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科学成为各国竞争的新高地,多项国家级脑研究计划相继启动。这些计划普遍涵盖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基础研究、脑疾病机理与诊疗,以及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等前沿技术研发等领域,展现出对脑机交互技术的高度重视。下面重点介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的脑科学战略及脑机接口研究布局,并简述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政策。
中国: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计划(“中国脑计划”)
出台时间与名称:中国于2016年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之一,并经过数年论证筹备后,于2021年正式启动“中国脑计划”。
主要目标与研究重点:中国脑计划采用“一体两翼”的布局结构:以研究人类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为主体,一翼侧重脑重大疾病的机制与干预,另一翼侧重发展脑机智能等新兴技术。具体而言,计划旨在阐明感知、学习记忆、决策、语言、意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的诊治难题,同时发展脑启发的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等技术,实现“人机混合智能”的突破。值得强调的是,脑机接口被明确列为重点方向之一:国家发改委对该重大项目的定义中指出,要研发脑机接口和新型类脑智能系统,以模拟、扩展人类智能。
政府投入与参与机构:据报道,中国脑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获得约5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支持,未来预算有望在后续规划中持续增加。该项目由科技部组织实施,汇集了中科院、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和众多顶尖研究机构参与协作,依托如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推进。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脑科学国家计划,中国脑计划为国内脑机接口等前沿研究提供了长周期、系统性的资金与政策保障,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BRAIN计划
出台时间与名称:美国于2013年由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大脑研究通过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计划”(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简称BRAIN Initiative)。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由联邦政府主导的综合脑科学与神经技术研发重大计划。
主要目标与研究重点:BRAIN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在技术驱动下革命性提升对人脑工作机理的理解。该计划受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发,聚焦开发和应用创新神经科技手段,用于绘制大脑神经元活动图谱、解析脑回路功能,从而破解诸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抑郁症、创伤性脑损伤等脑疾患背后的神经机制。研究重点包括:大规模记录神经元活动的新型传感器、大脑神经联接图谱绘制、脑信号分析算法等。此外,脑机接口被视为实现脑功能调控和神经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支持下,美国投入巨资发展先进BCI技术,用于神经假肢控制、记忆植入等领域。例如,DARPA在2017年启动“神经工程系统设计”(NESD)项目,投入约6500万美元资助高分辨率脑机接口研发。总体而言,美国BRAIN计划在推动基础神经科学突破的同时,也将BCI等应用技术的创新列为优先方向之一。
政府资金投入与机构:美国BRAIN计划为多部门协同的公共-私营合作项目,参与机构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防部DARP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计划启动初期(2014财年)联邦投入约1亿美元,随后逐年增加。据统计,BRAIN计划预期在2013-2025年间由联邦政府投入总计约60亿美元。NIH于2014年发布《BRAIN 2025》报告规划了12年约45亿美元的科研布局;2016年通过的《21世纪治愈法案》进一步提供专项资金支持braininitiative.nih.gov。在具体组织上,NIH旗下10个研究所中心共同管理该计划braininitiative.nih.gov,并与私营机构(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等)合作。美国通过BRAIN计划建立了强大的脑科学研究网络,加速了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率先形成了高水平、大规模的脑科技研发体系。
欧盟:人类脑计划(HBP)
出台时间与名称:欧盟于2013年启动“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HBP),作为欧盟“未来新兴技术(FET)旗舰项目”之一。该计划为期十年(2013–2023),是欧盟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科研工程之一。
