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7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一个“ 傲 ”字

当今人们的问题,主要就是“ 傲 ”。千罪百恶,都从傲而来。一个人要是傲,就会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不肯屈于人下。先生说: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一个“ 傲 ”字。傲慢之害,人要勤勉恭敬 51.27。

2024-07-29 19:04:59 674

原创 君子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

恢复良知的明和诚,就能照见万物,能常觉、常照,任何东西都无所遁形。从不担忧别人会欺骗自己,只是永远不欺骗自己的良知而已。君子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

2024-07-29 19:01:33 353

原创 知,已经在行;知行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必定先有想上路的心,然后才会去了解道路情况,这个想上路的心就是“ 意 ”,也就是“ 行 ”的开始。学习的时候,不会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要问,问就是学,也就是行;思的时候,不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就要辨,辨就是学,也就是行;这个想吃的心就是“ 意 ”,就是“ 行 ”的开始。知行的功夫,原本就不能分离,只是由于后世的学者把知和行分为两截功夫来做,这就失去知行的本体了。辨析清楚了,思考审慎了,询问细致了,学也掌握了,还继续用功不辍,这就叫作笃行;天下所有的学习,没有不践行就能称为学习的,学习的开始,就已属于践行了。

2024-07-28 05:45:00 815

原创 助人利人,是自己的需要

一开始接触阳明心学会觉得简单,但真正探究明白之后就会发现非常精微玄妙,阳明心学很简单、很平实,但是在精微之处又是如此深奥广大,没有下功夫的人难于描述其中的精妙;致良知是在心上去除污垢的功夫,如果灰尘、污垢不除,良知之境会昏暗不明,就不能照见问题的本质,此时的依照良知行事就只是一句空话,中华文化是关于人心的学问,人的心中有无尽的宝藏,如何开发这份无尽的宝藏,其中的妙处只有自己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体正;进一步说,致良知也是开发我们内心宝藏的途径之一,它能让自己的能量和智慧不断生发,让自己成为解决棘手问题的高手;

2024-07-27 06:30:00 366

原创 美色、钱财、地位 —— 匪我思存、思无邪、心体无累

诗经》说“ 有女如云 ”,其意为,未必不知道其美,但是,虽然知道其美,却“ 匪我思存”,就是说,她们不是我需要惦记的,这就是思无邪,因而心体无累。喜欢美色的心,圣贤之人与普通人是一样的,只是当美色过眼的时候,圣贤虽然也知道其美,但是思无邪,心中没有私欲,就不会被私欲累及心体。这就好比:看到官位、钱财就在眼前,虽然也知道那是官位、钱财,但却没有羡慕觊觎的想法,如此就可以了。众人的喜好美色、厌恶恶臭之时,都能做到发于真心,没有丝毫虚假,好恶明显,也是“ 诚 ”。

2024-07-26 20:45:00 479

原创 人的心体本乐,回归自己,清静快乐

虽说圣贤有一份真乐,但这份真乐同样为常人所共有,他们只是自己不知晓而已,却自寻了许多忧苦,因此迷失了这份真乐。尽管常人身处忧苦迷失之中,但这份真乐却未尝不存,只要人一念明觉,反躬自问、诚实无欺,那份真乐当下就能体会。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朋友来,天下人都不知道我,它也并没有什么可减少的。我经常愁闷,未曾体会过“真乐”的感受,如今我真切地希望能找到这份真乐。—— 阳明先生说:乐是心的本体,虽然这个本体之乐不同于七情之乐,但它不外于七情之乐。孔颜之乐,乐是心的本体;人心本体,原来就没有什么不快乐的。

2024-07-25 20:45:00 475

原创 美丑过眼,不留痕迹

致知的功夫,不分有事无事,都需要持续不断去用,哪里会去区分已发或未发的情况呢?

2024-07-24 21:35:32 344

原创 有识之士,不一定是闻道者

古代许多英才:张良、董仲舒、黄宪、诸葛亮、王通、韩琦、范仲淹等诸位先生,都有卓越显著的德行和功业,皆是从良知中生发而来,但他们不被认为是闻道者,为什么呢?他们天生资质优异,是生知安行的人,难道不如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人吗?如:诸位先生因为不知道专一在良知上用功,他们或是兴趣过于广泛,或是迷惑于似是而非的传闻,因此,他们于道就会时合时离,不能纯粹地合一。假如他们能明白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如今学者,只注重追求外在知识,却忽视内心的修养,所以他们尽管知识广博却很少能抓住根本;

2024-07-23 20:43:54 286

原创 有意追求宁静,愈加不能宁静,为什么呢?

