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路由选择

从概念上说,IP路由选择是简单的,特别对于主机来说。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直接相连(如点对点链路)或都是在一个共享网络上,那么IPuune数据报就直接送到目的的主机上。否则主机把数据报发往一个默认的路由器上,由路由器转发该数据报。大多数的主机都是采用这种简单的机制。

在一般的体制中,IPkyne可以从TCP、UDP、ICMP和IGMP接收数据报(即本地生成的数据报)并进行发送,或者从一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报(待转发的数据报)并进行发送。IP层在内存中一个路由表。当收到一份数据报并进行发送时,它都要对该表搜索一次。当数据报来自摸个网络接口时,IP首先检查目的IP地址是否为本机的IP地址之一或者IP广播地址。如果数据报的目的不是这些地址,那么(1)如果IPgone曾被设置为路由器的功能,那么就对数据报进行转发(也就是说,像下面对待发出的数据报一样处理):否则(2)数据报被丢弃。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下面这些信息:

1,目的IP地址。他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主机地址,也可以是一个网络地址,由该表目中的标志字段指定。主机地址有一个非0的主机号,以指定某个特定的主机,而网络地址中的主机号为0,以指定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2,下一站路由器的IP地址,或者有直接连接的网络IP地址。下一站路由器是指一个在直接相连网络上的路由器,通过它可以转发数据报。下一站路由器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他可以把传送给它的数据报转发的最终目的。

3,标志。其中一个标志指明目的的IP地址是网络地址还是主机地址,另一个标志指明下一站路由器是否为真正的下一站路由器,还是一个直接相连的接口

4,为数据报的传送指定一个网络接口。

IP路由选择是逐跳地进行的。从这个路由表信息可以看出,IP并不知道到达任何目的的完整路径。所有的IP路由选择只为数据报传输提供下一站路由器的IP地址。它假定下一站路由器比发送数据报的主机更接近目的,而且下一站路由器与该主机是直接相连的。

IP路由选择主要完成以下这些功能:

1)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IP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网络号和主机号都要匹配)。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

2)搜索路由表,寻找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木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或者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目的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可以通过这个表目来处置。这种搜索网络的匹配方法必须考虑可能的子网掩码。

3)搜索路由表,寻找标为“默认”的表木,如果找到,则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

如果上面这些步骤都没有成功,那么该数据报就不能被传送。如果不能发送的数据报来自本机,那么一般会生成数据报的应用程序返回一个主机不可达或者网络不可达的错误。

网站主机地址匹配在网络号匹配之前执行。只有当他们都失败后才选择默认路由。默认路由,以及下一站路由器发生送的ICMP间接报文,是IP路由选择机制中功能强大的特性。

为一个网络指定一个路由器,而不必为每个主机指定一个路由器,这事IP路由选择机制的另一个基本特性。这样做可以极大地缩小路由表的规模,比如Internet上的路由器有只有几千个表木,而不会是超过100万表目。

当IP从某个上层收到这份数据报后,它搜索路由表,发现目的 IP地址(140.252.13.33)在一个直接相连的网络上(以太网 140.252.13.0)。于是,在表中找到匹配网络地址(由于以太网的子网掩码的存在,实际的网络地址是 140.252.13.32,但是这并不影响这里所讨论的路由选择)。


数据报被送到以太网驱动程序,然后作为一个以太网数据帧被送到 sun主机上。IP数据报中的目的地址是sun的IP地址(140.252.13.33),而在链路层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是 48 bit的sun主机的以太网接口地址。这个 48 bit的以太网地址是用 ARP协议获得的。

现在来看另一个例子:主机 bsdi有一份IP数据报要传到ftp.uu.net主机上,它的IP地址是192.48.96.9。经过的前三个路由器如图3-4所示。首先,主机bsdi搜索路由表,但是没有找到与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相匹配的表目,因此只能用默认的表目,把数据报传给下一站路由器,即主机sun。当数据报从bsdi被传到sun主机上以后,目的 IP地址是最终的信宿机地址(192.48.96.9),但是链路层地址却是sun主机的以太网接口地址。这与图 3-3不同,在那里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和目的链路层地址都指的是相同的主机( sun)。