主要目标与研究重点:人类脑计划旨在整合欧洲各国的神经科学数据与资源,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化对大脑的理解并推动神经计算技术发展。其研究重点包括:构建多尺度的大脑仿真模型、发展神经信息学平台汇聚和分析脑数据、研制类脑的神经形态计算硬件,以及探索大脑疾病机理等。在应用方向上,HBP下设神经机器人学、神经模拟、类脑计算等子项目,为人脑模拟结果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中的应用搭建桥梁。虽然HBP主要侧重于计算模拟,但也为脑机接口相关研究提供了支持,例如通过神经机器人平台探索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互动原理。总体而言,欧盟的人类脑计划侧重于“大科学装置”式的集成研究,为推进脑机接口奠定了神经建模和计算基础。
政府资金投入与机构:欧盟委员会在十年内为HBP提供了约6亿欧元的经费支持,结合成员国配套及合作投入,总预算约达10亿欧元。该计划由设在瑞士洛桑的欧洲电子计算机科学研究所(EPFL)的协调团队牵头(最初由亨利·马克拉姆领导),联合了超过100个欧洲科研机构、5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参与。HBP在欧洲建立了共享的脑科学研究基础设施(EBRAINS平台),促进了跨国数据和工具的协同。作为欧盟层面的战略科技项目,人类脑计划提升了欧洲在脑模拟和神经计算领域的整体实力,也推动了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欧洲的研究布局。
日本:Brain/MINDS脑计划
出台时间与名称:日本于2014年6月启动了“脑信息集成布局用于疾病研究计划”,英文称“Brain Mapping by Integrated Neurotechnologies for Disease Studies”,简称Brain/MINDS。该计划由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资助,2015年起转由日本医药研发机构(AMED)管理,规划实施周期为10年。
主要目标与研究重点:**Brain/MINDS计划聚焦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大脑图谱绘制和脑疾病机制研究,是日本对标国际脑计划的重要举措*。
其研究重点包括三方面:(1)以**普通狨猴**(一种小型灵长类)为模型,绘制多尺度的脑神经联接图谱,解析高级脑功能的神经网络基础;(2)开发先进的脑成像和脑活动记录技术,为精细脑图谱构建提供工具;(3)将灵长类脑图谱与人脑研究相结合,探索精神疾病等人类脑疾病的机理。通过研究狨猴等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大脑,该计划试图架设从动物模型到人脑认知和疾病研究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日本Brain/MINDS更偏重基础性的大脑结构功能图谱和疾病模型构建,并未将脑机接口列为直接目标。然而,日本在脑计划之外也有丰富的脑机接口研究传统(例如本田公司早年开发意念控制机器人等),Brain/MINDS的技术成果(如高精度脑成像和神经调控手段)同样为BCI奠定了重要基础。
政府资金投入与机构:Brain/MINDS是日本政府投入巨资的国家级脑研究计划,十年总经费约为40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研究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脑科学中心牵头,全国17家科研机构参与合作。核心团队包括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的研究组,狨猴资源由中央实验动物研究所等提供支持。尽管规模相对欧美脑计划略小,日本通过Brain/MINDS整合了国内神经科学力量,利用其在灵长类研究领域的特色优势,在脑图谱和疾病机制方面取得了国际瞩目的进展。
韩国:韩国脑计划(Korea Brain Initiative)
出台时间与名称:韩国于2016年5月30日正式宣布启动“韩国脑计划”(Korea Brain Initiative,亦称脑科学振兴计划)。该计划由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现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MSIT)牵头组织,2017年开始实施,为期至少10年。此外,韩国政府在2018年发布了新版脑研究中长期发展战略,对该计划进行了细化和推动。
主要目标与研究重点:韩国脑计划以“解码脑功能原理,促进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愿景,采取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行的“双轨战略”。在基础研究方面,计划重点突破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绘制多尺度脑功能图谱,特别是针对老龄化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绘制疾病进程图谱。在应用方面,注重发展跨学科神经技术,融合生物、信息、材料等领域,推动脑科学成果向创新产业转化。具体任务包括开发高分辨率成像、脑活动调控、新型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加强脑科学基础与人工智能、精密医疗的结合。脑机接口在韩国被视为“神经技术”的关键组成,用于提升国家在智能机器人、康复医疗等产业的竞争力。综上,韩国脑计划既要产出脑功能与疾病研究的科学知识,也强调培育脑机融合技术和产业生态。
政府资金投入与机构:韩国政府对脑计划给予了强力支持。根据KAIST校长申성澈2021年的演讲,韩国已制定“脑科学发展战略”,承诺在2017-2023年投入约3400亿韩元(约3亿美元)用于该领域研究。2023年,韩国又宣布未来五年进一步投入1.3万亿韩元(约合12亿美元)以巩固其脑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这一扩展计划涵盖脑机接口标准制定等内容)。韩国脑计划由政府科研管理机构主导,韩国脑研究院(KBRI)、韩国高级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等科研机构以及三星等企业研发部门共同参与。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韩国在脑机接口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实现将韩国打造为“脑科学强国”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其他一些国家的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政策