— 善与恶不思量的状态,如同刚刚睡醒的片刻可以做到,但这样的状态并不能保持太长时间,倏忽之间,思虑就已经产生了。人欲减少了,心自然就会清静,不过,清心并不是倡导放弃人世间之事而独居求静,而是要让自己的心中纯粹存乎天理,这是作圣之功。普通人多半都有旧习困扰、有小我挡道,因此很容易被旧习拖回到原路上,在走上大道的路上,会走走停停甚至退转,因此,立志就很重要!有真正的志向就能引导我们下真正的功夫,真下功夫我们就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所以,通过功夫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志向;立德——立功——立言,【 与陆元静书 1】

2024-07-22 20:45:00 331

原创 由内而外的觉悟,才能够带来真正的成长!

我们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并不是需要我们有多少知识,只要我们懂得帮忙他人开发他们自己的良知就可以了,我们再如何智慧也改变不了他人的思想,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人言不如自悔之真!so~ 圣人教人,大道至简,启发良知答案自显,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每个人的良知即是自己的良师,由内而外的觉悟,才能够带来真正的成长!外在的强制力,只能让一个人从表面上做出改变,而当一个人从内心发出了改变的动力,这份改变就会更加的深刻、持久和真切;

2024-07-21 21:13:40 451

原创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无论是获得物质财富、还是享受物质财富的美好,我们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以一个道心来对待,才不至于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这是一件顺应天理良知的事情;【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以道心来对待物质生活;声色货利即是磨刀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问和生计原本就是一件事。关键词: 声、色、货、利 求学 —— 生计。

2024-07-20 18:41:57 221

原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传递正能量,激发人性之善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的意思相等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却做不到勿施于人;就像自己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却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一样;假如每个人都可以观照到自己当下的念头,不再传递恶之花,而是向周围人表达一份善意,那么这个世界怎么不会更好呢?你是激发人性之恶,还是激发人性之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用良知判断对错,勿把错误行为传递给下一位就是致良知;选择激发人性之善,是王道;

2024-07-19 20:17:26 309

原创 家庭主妇人格独立问题,不断成长自己,保持人格独立

无论在哪个时刻我们都应该成长自己、人格独立,和爱人一起成长,别将差距拉得太多而无法沟通,只有自己越来越优秀的时候,你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只有当你人格独立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自己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工作或者不工作这种小事,你完全知道如何去选择了~深刻反省自己,成长、改变自己;身体有毛病就去治疗,心上有问题就去改正;多年形成的习惯需要下功夫填坑。周六反省 家庭主妇人格独立问题;

2024-07-19 20:15:49 393

原创 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被遮蔽的程度不同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绝顶聪明的人往往愿意下笨功夫,而资质一般的人却想走捷径,这也是圣人与庸人的差别,差在起心动念上是否能明白世间的真理,圣人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舍得下功夫,而庸人不相信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期望不劳而获,所以不愿意下笨功夫;人,有了过失,而你总是在过失上纠缠、徘徊,陷溺在这种过失和悔恨之上,其实是在想遮掩自己的过失,有了过失没关系,能改之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过失、不完美、弱小、起点低,作为自己不用功不进取的理由,那就是破罐子破摔了,自省光明,来日可期~【困之勉行,下笨功夫】

2024-07-18 21:21:25 612

原创 收到赵健老师的限量签名书,开心

收到赵老师的亲笔签名📖,开心一下下[愉快],由外而内,首先是我喜欢的线装书,展开阅读舒适,手感友好,纸张更是很讲究,密度很高也很温润,应该是进口纸,每个对页的国画都与每首古诗词相应,有意境,得在晚上沉浸式的氛围细细感受一下才行,感谢赵老师的解读,书相遇、人相逢~

2024-07-17 22:33:01 198

原创 一切都是您自己内心的投射( 目的:提高自我觉察力)

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多般是因为内心把自己看作了君子,把他人视作小人,一旦有机会睁开慧眼,观照到自己的心上时,就会发现自己也有厚厚的灰尘,就不会急于责人,也不会忙着怨人,今天我们学习圣贤思想,建立了更高的大我的坐标系,以此观照当下的自己,我们就可以看到过去看不到的自己;就像我们还未与亲人、同事、客户连接在一起的同时,这些人在我们的心中就归于了沉寂,而当我们互相装在了心中之后就连接上了能量,心-道-德-势,心是事事物物的源泉,当你们相遇后,花的颜色便显现出来了,由此,这些花不在你的心外。

2024-07-17 20:45:00 477

原创 一切都是“您自己”的问题

再比如,修行路上的人,一开始把品行、品格看得太重,一碰到精致的利己者,也炸了,要么对外反击,要么对内攻击,其实是在否认自己的“也有”的一面;比如:有人过度在意金钱,谈到钱就炸了,有钱的就唯恐别人来讹他,严防死守的;没钱的,会自卑,用钱来区别每个人的级别,看待一切;行为就是有刺激就有应对,一系列的应对系统,您在意什么,就会受什么刺激;所以,一切都是“您自己”的问题,接纳、成长自己就好。复习到一个概念:什么是行为?