当sun收到数据报后,它发现数据报的目的 IP地址并不是本机的任一地址,而 sun已被设置成具有路由器的功能,因此它把数据报进行转发。经过搜索路由表,选用了默认表目。根据sun的默认表目,它把数据报转发到下一站路由器 netb,该路由器的地址是140.252.1.183。数据报是经过点对点SLIP链路被传送的,采用了图 2-2所示的最小封装格式。这里,我们没有给出像以太网链路层数据帧那样的首部,因为在 SLIP链路中没有那样的首部。

当netb收到数据报后,它执行与sun主机相同的步骤:数据报的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地址,而netb也被设置成具有路由器的功能,于是它也对该数据报进行转发。采用的也是默认路由表目,把数据报送到下一站路由器 gateway(140.252.1.4)。位于以太网140.252.1上的主机netb用ARP获得对应于 140.252.1.4的48 bit以太网地址。这个以太网地址就是链路层数据帧头上的目的地址。

路由器gateway也执行与前面两个路由器相同的步骤。它的默认路由表目所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IP地址是140.252.104.2。

对于这个例子需要指出一些关键点:
1) 该例子中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都使用了默认路由。事实上,大多数主机和一些路由器可以用默认路由来处理任何目的,除非它在本地局域网上。
2) 数据报中的目的 IP地址始终不发生任何变化(只有使用源路由选项时,目的IP地址才有可能被修改,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所有的路由选择决策都是基于这个目的IP地址。
3) 每个链路层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帧首部,而且链路层的目的地址(如果有的话)始终指的是下一站的链路层地址。在例子中,两个以太网封装了含有下一站以太网地址的链路层首部,但是SLIP链路没有这样做。以太网地址一般通过 ARP获得。


子网掩码

任何主机在引导时进行的部分配置是指定主机 IP地址。大多数系统把 IP地址存在一个磁盘文件里供引导时读用。在第5章我们将讨论一个无盘系统如何在引导时获得 IP地址。

除了IP地址以外,主机还需要知道有多少比特用于子网号及多少比特用于主机号。这是在引导过程中通过子网掩码来确定的。这个掩码是一个 32 bit的值,其中值为1的比特留给网络号和子网号,为0的比特留给主机号。图3-7是一个B类地址的两种不同的子网掩码格式。第一个例子是noao.edu网络采用的子网划分方法,如图3-5所示,子网号和主机号都是8 bit宽。第二个例子是一个B类地址划分成10 bit的子网号和6 bit的主机号。

尽管IP地址一般以点分十进制方法表示,但是子网掩码却经常用十六进制来表示,特别是当界限不是一个字节时,因为子网掩码是一个比特掩码。

给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后,主机就可以确定 IP数据报的目的是:( 1)本子网上的主机;(2)本网络中其他子网中的主机;( 3)其他网络上的主机。如果知道本机的 IP地址,那么就知道它是否为A类、B类或C类地址(从IP地址的高位可以得知),也就知道网络号和子网号之间的分界线。而根据子网掩码就可知道子网号与主机号之间的分界线。

假设我们的主机地址是140.252.1.1(一个B类地址),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8bit为子网号, 8 bit 为主机号)。

如果目的 IP地址是 140.252.4.5,那么我们就知道 B类网络号是相同的( 140.252),但是子网号是不同的

如果目的 IP地址是140.252.1.22,那么B类网络号还是一样的( 140.252),而且子网号也是一样的(1),但是主机号是不同的。

如果目的 IP地址是 192.43.235.6(一个 C类地址),那么网络号是不同的,因而进一步的比较就不用再进行了

给定两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IP路由选择功能一直进行这样的比较。



本文从《TCP/IP详解》中摘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