以色列
以色列在脑科学和脑机接口领域同样动作积极。2011年,以色列时任总统西蒙·佩雷斯倡导发起“以色列脑科技”(Israel Brain Technologies, IBT)非营利组织,旨在将以色列打造成脑创新高地。在政府支持下,IBT于2013年在特拉维夫举办了首次国际脑科技大会BrainTech,并设立100万美元的“脑技术奖”(Moshe Mirilashvili B.R.A.I.N Prize),重奖在脑机接口等领域取得突破的团队。首届大奖由美国布朗大学的BrainGate脑机接口团队获得,佩雷斯总统亲自颁奖,以表彰其为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所作的开创性贡献。此举体现了以色列对脑机接口等脑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以色列国内依托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特拉维夫大学等研究机构,在计算神经科学、脑刺激和脑机接口方面均有建树。同时,以色列涌现出若干脑机接口初创企业,聚焦于神经康复、脑疾患诊疗等应用。总体而言,虽然以色列没有单一的大型政府脑计划,但通过总统倡议、科研资助和国际合作,以色列构建了独特的脑科学创新生态,脑机接口是其中备受瞩目的核心方向之一。
加拿大
加拿大近年来也在筹划全国性的脑研究战略。加拿大科研界于2017年发起了“加拿大脑研究战略”(Canadian Brain Research Strategy, CBRS)倡议,旨在整合全国神经科学研究力量,争取政府支持启动大型脑计划。2019年,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IHR)拨款150万加元用于支持制定该国家战略的详细方案。尽管加拿大的脑计划尚处于规划阶段,联邦政府已通过配套基金持续资助脑科学研究。例如,自2011年以来,加拿大政府通过与Brain Canada基金会合作设立的“加拿大脑研究基金”,在2011、2016、2019等年度预算中累计投入约2亿加元,并由社会捐赠配比实现了约4亿加元的总资助,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神经科学项目。这些投入涵盖了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脑疾病研究,也支持了脑机接口等前沿神经技术的开发。加拿大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国际脑计划(IBI)”的创始成员之一。总的来说,加拿大正通过国家战略规划和持续资金投入,为未来启动更大规模的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研究计划奠定基础。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脑科学前沿领域同样不缺位。2016年,澳大利亚科学院联合多家机构成立了“澳大利亚脑联盟”(Australian Brain Alliance),倡议启动本国的脑计划,以跟进美欧等的重大投入。该联盟于2017年提出了一份愿景规划,呼吁在五年内投入5亿澳元用于“澳大利亚脑计划”。规划设想通过大笔投资吸引和留住脑科学顶尖人才、发展先进神经技术产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提升澳大利亚的竞争力。澳大利亚的脑计划愿景特别强调神经技术和脑机接口的机遇:一方面,希望培育出如人工耳蜗(澳大利亚著名的耳蜗植入BCI装置)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脑机接口产业;另一方面,通过脑科学研究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创新。尽管澳大利亚政府尚未正式启动一个与BRAIN或HBP规模相当的项目,但已在相关领域逐步加大投入。例如,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研理事会、医学研究未来基金等对脑疾病和认知研究提供资助;同时澳科研团队也深度参与了人类脑计划等国际合作。2022年澳大利亚还与美国NIH签署合作意向,推动本国科学家参与BRAIN计划研究braininitiative.nih.gov。总体而言,澳大利亚正通过政策倡导和渐进投入,为未来可能的国家脑计划做准备,其中脑机接口被视作重点发展方向,以期在全球脑科技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结
综上所述,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围绕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纷纷出台国家级战略和资助计划。从美国BRAIN计划、欧盟人类脑计划等2010年代初的先行者,到中国、日本、韩国在近年陆续部署的大型脑工程,以及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各具特色的政策举措,均体现出对脑机接口研究的高度重视。各国计划虽侧重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基础脑机制与疾病(如日本Brain/MINDS),有的偏重技术平台与智能应用(如中国脑计划的类脑智能、美国BRAIN的神经技术),但脑机接口几乎在所有战略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既作为理解大脑、治疗疾病的工具,也被视为引领新兴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这种国际科研政策的竞相投入与布局,凸显了本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对于我国而言,深入分析各国脑科学计划中特别是脑机接口方向的布局和进展,有助于明确本研究的国际坐标与努力方向,也从侧面印证了本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