发 ,创新情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在 “
Information
” 范式下 , 重视国家及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注重各类开源情报的获取、组织、挖掘、提炼和开发,以及开源情报与其他来源情报的融合,提高决策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 马费成,李志元.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J].情报学报,2021,40(05):547-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