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拷貝

z

https://www.jianshu.com/p/497e7640b57c

在谈论Kafka高性能时不得不提到零拷贝。Kafka通过采用零拷贝大大提供了应用性能,减少了内核和用户模式之间的上下文切换次数。那么什么是零拷贝,如何实现零拷贝呢?

什么是零拷贝

WIKI中对其有如下定义:

"Zero-copy" describes computer operations in which the CPU does not perform the task of copying data from one memory area to another.

从WIKI的定义中,我们看到“零拷贝”是指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CPU不需要为数据在内存之间的拷贝消耗资源。而它通常是指计算机在网络上发送文件时,不需要将文件内容拷贝到用户空间(User Space)而直接在内核空间(Kernel Space)中传输到网络的方式。

零拷贝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 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不必要的CPU拷贝,从而让CPU解脱出来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 减少内存带宽的占用
  • 通常零拷贝技术还能够减少用户空间和操作系统内核空间之间的上下文切换

零拷贝的实现

零拷贝实际的实现并没有真正的标准,取决于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这一点。零拷贝完全依赖于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支持,就有;不支持,就没有。不依赖Java本身。

传统I/O

在Java中,我们可以通过InputStream从源数据中读取数据流到一个缓冲区里,然后再将它们输入到OutputStream里。我们知道,这种IO方式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那么,当使用上面的代码时操作系统会发生什么情况:

 

传统IO.jpg

这是一个从磁盘文件读取并且通过socket写出的过程,对应的系统调用如下:

 

read(file,tmp_buf,len)
write(socket,tmp_buf,len)
  1. 程序使用read()系统调用。系统由用户态转换为内核态(第一次上线文切换),磁盘中的数据有DMA(Direct Memory Access)的方式读取到内核缓冲区(kernel buffer)。DMA过程中CPU不需要参与数据的读写,而是DMA处理器直接将硬盘数据通过总线传输到内存中。
  2. 系统由内核态转换为用户态(第二次上下文切换),当程序要读取的数据已经完成写入内核缓冲区以后,程序会将数据由内核缓存区,写入用户缓存区),这个过程需要CPU参与数据的读写。
  3. 程序使用write()系统调用。系统由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第三次上下文切换),数据从用户态缓冲区写入到网络缓冲区(Socket Buffer),这个过程需要CPU参与数据的读写。
  4. 系统由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第四次上下文切换),网络缓冲区的数据通过DMA的方式传输到网卡的驱动(存储缓冲区)中(protocol engine)

可以看到,传统的I/O方式会经过4次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上下文切换),两次CPU中内存中进行数据读写的过程。这种拷贝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消耗资源

内存映射方式I/O

mmap.jpg

 

tmp_buf = mmap(file, len);
write(socket, tmp_buf, len);

这是使用的系统调用方法,这种方式的I/O原理就是将用户缓冲区(user buffer)的内存地址和内核缓冲区(kernel buffer)的内存地址做一个映射,也就是说系统在用户态可以直接读取并操作内核空间的数据。

  1. mmap()系统调用首先会使用DMA的方式将磁盘数据读取到内核缓冲区,然后通过内存映射的方式,使用户缓冲区和内核读缓冲区的内存地址为同一内存地址,也就是说不需要CPU再讲数据从内核读缓冲区复制到用户缓冲区。
  2. 当使用write()系统调用的时候,cpu将内核缓冲区(等同于用户缓冲区)的数据直接写入到网络发送缓冲区(socket buffer),然后通过DMA的方式将数据传入到网卡驱动程序中准备发送。

可以看到这种内存映射的方式减少了CPU的读写次数,但是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上下文切换)依旧有四次,同时需要注意在进行这种内存映射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并发线程操作同一块内存区域而导致的严重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所以需要进行合理的并发编程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sendfile实现的零拷贝I/O

sendfile.jpg

 

sendfile(socket, file, len);

通过sendfile()系统调用,可以做到内核空间内部直接进行I/O传输。

  1. sendfile()系统调用也会引起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与内存映射方式不同的是,用户空间此时是无法看到或修改数据内容,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数据传输过程。
  2. 从磁盘读取到内存是DMA的方式,从内核读缓冲区读取到网络发送缓冲区,依旧需要CPU参与拷贝,而从网络发送缓冲区到网卡中的缓冲区依旧是DMA方式。

依旧有一次CPU进行数据拷贝,两次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操作,相比较于内存映射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问题是程序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而只是单纯地进行了一次数据的传输过程。

理想状态下的零拷贝I/O

sendfile2.jpg

依旧是系统调用sendfile()

 

sendfile(socket, file, len);

可以看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拷贝,因为其间CPU已经不参与数据的拷贝过程,也就是说完全通过其他硬件和中断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读写过程吗,但是这样的过程需要硬件的支持才能实现。

借助于硬件上的帮助,我们是可以办到的。之前我们是把页缓存的数据拷贝到socket缓存中,实际上,我们仅仅需要把缓冲区描述符传到socket缓冲区,再把数据长度传过去,这样DMA控制器直接将页缓存中的数据打包发送到网络中就可以了。

