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6虚拟机的安装与运用

安装一台RHEL6虚拟机

1、硬盘300GB、内存2GB
2、分区规划:
/boot 200MB、/ 100GB、SWAP 4096MB、/data 100GB
3、软件包定制

步骤

步骤一:新建RHEL虚拟机
1.启动“新建虚拟机”向导程序
在KVM软件中,通过菜单“新建”打开“新建虚拟机向导”窗口,如图-1所示

图-1
2.设置虚拟机名称及安装方式
填写虚拟机名称“NSD-Example”,选择安装方式为“本地安装介质”如图-2所示,单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
3.指定虚拟机系统的安装方式
选择“使用ISO映像”,如图-3所示。并且点击“浏览”添加RHEL镜像文件,选择操作系统类型为“Linux”,版本为“Red Had Enterprise Linux 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
4.选择虚拟机内存与CPU核心数
内存建议设为2G,CPU默认即可,点击“前进”,如图-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
5.指定虚拟机存储
建议虚拟机存储空间选择位300G,注意不要勾选“立即分配整个磁盘”,否则真实磁盘空间会立即减少300G。如图-5所示,点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6.虚拟机创建完成
查看虚拟机最终完成汇总信息,可以点击“高级选项”查看网络信息,后续课程会详细讲解,如图-6所示,单击“继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6
步骤二:启动虚拟机电源,进入RHEL安装向导程序
1.安装RHEL操作系统
打开新虚拟机的电源后,会自动从光盘引导主机(因为新磁盘没有引导信息,自动找其他启动设备),进入RHEL系统的安装向导程序,如图-7所示。直接按Enter键进入默认的图形化安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7
2.检测光盘安装介质
为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因介质读取故障而导致安装失败,RHEL安装程序运行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提醒用户检测安装光盘的完整性。光盘检测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本例中使用的是ISO镜像文件,所以直接按Tab键选择“Skip”,如图-8所示,回车跳过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8
3.安装配置程序的准备界面
单击“Next”按钮,如图-9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9
4.选择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RHEL安装程序默认的语言为“English(English)”,为了降低复杂度,对于国内的用户建议选择使用“简体中文”,如图-10所示,单击“Next”继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0
5.选择使用的键盘类型
国内的计算机也一样使用标准的“美国英语式”键盘,因此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如图-11所示,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1
6.选择存储设备
因为使用的是本地磁盘,这里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如图-12所示,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2
7.存储警告
确定这是一块新硬盘,如图-13所示,选择“是,忽略所有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3
8.设置主机名、网络参数
这里为了降低复杂程度,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如图-14所示,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4
9.设置要使用的时区
选择时区位置“亚洲/上海”,取消“系统时钟使用UTC(S)”复选框,如图-15所示,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5
10.设置管理员密码
在Linux系统中,默认的管理员账户是root(而不是Administrator)。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建议为root设置一个不少于六位的密码,如图-16所示,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6
11.选择安装类型
如图-17所示,选择“创建自定义布局”,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7
12.设置磁盘分区
接下来会看到安装程序提供的磁盘分区工具,如图-18所示。为了顺利安装及运行RHEL系统,必须创建一个根(/)分区,建议再创建一个/boot分区存放启动文件、一个交换分区用作虚拟内存,还有自定义分区/da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8
13.创建/boot分区200M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大小为200MB、文件系统为ext4的新分区,挂载点选择/boot,如图-19所示,单击“确定”,/boot分区就定义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9
14.创建/分区100GB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大小为102400MB、文件系统为ext4的新分区,挂载点选择/,如图-20所示,单击“确定”,/分区就定义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0
15.创建交换分区(Swap)4096MB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交换分区——大小4096MB、文件系统Swap(交换分区不需要挂载,因此挂载点“不适用”而无需指定),如图-21所示,单击“确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1
16.创建/data分区100GB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大小为102400MB、文件系统为ext4的新分区,挂载点写入/data(需要自己手写),如图-22所示,单击“确定”,/data分区就定义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2
17.分区完成
分区完成最终如图-23所示,单击“下一步”,“格式化”–>“将修改写入磁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3
18.设置引导程序及安装位置
此处接受默认设置,将引导装载程序安装到磁盘的MBR记录中,如图-24所示,单击“下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4
19.选择要安装的软件包
选择“现在自定义”,如图-25所示,单击“下一步”以选择软件包组、软件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5
20.软件包选择
基本系统,选择“基本“、”网络文件系统客户端“。如图-26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6
服务器无选择、web服务器无选择、数据库无选择、系统管理无选择、虚拟化无选择。
桌面选择“X窗口系统”、“字体”、“桌面”、“输入法”、“通用桌面”。如图-27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7
应用程序选择“互联网浏览器“。如图-28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8
开发无选择。
语言支持选择“中文支持”。如图-29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29
21.完成安装
软件包选择完成后,如图-30所示。单击“下一步“进行安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0
22.安装完成
安装完成后,如图-31所示。单击“重新引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1
步骤三:配置初始化信息
1.确认欢迎界面
新安装的RHEL系统,首次重启后会出现初始化欢迎界面,左侧列出了接下来将要完成的一系列过程,如图-32所示,单击“前进”继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2
2.同意许可协议
仔细阅读RHEL提供的用户许可协议,选中“是,我同意这个许可协议”,然后才能继续下一步的设置,如图-33所示,单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3
3.设置软件更新
选择“不,以后再注册“,如图-34所示,单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4
4.完成更新设置
如图-35所示,单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5
5.创建用户
此处因我们用root用户登录可以不用创建,如图-36所示,单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6
6.设置日期和时间
此处默认设置,如图-37所示,单击“前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7
7.设置kdump(内核崩溃转储)机制
去掉勾选“启用kdump”,如图-38所示,单击“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8
8.初始化配置完成
输入用户名“root”与正确的密码登录系统。如图-39,安装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39
3.切换图形桌面及命令行界面
问题
1、从桌面切换到字符界面tty2
2、从tty2切换到tty3
3、在tty3用root登陆
4、从tty3切换到tty4
5、从tty4切换到图形桌面
方案
在GNOME图形桌面下,通过按快捷键Ctrl+Alt+Fn可切换到第n个字符控制台,其中Fn 代表F1、F2、……、F6 功能键。例如,按Ctrl+Alt+F2可切换到第1个字符控制台tty2。
步骤