2024-07-17 12:26:42 287 1

原创 生活中生智慧

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才能做得更好,互相成全;反求诸己是致良知的第一步;有苦难才能超越自己,开胸怀和智慧;不浪费任何一次困苦,危机中寻找智慧,成长自己。把困苦当作当下学习的好机会,从而让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成长,我们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困难、一次危机,在危机当中寻找智慧,成长自己。【 圣人多过 小人无过 】

2024-07-16 21:00:00 507

原创 致良知,是一场自我革命、教育、成长

对他人越真诚就越有力量,你越真诚就越懂得别人,进而赢得他人的信任: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的始终,不诚则难于成事,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致良知就是致自己,是一场自我革命、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真诚的力量,诚于己、信于人、明于事。人言不如自悔之真,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但,真正的功夫是能够自觉自悟、自我修正。仁爱、中庸、谦和、真诚等为人生观,百术不如一诚;

2024-07-15 21:00:00 444

原创 远离低能量低层次的人(认知层次)

生命是平等的,但内在的认知层次真的分级别的,习惯了和高层次的人相处,偶尔遇到低层次或者说“烂人”的,没反应过来,就习惯性当正常人一样相处和交流了,不料在别人眼里是一种“秀”,我嘞个去,再次提醒我自己,面对陌生人还是要打开感知的雷达,识别对方的气息、磁场,同时从对方的语言用词、小细节、小动作判断级别,不是外在因素的级别,而是内在的认知大厦,不同的,立马逃离、远离,不过多和会消耗你的能量的人纠缠,得不偿失,跑呀~

2024-07-15 20:44:18 204

原创 犯错——改错——避免犯错

4,心性越光明,对起心动念的觉察就会越发的精微,能做到提前预防犯错的可能。3,第一层:改正行为过错;第二层:改正心上过错;比别人提前提醒来得真切;【 良知即吾师 】、【 过错篇 】1,有良知才会发现自己的过错;

2024-07-14 19:20:43 474

原创 变得越来越优秀的方法

— 只有深刻地反省,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我们反省后会看到自己不对的一面,会沮丧和不自信是正常的,我们要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积极地行动改变,这个行动改变就是要先跟对不起的人真心地道歉,真诚地和客户、同事沟通,可以建立各种机制、真诚地付出,让自己越来越好,行动和改变的过程,实际就是充满着能量的过程,行动越多越有能量,得到的积极反馈就越多,成长进步就越大,就越来越有能量和智慧去帮助家人和身边的人,自己慢慢地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反省后看到问题很正常,接纳-行动-改变-能量-帮助-成长变优秀;

2024-07-13 13:00:09 387

原创 【想心静?】红尘中修炼的功夫,才是真正的功夫

你若是以厌弃身外事物的心去静中寻求天理,反而只会养出骄傲怠惰的习气。你若能不厌弃身外事物,然后再到静处涵养天理,却是好的。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沉静一下自己的内心也是不错的,但如果你想要逃避现实,去追求所谓的心静,会反而养成傲慢和怠惰之气;很多人去求静的背后,其实是对现实的无力感,也是一种畏难的心态所致,所以要关照自己那颗求静的心背后的起心动念。

2024-07-12 21:02:04 1236

原创 读书的本质:心上做减法、用功、涵养

古人也有读书记不住的困惑,其实读书理解就好,事实上理解也是次要的了,比这更重要的是在心上用功,让自己的心体变得光明,体会圣贤之心,以圣贤之心来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这才是真读书,如此才是真本领,提升心智力;—— 明得自家本体,因而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明心净心,既不是背诵也不是理解文中的意思;读书若有强记之心、欲速之心、好斗好胜之心,都会觉得累,要克除;就连要去明白含义都已经是第二位的了,首要的是让自己的心的本体能够明白。我们读书就是与圣贤心心相印,就是要靠近存乎天理之心,不管我们如何读书,都是为了调和自己的心。