  1. 系统调用sendfile()发起后,磁盘数据通过DMA方式读取到内核缓冲区,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通过DMA聚合网络缓冲区,然后一齐发送到网卡中。

可以看到在这种模式下,是没有一次CPU进行数据拷贝的,所以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拷贝,虽然和前一种是同一个系统调用,但是这种模式实现起来需要硬件的支持,但对于基于操作系统的用户来讲,操作系统已经屏蔽了这种差异,它会根据不同的硬件平台来实现这个系统调用

Java的实现

NIO的零拷贝

 

  File file = new File("test.zip");
  RandomAccessFile raf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 "rw");
  FileChannel fileChannel = raf.get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new InetSocketAddress("", 1234));
  // 直接使用了transferTo()进行通道间的数据传输
  fileChannel.transferTo(0, fileChannel.size(), socketChannel);

NIO的零拷贝由transferTo()方法实现。transferTo()方法将数据从FileChannel对象传送到可写的字节通道(如Socket Channel等)。在内部实现中,由native方法transferTo0()来实现,它依赖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在UNIX和Linux系统中,调用这个方法将会引起sendfile()系统调用。

使用场景一般是:

  • 较大,读写较慢,追求速度
  • M内存不足,不能加载太大数据
  • 带宽不够,即存在其他程序或线程存在大量的IO操作,导致带宽本来就小

以上都建立在不需要进行数据文件操作的情况下,如果既需要这样的速度,也需要进行数据操作怎么办?
那么使用NIO的直接内存!

NIO的直接内存

 

  File file = new File("test.zip");
  RandomAccessFile raf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 "rw");
  FileChannel fileChannel = raf.getChannel();
  MappedByteBuffer buffer = fileChannel.map(FileChannel.MapMode.READ_ONLY, 0, fileChannel.size());

首先,它的作用位置处于传统IO(BIO)与零拷贝之间,为何这么说?

  • IO,可以把磁盘的文件经过内核空间,读到JVM空间,然后进行各种操作,最后再写到磁盘或是发送到网络,效率较慢但支持数据文件操作。
  • 零拷贝则是直接在内核空间完成文件读取并转到磁盘(或发送到网络)。由于它没有读取文件数据到JVM这一环,因此程序无法操作该文件数据,尽管效率很高!

而直接内存则介于两者之间,效率一般且可操作文件数据。直接内存(mmap技术)将文件直接映射到内核空间的内存,返回==一个操作地址(address)==,它解决了文件数据需要拷贝到JVM才能进行操作的窘境。而是直接在内核空间直接进行操作,省去了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这一步操作。

NIO的直接内存是由==MappedByteBuffer==实现的。核心即是map()方法,该方法把文件映射到内存中,获得内存地址addr,然后通过这个addr构造MappedByteBuffer类,以暴露各种文件操作API。

由于MappedByteBuffer申请的是堆外内存,因此不受Minor GC控制,只能在发生Full GC时才能被回收。而==DirectByteBuffer==改善了这一情况,它是MappedByteBuffer类的子类,同时它实现了DirectBuffer接口,维护一个Cleaner对象来完成内存回收。因此它既可以通过Full GC来回收内存,也可以调用clean()方法来进行回收。

另外,直接内存的大小可通过jvm参数来设置:-XX:MaxDirectMemorySize。

NIO的MappedByteBuffer还有一个兄弟叫做HeapByteBuffer。顾名思义,它用来在堆中申请内存,本质是一个数组。由于它位于堆中,因此可受GC管控,易于回收。



作者:攀山客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97e7640b57c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u013018618/article/details/80146617

Netty中的零拷贝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bytebuffer

Netty发送和接收消息主要使用bytebuffer,bytebuffer使用对外内存(DirectMemory)直接进行Socket读写。

原因:如果使用传统的堆内存进行Socket读写,JVM会将堆内存buffer拷贝一份到直接内存中然后再写入socket,多了一次缓冲区的内存拷贝。DirectMemory中可以直接通过DMA发送到网卡接口

2、Composite Buffers

传统的ByteBuffer,如果需要将两个ByteBuffer中的数据组合到一起,我们需要首先创建一个size=size1+size2大小的新的数组,然后将两个数组中的数据拷贝到新的数组中。但是使用Netty提供的组合ByteBuf,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操作,因为CompositeByteBuf并没有真正将多个Buffer组合起来,而是保存了它们的引用,从而避免了数据的拷贝,实现了零拷贝。

3、对于FileChannel.transferTo的使用

Netty中使用了FileChannel的transferTo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操作系统实现零拷贝。

零拷贝技术分类
Linux 中的零拷贝技术主要有下面这几种:

  • 直接 I/O
  • mmap
  • sendfile   Java send file api 是 transferTo 方法和 transferFrom 方法。
  • splice
  •  

