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之基础篇(一)绪论

教材: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6版)王珊,杜小勇,陈红编著

一、数据库系统概论

1.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DB)

长期内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基本特征:

(1)冗余库较小

(2)数据独立性较高

(3)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4)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5)可扩展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用途:(1)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     (2)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定义: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 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确定组织数据的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提供多种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

(3)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初始数据的输入和转换;l数据库转储和恢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和数据分析

(5)其它功能:统与网络中其它软件系统的通信;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 ;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

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简称DBS

构成

(1)数据库(2)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 (3)应用程序 (4)数据库管理员

从组成的角度, DBMS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管理 :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数据的整体结构化(数据库系统阶段与文件系统阶段的本质区别)

面向整个组织或企业的多种应用需求;数据之间具有联系(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记录可以变长;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数据共享的好处 :(1)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2)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3)使系统易于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1)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2)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1)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

(3)并发(Concurrency)控制

(4)数据库恢复(Recovery) 


二、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现实世界的模拟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数据模型都是逻辑上的

物理模型数据模型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是数据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物理存储结构

2.1  数据建模

定义: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建模过程(两步抽象):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

2.2  概念模型

 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是从现 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3)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一个实体可以存在多个码)

(4)实体类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5)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6)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实体之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多种类型)→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实体-联系方法(E-R模型)

2.3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查询、删除、插 入、修改等);

                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完整性约束(完整性规则)

2.4  层次模型                

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

实体用记录表示;实体的属性对应记录的数据项(字段);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成记录之间的两两联系;数据结构的单位是基本层次联系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2.5  网状模型

表示方法与层次数据模型相同

网状数据库系统采用网状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代表:DBTG系统(CODASYL系统)

2.6  关系模型

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它由行和列组成

关系术语

一般表格的术语

关系名

表名

关系模式

表头(表格的描述)

关系

(一张)二维表

元组

记录或行

属性

属性名

列名

属性值

列值

分量

一条记录中的一个列值

非规范关系

表中有表(大表中嵌有小表)

码(码键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属性的取值范围来 自某个域。

关系模式: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三、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管理系统角度:数据库系统内部的体系结构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3.1概念

 型(Type) :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值(Value) :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模式(Schema) :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值 ;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

实例(Instance) :模式的一个具体值

反映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3.2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外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数据库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内模式(存储模式) 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3.3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象:保证逻辑独立性        

        模式改变时,外模式保持不变;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物理独立性

        内模式(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不受影响;


四、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支撑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方面:

1、硬件平台

2、软件平台

3、人员(数据库管理员 / 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 / 应用程序员 / 最终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DBA):

  • 设计与定义数据库
  • 帮助最终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
  • 负责数据库系统的运维工作
  • 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系统,调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 转储与恢复数据库
  • 重构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