2024-07-11 21:25:50 420

原创 学圣学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思无邪的状态( 纯粹、思想纯正、积极向上 )

虽有教无累,但也应因材施教,当今的教育过分关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精神方面看不见摸不着的滋养心灵方面的培养,所以才会让我们的孩子、员工活小了,以至于学习只为了分数成绩、工作只为吃穿用,这是因为没有学习高等的学问所致;大人者,是心中去除小我、成就大我之人,是顶天立地、浩然正气之人;对于下士的人说性与命之学 ,不仅不懂而且会产生烦恼,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找到对方感兴趣的入门之处,慢慢引导;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教学都是以追随圣学为目标,所以中华文化也叫圣学文化,是最高深的上等学问;

2024-07-10 22:33:10 565

原创 【 正己化人】 把自己做好,能解决所有问题

例如:舜之所以能感化他的弟弟象的傲慢,关键是他不去看象不对的地方,如果舜总想着纠正象的奸恶,那就会永远只看到象的不对,而象过于傲慢,肯定不会低头认错,那么面对这样的僵局,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学习,必须要反求诸己!爱指责他人,就只会看到别人的错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如果能反求诸己,就可以看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哪还会有时间指责他人呢?千万不要去议论他人的是非,必须要把这责人的念头克除掉。

2024-07-09 21:07:36 437

原创 成长过程,摔倒不要紧,爬起来、改过、前进

今天,我们学习圣学,是为了找回自己的那颗真心,我们的心是否真诚、是否庄严,只与自己有关,与外面的荣辱无关,我们的心只有自己最清楚,只有自己能庄严这颗心、也只有自己能污染这颗心,一切都是致诚而已,不能存在一丝丝伪装、一丝丝矫情,坚持用功,不期待、不懈怠、不强求、不放弃,久而久之自然会变化气质!—— 只要内心专一求道,就不会管外面的风风雨雨,所有外部的毁谤,都是能提升你自己心性的助力,如果不真实用功,只是骗骗自己、骗骗他人,到头来自欺者必被欺!人若着实用功,随人诋毁、随人欺谩,处处都是得益;

2024-07-08 21:11:21 315

原创 关于忠诚:忠于自己的良知、理想、信念

当我们面对公司、上司、爱人、恋人、合作伙伴还是某件事,会纠结离开还是留下,这里我们要深知忠诚的定义,我们不是忠诚于某个人、某件事、或者某个机构,而是忠诚于自己的良知,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跟随某人、某团体走下去,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哪天当你选择离开或者放弃,不一定是因为不忠,而是因为大家的价值观或信念不一样,so~当我们明白忠诚的本质的时候,就不会再有纠结,但这里一定要明白,在做选择前一定要先反省自己的问题,要先成长自己,分析后再做决定;

2024-07-07 14:00:42 546

原创 【致知功夫 各随分限】成长需要时间,助人须考虑对方的承受程度

我们和他人讲道理、传播文化的时候,需要随人分限所及,当树不断长大可以不断地加水,我们帮助他人开发内心宝藏的灌溉之功,需要考虑对方的承受程度,需要各随其分限所及,不可拔苗助长;任何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受到贫富、贵贱的差异而排除在教育之外,对于不同材质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每天都有新的认知,大我就可以得到逐渐的开发,只要肯下功夫,就是精一之功夫;学习圣贤需要时间,就像刚倒下去的浊水,需要沉淀一定时间,才慢慢清澈;帮助他人需考虑各人的分限所能及的,初学圣学需时间沉淀,存养心性。

2024-07-06 10:52:41 467

原创 【一念发动便是行】念头,就是命运

一念恶,众念相迎而来,每个念头都是有能量的,这么多的恶念累积在一起,就会变成自己内心的负能量、负情绪,让自己生活在苦痛之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作自受!自己的恶念污染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生活在痛苦当中,而且,更严重的是,恶念会诱发更多的恶语、恶言、恶行、恶事,最终导致自己一步错、步步错;为恶要知改,我们要在起心动念之处观照、反省、引导自己的念头,把恶念克于方萌之际,在刚出现的时候就要把它克除掉,这才是真正的用功之处;等到你的念头变成了语言、意识、身行的时候,此时已经属于亡羊补牢了,再用功夫就晚了;