传统的 Linux 操作系统的标准 I/O 接口是基于数据拷贝操作的,即 I/O 操作会导致数据在操作系统内核地址空间的缓冲区和应用程序地址空间定义的缓冲区之间进行传输。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磁盘 I/O 的操作,因为如果所请求的数据已经存放在操作系统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中,那么就不需要再进行实际的物理磁盘 I/O 操作。但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拷贝操作却导致了极大的 CPU 开销,限制了操作系统有效进行数据传输操作的能力。
零拷贝( zero-copy )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数据传输的性能,在内核驱动程序(比如网络堆栈或者磁盘存储驱动程序)处理 I/O 数据的时候,零拷贝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不必要 CPU 数据拷贝操作。

什么是零拷贝?
零拷贝就是一种避免 CPU 将数据从一块存储拷贝到另外一块存储的技术。针对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以及网络协议堆栈而出现的各种零拷贝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特定应用程序的性能,并且使得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这种性能的提升就是通过在数据拷贝进行的同时,允许 CPU 执行其他的任务来实现的。
零拷贝技术可以减少数据拷贝和共享总线操作的次数,消除传输数据在存储器之间不必要的中间拷贝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而且,零拷贝技术减少了用户应用程序地址空间和操作系统内核地址空间之间因为上下文切换而带来的开销。进行大量的数据拷贝操作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说,如果 CPU 一直被占用着去执行这项简单的任务,那么这将会是很浪费资源的;如果有其他比较简单的系统部件可以代劳这件事情,从而使得 CPU 解脱出来可以做别的事情,那么系统资源的利用则会更加有效。综上所述,零拷贝技术的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避免数据拷贝
①避免操作系统内核缓冲区之间进行数据拷贝操作。
②避免操作系统内核和用户应用程序地址空间这两者之间进行数据拷贝操作。
③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避开操作系统直接访问硬件存储。
④数据传输尽量让 DMA 来做。
将多种操作结合在一起
①避免不必要的系统调用和上下文切换。
②需要拷贝的数据可以先被缓存起来。
③对数据进行处理尽量让硬件来做。

零拷贝原理
1.io读写的方式
1.1中断
1.2DMA
2.中断方式
2.1中断方式的流程图如下:

①用户进程发起数据读取请求
②系统调度为该进程分配cpu
③cpu向io控制器(ide,scsi)发送io请求
④用户进程等待io完成,让出cpu
⑤系统调度cpu执行其他任务
⑥数据写入至io控制器的缓冲寄存器
⑦缓冲寄存器满了向cpu发出中断信号
⑧cpu读取数据至内存
2.2缺点:中断次数取决于缓冲寄存器的大小
3.DMA : 直接内存存取
3.1DMA方式的流程图如下:

①用户进程发起数据读取请求
②系统调度为该进程分配cpu
③cpu向DMA发送io请求
④用户进程等待io完成,让出cpu
⑤系统调度cpu执行其他任务
⑥数据写入至io控制器的缓冲寄存器
⑦DMA不断获取缓冲寄存器中的数据(需要cpu时钟)
⑧传输至内存(需要cpu时钟)
⑨所需的全部数据获取完毕后向cpu发出中断信号
3.2优点:减少cpu中断次数,不用cpu拷贝数据
4.数据拷贝
4.1下面展示了 传统方式读取数据后并通过网络发送 所发生的数据拷贝:

①一个read系统调用后,DMA执行了一次数据拷贝,从磁盘到内核空间
②read结束后,发生第二次数据拷贝,由cpu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至用户空间
③send系统调用,cpu发生第三次数据拷贝,由cpu将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至内核空间(socket缓冲区)
④send系统调用结束后,DMA执行第四次数据拷贝,将数据从内核拷贝至协议引擎
⑤另外,这四个过程中,每个过程都发生一次上下文切换
4.2内存缓冲数据,主要是为了提高性能,内核可以预读部分数据,当所需数据小于内存缓冲区大小时,将极大的提高性能。
4.3零拷贝是为了消除这个过程中冗余的拷贝
5.零拷贝-sendfile 对应到java中
FileChannel.transferTo(long position, long count, WritableByteChannel target)//将数据从文件通道传输到了给定的可写字节通道
5.1避免了第2,3步的数据拷贝,参考下图:

①DMA从拷贝至内核缓冲区
②cpu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拷贝至内核空间(socket缓冲区)
③DMA将数据从内核拷贝至协议引擎
④这三个过程中共发生2次上下文切换,分别为发起读取文件和发送数据
5.2以上过程发生了三次数据拷贝,其中有一次为cpu完成
5.3linux内核2.4以后,socket缓冲区做了调整,DMA带收集功能,如下图:

①DMA从拷贝至内核缓冲区
②将数据的位置和长度的信息的描述符增加至内核空间(socket缓冲区)
③DMA将数据从内核拷贝至协议引擎
6.零拷贝-mmap 对应到java中
MappedByteBuffer//文件内存映射
6.1数据不会复制到用户空间,只在内核空间,与sendfile类似,但是应用程序可以直接操作该内存。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EvanKevin」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3018618/article/details/80146617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