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第四版)(高级项目管理)考试重点整理第20章 高级项目管理(三)
20.3 组织级项目管理
20.3.1 组织级项目管理标准
组织级项目管理标准通过将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实践与组织因数连接起来,以提升组织能力,支持战略目标。组织测量其能力,然后计划并实施改进,系统地实现适合其变革意愿及其期望的未来状态的最佳实践。
20.3.2 业务价值与业务评估
业务评估是建立OPM框架的必要组件。组织管理层或发起人需要说明实施OPM解决的业务问题、OPM特征和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尽可能通过财务量化的方式确定收益,确定OPM实施成本和投资回报,即实施或改进选定的OPM能力的成本,并将其转变为改进的组织成果,以及成果改进后的结果所带来的收益。
20.3.3 OPM框架要素
组织级项目管理框架描述了提供持续支持所需的要素。OPM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治理、OPM方法论、知识管理和人才管理。
1、OPM方法论
组织通过建立和整合被认为最有可能提供预期收益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方法论的要素来开发和改进OPM方法论。
2、知识管理
在OPM框架内,知识管理通常侧重于实现绩效改进、创新、经验教训分享、记录最佳实践、流程整合和组织持续改进的组织目标。知识管理应涵盖完整的知识管理生命周期,包括知识从开始知道在组织中成功应用并使实际举措实现收益。在OPM的知识管理中应关注:增加OPM知识所需的文档、需要获取知识所需资源、个人增强确保OPM成功所必须的知识。
3、人才管理
大多数组织都有评估和提供个人绩效反馈的流程,由几种化的职能部门执行。在OPM框架下的人才管理,这个职能部门跟踪项目管理群体的职业化发展,晋升评审流程应与已定义的工作角色和工作级别的要求保持同步,与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保持一致。与组织所需的相应职责、经验、知识、技能和教育进行融合和修订等内容,可以在PMI发布的《项目经理能力发展框架》中获取更多典型的实践。
4、OPM治理
OPM治理使组织能够持续管理项目并最大化项目成果的价值,通过审查和决策机构的行动来实现,负责在全县范围内签署胡批准有关OPM要素。
20.3.4 OPM成熟度模型
OPM成熟度是指组织以可预测、可控制和可靠的方式交付期望战略成果的能力水平
OPM成熟度级别特征的一般描述,可应用于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
- 级别1:初始或临时的OPM。项目绩效无法可靠预测。项目管理极不稳定,高度依赖于执行工作的人员的经验和能力。项目虽然完成,但经常出现推迟、超出预算、质量各异的情况。存在的OPM流程是临时的或无序的。
- 级别2:项目层级采用OPM。根据行业最佳实践,在项目或职能层级上计划、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但是OPM流程和实践并非从组织角度统一应用或管理,并且可能存在项目差异。
- 级别3:组织定义的OPM。项目管理是主动的,组织项目绩效是可预测的。项目团队遵循组织建立的OPM流程,这些流程根据项目的复杂性和从业者的能力加以裁剪。OPM流程在组织上是标准化的,可测量的、可控制的,并可由组织进行分析,以监控OPM流程绩效。
- 级别4;量化管理的OPM。组织中的项目管理决策和流程管理是由数据驱动的。OPM流程绩效的管理方式能够实现量化改进目标。OPM流程绩效经过了系统性分析,以提高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改进机会。
- 级别5:持续优化的OPM。组织稳定且专注于持续改进。OPM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以及定义好的和可测量的价值贡献为关注点的OPM流程,促进了组织敏捷和创新。在优化的组织中,已建立了有效的持续改进,以及一些列测量和度量指标。项目集和项目的成功率很好,项目组合经过优化以确保业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