2024-07-05 20:09:55 571

原创 今天的一次有效沟通,人必须学会和他人、社会好好相处

可,昨晚在赵老师拍完视频上传到视频号、抖音后,刘老师特意去关注了,她给我留言了一些对赵老师的看法,我今天早上才看到信息,我当时一看,当下的胸口是不舒服的,我觉察了,知道自己又把这类信息看成是否定了,不能让大脑这样自动思考,它有bug,我先和自己对话:别人在表达她的看法,思想输出而已,这与我无关,而且对方是一位高知人士,发心也很好,我可以听听不同的意见,做到王阳明的“ 己受用 ”就好,而赵老师也不是完美的,肯定也有他的盲点所在,通过别人看到我看不到的点,挺好的,所以,我带着学习的角度去聆听这位朋友。

2024-07-04 18:10:38 641

原创 【信即是功夫】人皆有良知在心中

良知在每个人心中,无论你如何做,也无法泯灭它。即使身为盗贼的人,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应该去做盗贼,你要喊他是贼,他也会感到很羞耻。“人只是被物欲给蒙蔽了,良知在人的心中,不会自己消失。这就像乌云遮住太阳,而太阳何尝消失了呢?—— 只要实实在在依着良知行事,善就纯养,恶就去除,这是何等的稳当快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只因自己不能真的相信,把这个圣人埋没了。良知就是做人、做事的准则,良知就是天理;

2024-07-03 17:51:14 400

原创 【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

原意是:人如果不修为自己,不为那个真己而活,不活出那个真己,那么天地也不容许你。这个“己”是修为自己、是真己的意思。私欲会让人难受,为了自己舒服而去拔除,去除私欲小我,就可以为自己展现大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句话不是自私自利的意思,

2024-07-02 19:59:36 386

原创 阳明心学:培根之学

命运藏在念头里,一些不好的念头种下了,让一个人逐渐变得冷漠自私,也会让生命充满烦恼的人和事;一些好的念头种下了,一个人的内心就会柔软,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美好,生命中充满和善的人与事。

2024-07-01 12:47:40 152

原创 涵养心性,才能发展长远

如果一个人到了40、50岁还没有闻道,就没有发展潜力了,小我喜欢被赞叹,不喜欢被批评,特别在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本质上是因为内心虚弱、不自信,所以才特别渴求外界的肯定,获得内心满足;如果我们坚定地相信:“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中有无尽宝藏,就不会在意外在的毁誉,而是一心一意地开发自己的宝藏,让心中的大我不断壮大成长。如果一个人真心诚意做一件事,就会全都心思在一件事上,是不会有功夫去追逐虚名的,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啊~一心向外求别人认可的习惯、听到赞扬就高兴、听到诋毁就郁闷,这是好名之病发作了。

2024-06-29 10:46:36 443

原创 学习阳明心学,需要下真功夫,持续用功

阳明心学是功夫之学,看到善的就发扬光大,看到恶的就立即改正,这才是真功夫。

2024-06-28 14:50:34 816

原创 情绪只是表面现象,心灵深处建品质而非表面克制

至善是一个人内心最高的境界,内心就会升起强烈的求道之心,大道才是一个人值得追求的人生意义,所以说,建设心灵品质是我们人生的重大战略,唯有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才能不断成就他人,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贪”,志向就是走向光明大道。情绪只是表面现象,各种无明和私欲在作怪,把根揪出来,就能做到“发而皆终节”,所以,我们致良知是在心灵深处建设我们的心灵品质,而不是在心灵表面上去克制自己的情绪。

2024-06-27 19:58:19 541

原创 良知清澈,心生万法

良知就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有源之井水,是由内而外的这份根本智慧,是我们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宝藏源泉,才可以应对外部应变无穷的变化;当我们开发了心中宝藏,唤醒了心中的良知之后,我们再去学习各种知识和学问,就更有成效,就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净心的三个步骤:观照念头是基础、反省念头是关键、引导念头是根本;提升心的层面,就能主宰更好的行为作用。好比我们有源之井水,先明白大道,而后才能心生万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他们传给孩子的不应该只是家财万贯,而是精神财富;

2024-06-26 23:17:56 608

原创 礼让,不是一昧地退让,而是表达我们的素养、品德

礼 / 让,发心是文明相处,互助互让,是君子之交。

2024-06-25 20:30:57 354

原创 情绪管理篇:让七情自然流露,不过分压抑也不掺杂极端的想法即可来去自如

学习圣贤之学,并非让我们像木头人一样,枯木死灰,而要让自己不要被七情所缠缚、被七情所乱心,我们的喜怒哀乐应该是自然的流动,没有不及也不会过度,是中庸之道,也是心的妙用。人有七情,本属常理,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该怒的时候怒、该忧的时候忧。—— 良知清澈,自晓分寸。

2024-06-24 21:38:48 32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