步骤一:从桌面切换到字符界面tty2
在RHEL的图形桌面按快捷键Ctrl+Alt+F2进入,如图-40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0
步骤二:从tty2切换到tty3
从一个tty控制台切换到另一个tty控制台,只需要按Alt+Fn键即可。例如,当前已在tty2登录,此时若按Alt+F3键将会切换到tty3,如图-4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1
步骤三:在tty3用root登陆
显示出类似于“localhost login:”的提示信息。输入要登录的用户名(如root),按Enter键后出现“Password:”提示,如图-42所示,再输入登录口令(能输入但不显示),按Enter键确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2
步骤四:从tty3切换到tty4
从一个tty控制台切换到另一个tty控制台,只需要按Alt+Fn键即可。例如,当前已在tty3登录,此时若按Alt+F4键将会切换到tty4,如图-4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3
步骤五:从tty4切换到图形桌面
在任何一个tty控制台下,只需按Alt+F1键,即可返回GNOME桌面,如图-4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4
4.RHEL6系统基本操作
问题
1、使用GNOME桌面环境
2、执行基本的命令行操作:ls、uname、hostname、ifconfig、pwd、cd、ls -l、shutdown、cat /proc/cpuinfo、cat /proc/meminfo

方案
使用GNOME环境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大家可在课下时间简单了解即可。GNOME提供了gnome-terminal窗口程序,用来在图形桌面中执行命令行,在此终端中练习常用命令。

