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在家看到了高尔基的作品《童年》,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本书怎么来的我都不知道,打开一看,是我初中图书馆的,但是一想,我初中有图书馆吗??

读完之后感到在那个年代生活确实艰苦。

其一,女性地位很低。外祖母在里面算是为数不多的好人了,但是地位不高,任凭外祖父打骂也不会还手,因为她觉得这是应该的,是上帝派外祖父来教训她的,他打的对。甚至把针插在了她的头上也是如此,她很爱外祖父,无论怎么打,还是爱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永远呵护着他。同时我也看到了陪伴,无论怎样,都永远爱着自己的丈夫,但是这爱多少有一些卑微。在她的儿子来打外祖父的时候,她怕丈夫伤到他,还是第一个冲上去,让自己的儿子躲开,但是儿子却一棍子直接打在了她的身上,倒在地上之后还是让自己的丈夫别伤害到儿子。无论孩子们多没有人性,她始终是一位母亲,这里不仅是身为母亲的责任,里面还是包含了爱的,也有可能和她信仰上帝有关。

其二,家教非常重要。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外祖父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觉得这主要和他家的教育有关。外祖父性格暴躁,自私小气,动不动就打人,这始终影响着孩子们,所以当两个儿子长大后也干不出什么好事,欺负弱小,争夺家产大打出手,打自己的父亲,还差点杀了阿廖莎的父亲。但是外祖母在家庭的地位低下,即使她很善良,还是管不了两个孩子,她太软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总是顺着他也不能一直反对他。也许一个家庭里面,父亲的影响更大一些吧,特别是男孩子。

其三,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作者阿廖莎自幼丧父,和外祖母外祖父们生活在一起,母亲不久也离开家里。可以算是留守儿童,外祖父是个暴躁的老头,动不动就打他,这就使他产生暴力倾向,他在外面经常打架,并且以这为乐趣,除此之外,还经常恶作剧,往别人头上吐痰,把人锁在地下室,偷东西,这些都不是很好的习惯,甚至有点过分。而外祖父的改正方法是继续打他,越打他他就越不服,最后看到继父打母亲,在那么小的年纪竟然要拿刀子杀人。如果家长不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经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长大之后很有可能成为恶魔。并且孩子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什么都不懂,他们很聪明,甚至会记仇,他们很敏感,什么都可以察觉的出来。

以上为一些主要的感受,既然是《童年》,我更看重的还是他的成长环境。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6
    评论
评论 1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