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JavaScript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笔记——面向对象的 JavaScript

面向对象的 JavaScript

动态类型语言和鸭子类型

编程语言按照数据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 静态类型语言

    • 定义:编译时便已确定变量类型的语言
    • 优点:
    1. 编译时就能发现类型不匹配的错误,编辑器可以帮助我们提前 避免程序在运行期间有可能发生的一些错误
    2. 在程序中明确地规定了数据类型,编译 器还可以针对这些信息对程序进行一些优化工作,提高程序执行速度
    • 缺点:
    1. 依照强契约来编写程序,为每个变量规定数据类型
    2. 类型的声明会增加更多的代码,在程序编写过程中,这些细节会让程序员的精力从思考业务逻辑上分散开来
  • 动态类型语言

    • 定义:程序运行的时 候,待变量被赋予某个值之后,才会具有某种类型的语言。
    • 优点:
    1. 代码量少,可以更专注于业务逻辑
    • 缺点
    1. 无法保证变量的类型,从而在程序的运行期有可能发生跟类型相关的 错误

鸭子类型的通俗说法是:“如果它走起 路来像鸭子,叫起来也是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鸭子类型指导我们只关注对象的行为,而不关注对象本身,也就是关注 HAS-A, 而不是 IS-A

多态

  • 定义: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上面,可以产生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执行结果(通俗理解:给不同的对象发送同一个消息的时候,这些对象会根据这个消息分别给出不同的 反馈)
  • 作用:通过把过程化的条件分支语句转化为对象的多态性,从而 消除这些条件分支语句

封装

  • 目的:将信息隐藏

封装数据

在许多语言的对象系统中,封装数据是由语法解析来实现的,这些语言也许提供了 private、public、protected 等关键字来提供不同的访问权限,但 JavaScript 并没有提供对这些关键字的支持,我们只能依赖变量的作用域来实现封装特性,而且只能模拟出 public 和 private 这两种封装性。
除了 ECMAScript 6 中提供的 let 之外,一般我们通过函数来创建作用域:

	var myObject = (function() {
		var __name = 'sven'; // 私有(private)变量
		return {
			getName: function() {
				return __name;
			}
		}
	})();
console.log( myObject.getName() ); // 输出:sven
console.log( myObject.__name ) // 输出:undefined

封装实现

从封装实现细节来讲,封装使得对象内部的变化对其他对象而言是透明的,也就是不可见的。 对象对它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他对象或者用户都不关心它的内部实现。封装使得对象之间的耦合变松散,对象之间只通过暴露的 API 接口来通信。当我们修改一个对象时,可以随意地修改它的内部实现,只要对外的接口没有变化,就不会影响到程序的其他功能。

封装类型

封装类型是静态类型语言中一种重要的封装方式。一般而言,封装类型是通过抽象类和接口来进行的 。把对象的真正类型隐藏在抽象类或者接口之后,相比对象的类型,客户更关心对象的行为。在许多静态语言的设计模式中,想方设法地去隐藏对象的类型,也是促使这些模式诞生 5 的原因之一。比如工厂方法模式、组合模式等。

封装变化

从设计模式的角度出发,封装在更重要的层面体现为封装变化。
《设计模式》一书曾提到如下文字:

“考虑你的设计中哪些地方可能变化,这种方式与关注会导致重新设计的原因相反。 它不是考虑什么时候会迫使你的设计改变,而是考虑你怎样才能够在不重新设计的情况 下进行改变。这里的关键在于封装发生变化的概念,这是许多设计模式的主题。”
这段文字即是《设计模式》提到的“找到变化并封装之”。

《设计模式》一书中共归纳总结了 23 种设计模式,从意图上区分

  1. 创建型模式
    创建一个对象,是一种抽象行为,而具体创建什么对象则是可以变化的,创建型模式的目的就是封装创建对象的变化。
  2. 结构型模式
    对象之间的组合关系。
  3. 行为型模式
    对象的行为变化。

核心思想:将系统中稳定不变的部分和容易变化的部分分开,在系统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替换掉容易变化的部分

原型模式和基于原型继承的JavaScript对象系统

在 Brendan Eich 为 JavaScript 设计面向对象系统时,借鉴了 Self 和 Smalltalk 这两门基于原型的语言。之所以选择基于原型的面向对象系统,并不是因为时间匆忙,它设计起来相对简单,而是因为从一开始 Brendan Eich 就没有打算在 JavaScript 中加入类的概念。
在以类为中心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类和对象的关系可以想象成铸模和铸件的关系,对象 总是从类中创建而来。而在原型编程的思想中,类并不是必需的,对象未必需要从类中创建而来, 一个对象是通过克隆另外一个对象所得到的。就像电影《第六日》一样,通过克隆可以创造另外 一个一模一样的人,而且本体和克隆体看不出任何区别。
原型模式不单是一种设计模式,也被称为一种编程泛型。

使用克隆的原型模式

从设计模式的角度讲,原型模式是用于创建对象的一种模式,如果我们想要创建一个对象:

  1. 先指定它的类型,然后通过类来创建这个对象。
  2. 找到一个对象,然后通过克隆来创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对象。

假设我们在编写一个飞机大战的网页游戏。某种飞机拥有分身技能,当它使用分身技能的时 候,要在页面中创建一些跟它一模一样的飞机。如果不使用原型模式,那么在创建分身之前,无 疑必须先保存该飞机的当前血量、炮弹等级、防御等级等信息,随后将这些信息设置到新创建的 飞机上面,这样才能得到一架一模一样的新飞机。
如果使用原型模式,我们只需要调用负责克隆的方法,便能完成同样的功能。

原型模式的实现关键,是语言本身是否提供了 clone 方法。ECMAScript 5 提供了 Object.create 方法,可以用来克隆对象。代码如下:

var Plane = function(){ 
	this.blood = 100;
	this.attackLevel = 1;
	this.defenseLevel = 1;
};
var plane = new Plane();
plane.blood = 500;
plane.attackLevel = 10;
plane.defenseLevel = 7;
var clonePlane = Object.create( plane );
console.log( clonePlane ); // 输出:Object {blood: 500, attackLevel: 10, defenseLevel: 7}
// 在不支持 Object.create 方法的浏览器中,则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Object.create = Object.create || function( obj ){
	var F = function(){};
	F.prototype = obj;
	return new F();
}

克隆是创建对象的手段

原型模式目的: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去创建某个类型的对象,克隆只是创建这个对象的过程和手段

原型编程范型的一些规则

原型编程范型基本规则:

  1. 所有的数据都是对象
  2. 要得到一个对象,不是通过实例化类,而是找到一个对象作为原型并克隆它
  3. 对象会记住它的原型
  4. 如果对象无法响应某个请求,它会把这个请求委托给它自己的原型

总结

原型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也是一种编程 泛型,它构成了 JavaScript 这门语言的根本。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