步骤
步骤一:打开gnome-terminal窗口程序
只需右击桌面(或资源管理器)空白处,选择“打开终端”,如图-4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5
步骤二:执行基本的命令行操作
在gnome-terminal窗口程序执行命令,ls、uname、hostname、ifconfig、pwd、cd、ls –l、shutdown、cat /proc/cpuinfo、cat /proc/meminfo。
命令操作如下所示:
[root@localhost ~]# uname //查看系统构架
Linux
[root@localhost ~]# uname -r //查看内核版本
2.6.32-431.el6.x86_64
[root@localhost ~]# uname -a //显示主机名/内核/硬件平台等全部信息
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32-431.el6.x86_64 #1 SMP Sun Nov 10 22:19:54 EST 2013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root@localhost ~]# cat /etc/redhat-release //查询具体小版本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release 6.7 (Santiago)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查看主机名称
localhost.localdomain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coco.com //设置主机名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查看主机名称 coco.com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查看第一块网卡信息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C2:46:AF
inet addr:192.168.182.230 Bcast:192.168.182.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c2:46af/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21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5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152 (3.0 KiB) TX bytes:9297 (9.0 KiB)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0.0.0.10 //更改ip地址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查看第一块网卡信息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C2:46:AF
inet addr:10.0.0.10 Bcast:10.255.255.255 Mask:255.0.0.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c2:46af/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31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61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4322 (4.2 KiB) TX bytes:11051 (10.7 KiB)
[root@localhost ~]#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信息
processor : 0
vendor_id : GenuineIntel
cpu family : 6
model : 58
model name : Intel® Core™ i3-3220 CPU @ 3.30GHz
stepping : 9
cpu MHz : 3292.549

[root@localhost ~]# cat /proc/meminfo //查看内存信息
MemTotal: 1023848 kB
MemFree: 367560 kB

[root@localhost ~]# pwd //显示当前目录
/root
[root@localhost ~]# cd /etc/pki/CA/private/ //打开目录
[root@localhost private]# pwd //显示当前目录
/etc/pki/CA/private
[root@localhost private]# cd … //返回上一个目录
[root@localhost CA]# pwd
/etc/pki/CA
[root@localhost CA]# cd …/…/ //返回上两个目录
[root@localhost etc]# pwd //显示当前目录
/etc
[root@localhost etc]# ls //查看当前目录信息
[root@localhost etc]# ls -l //查看当前目录详细信息
[root@localhost etc]# sync //保存内存缓存信息
[root@localhost ~]# shutdown -h +15 “The server will shutdown in 15 minutes”
//服务器还有15分钟关闭维护
Broadcast message from root (pts/1) (Tue Dec 10 09:42:41 2013):

The server will shutdown in 15 minutes
The system is going DOWN for system halt in 15 minutes!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安装Redhat操作系统在虚拟机中,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在Vmware(版本为14.0)中创建新的虚拟机。你可以选择自定义配置,并选择要安装的客户机操作系统类型为Redhat7版本。为虚拟机命名,并选择保存虚拟机文件的位置。 2. 设置虚拟机的处理器内核数量和内存大小,根据你的计算机硬件设定。 3. 根据你的网络需求选择网络类型。桥接模式可让虚拟机直接连接到物理网卡以获取IP地址,访问公网或同一局域网内的主机。NAT模式可获得私有IP地址,同时可连接到物理网卡访问互联网和物理主机。仅主机模式创建一个局域网,使虚拟机能够访问物理主机或其他虚拟机。 4. 选择适当的I/O控制器类型和磁盘类型。SCSI磁盘类型性能较好,支持热插拔,适合工作站和服务器级别的应用。 5. 创建虚拟机磁盘并为其分配磁盘大小。建议不要立即分配所有磁盘空间,选择逐步分配或动态增长的选项更为灵活。 6. 完成虚拟机的设置,并指定镜像文件的加载路径。 7. 安装Redhat操作系统。在启动虚拟机后,选择安装媒体为之前下载的rhel-server-7.2-x86_64-dvd.iso镜像文件。 8. 进行安装过程中的一些设置,如接受许可证等。根据提示完成安装过程即可。 请注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你使用的虚拟化平台版本和个人需求而有所不同。如果你遇到了问题,可以参考相关的官方文档或在线资源,以获得更详细的指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杨旭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