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读了无声告白这本书,全书12章,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看完了,看完很压抑,这本书的作者是[美]伍绮诗,耗时6年写的,英文原名: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故事编排精妙细致。从文章的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莉迪亚死了。
内容
莉迪亚是家中的老二,父亲(詹姆斯)、母亲(玛丽琳)的掌上明珠,他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故事围绕着莉迪亚的死亡开展,寻找莉迪亚的死因,翻起了多年的种种往事。
人物背景: 玛丽琳:从小成绩优秀,有理想,励志做一名医生,在她的周围,女性都是以家庭为中心,但是她不甘相夫教子,做家庭主妇,不想和大多数女性一样,她承受着自己标新立异的压力,也感受着与众不同的快感,但是在大三的时候却爱上了莉迪亚的父亲一个中国人,一个和他与众不同的人,她迅速和詹姆斯坠入爱河,未婚先孕的她,梦想戛然而止,在大三的时候和詹姆斯结婚,过上了相夫教子,以家庭为中心的女人。
在大三的时候玛丽琳与詹姆斯结婚不得不结束大四的学业,她的母亲不同意她找一个黄种人,她告诉玛丽琳: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后悔,会改变你的想法,将来你的孩子在哪里都不会合群。从此和母亲断了八年的联系,直到玛丽琳的母亲去世,她回家处理后事,这一次冲击了玛丽琳的心灵,她痛恨社会、家庭对女性的束缚,不甘一生做家庭主妇。她这次用母亲卖房子的钱出去租房子,悄无声息的离开继续她未完成的学业,离开了她7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但是这时候她却坏了第三个孩子,她不得不回归家庭。
这次回到家中,所有人对玛丽琳百般顺从,尤其是5岁的莉迪亚,在没有妈妈的这几个月里,她暗自发誓只要妈妈能回来,她以后一定听妈妈的话,因为害怕妈妈再次离开,玛丽琳发现莉迪亚和她很像,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莉迪亚身上,开始让莉迪亚学习各种知识,把莉迪亚培养成医生。
詹姆斯:一个从中国偷渡到美国的男孩,那个时候还存在民族歧视,因为长相和西方人与众不同,他自卑、懦弱、从小被歧视,没有朋友,经常被嘲笑,虽然读到了哈弗大学的博士,但是还是自卑,直到玛丽琳的到来,他欣喜又害怕,怕这一切美好的事物消失
莉迪亚的父亲从小没有朋友,所以一直告诉莉迪亚让她教朋友、合群,受欢迎、适应环境但是她却有个朋友都没有,晚上父亲让她跟同学打电话,她会对着嘟嘟的话筒去说话,因为这样她的父亲会高兴。
莉迪亚自己——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她发现,似乎只要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换取他们的快乐。因此,她利用暑假学习代数,穿上连衣裙参加初级舞蹈班,报名旁听大学的生物课,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都有课。整个夏天忙个是的,是的,是的”。
终其一生,她都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坚定有力地叫嚣:医生、医生、医生。她母亲是如此渴望实现这个梦想,莉迪亚明白,她根本不需要说出来,她的心愿一直摆在那里。除了当医生,莉迪亚无法想象自己能够拥有别样的未来和不同的人生,那好比企图设想太阳围着月亮转、自然界没有空气这种东西一样荒唐。
迪莉娅从小成绩优异,但是在大二的时候物理靠着死记硬学不会了,一直不及格,成绩下滑了,她的哥哥因为考上了哈弗要离开了,没人听她诉说安慰她了,她去找了她的邻居“杰克”,她以为杰克会懂她,但是杰克不爱她。
在一天的晚上莉迪亚来到了湖边,她在码头上许下了新的承诺,她要重新开始,告诉她母亲,够了,就算不当医生也没关系,再也不要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放耳朵上,然后告诉她的哥哥,他走没关系,她理解他。她轻轻的下到小船里,松开缆绳,想一路游到码头的另一侧,明天早晨要问问他的哥哥哈弗的事情,但是就这样结束了生命。莉迪亚本来可以不死的,但就这样死了。
莉迪亚的死可以说是意外也可以说是自杀—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总结
莉迪亚的死是对父母无声的告白—让父母理解了莉迪亚的孤独。
妹妹对父母的无声告白—莉迪亚妹妹更是在家里默默无闻,但是一直小心翼翼希望得到关注,莉迪亚死后让父母知道自己忽略了小女。
父亲对母亲之间的无声告白—父亲重归家庭,父母之间会好好沟通,也有好多话对孩子说。
邻居杰克对哥哥的无声告白—在那个时代不可能允许的同性恋。
所有人都在对爱的人无声告白。
所以请温柔的爱自己和家人,多沟通。要勇于表达真实的自己,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