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java内存模型:java如何解决可见性、有序性问题

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这个概念,在职场的很多面试中都会考核到,是一个热门的考点,也是一个人并发水平的具体体现。原因是当并发程序出问题时,需要一行一行的检查代码,这个时候只有掌握Java内存模型,才能慧眼如炬地发现问题。

什么是Java内存模型?

我们已经知道,导致可见性的原因是缓存问题,导致有序性的原因编译优化,那解决可见性、有序性最直接的的办法就是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但是这样问题解决了,我们程序的性能可就堪忧了。

合理的方案就是按需禁用缓存以及编译优化。那么,如何做到“按需禁用”呢?对于并发程序,何时禁用缓存以及编译优化只有程序知道,那所谓的“按需禁用”其实就是按照程序员的要求来禁用。所以,为了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只需要提供给程序员按需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法即可。

Java内存模型是个很复杂的规范,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站在我们这些程序员的视角,本质上可以理解为,Java内存模型规范了JVM如何提供按需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的方法。具体来说,这些方法包括volatile、synchronizedfinal三个关键词,以及六项Happens-Before规则。

使用volatile的困惑

volatile关键字并不是Java语言的特产,古老的C语言里也有,它最原始的意义就是禁用CPU缓存。

例如,我们声明一个volatile变量volatile int x=0,它表达的是:告诉编译器,对这个变量的读写,不能使用CPU缓存,必须从内存中读取或者写入。这个语义看上去相当明确,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却会带来困惑。

例如下面的示例代码,假如线程A执行write()方法,按照volatile语义,会把变量“v = true”写入内存;假设线程B执行reader()方法,同样按照volatile语义,线程B会从内存中读取变量v,如果线程B看到“v == true”时,那么相乘B看到的变量x是多少呢?

直觉上看,应该是42,那实际应该是多少呢?这个是要Java版本的,如果在低于1.5版本上运行,x可能是42,也有可能是0;如果是在1.5版本以后的版本上运行,x就是等于42。


class VolatileExample {
  int x = 0;
  volatile boolean v = false;
  public void writer() {
    x = 42;
    v = true;
  }
  public void reader() {
    if (v == true) {
      // 这里 x 会是多少呢?
    }
  }
}

那么,为什么1.5以前的版本会出现x = 0的情况呢?其实变量x可能被CPU缓存起来而导致可见性问题 。这个问题在1.5版本已经被圆满的解决了。Java内存模型在1.5版本对volatile语义进行了增强。怎么增强的呢?答案是一项Happens-Before规则。

Happens-Before规则

如何理解Heppend-Before呢?如果望文生义(很多网文也都喜欢按文字字面意思翻译成“先行发生”),那就南辕北辙了,Happens-Before并不是说前面一个操作发生在后续操作的前面,它真正要表达的是:前面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是可见的。就像心灵感应的两个人,虽然远隔千里,一个人心之所想,另一个人都看得到。Happens-Before规则就是要保证线程之间的这种“心灵感应”。所以比较正式的说法是:Happens-Before约束了编译器的优化行为,虽然允许编译器优化,但是要求编译器优化后一定遵守Happens-Before规则。

Happens-Before规则应该是Java内存模型里面最晦涩的内容了,和我们程序员相关的规则一共有六项,都是关于可见性的。

1.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这条规则是指在一个线程中,按照程序顺序,前面的操作Happens-Before于后续的任意操作。这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刚才那段代码,按照程序的顺序,第6行代码“x = 42;”Happens-Before于第7行代码“v = true;”,这就是规则1的内容,也比较符合单线程里面的思维:程序前面对某个变量的修改一定是对后续操作可见的。

// 以下代码来源于【参考 1】
class VolatileExample {
  int x = 0;
  volatile boolean v = false;
  public void writer() {
    x = 42;
    v = true;
  }
  public void reader() {
    if (v == true) {
      // 这里 x 会是多少呢?
    }
  }
}

2.volatile变量规则

这个规则是指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Happens-Before于后续对这个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

这个就有点费解了,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相对于后续对这个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可见,这个怎么看都是禁用缓存的意思啊,貌似和1.5版本以前的语义没有变化啊?如果单看这个规则,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关联一下规则3,就有点不一样的感觉了。

3.传递性

这条规则是指如果A Heppens-Before B,且B Heppens-Before C ,那么A Happens-Before C。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1.“x=42” Happens-Before写变量“v==true”,这是规则1的内容;

2.写变量“v=true”  Happens-Before读变量 “v=true”,这是规则2的内容。

再根据传递性规则,我们就可以得到结果:“x=42” Happens-Before读变量“v=true”。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线程B读到了“v=true”,那么线程A设置的“x=42”对线程B是可见的。也就是说,线程B能看到“x==42”,这就是1.5版本对volatile语义的增强,这个增强意义重大,1.5版本的并发工具包(java.util.concurrent)就是靠volatile语义来搞定可见性的。

4.管程中锁的规则

这条规则是指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后续对这个锁的加锁。

要理解这条规则,就首先要了解“管程指的是什么”。管程是一种通用的同步原语,在Java中指的就是synchronized,synchronized是Java里对管程的实现。

管程中的锁在Java里是隐式实现的,例如下面的代码,在进入同步块之前,会自动加锁,而在代码块执行完会自动释放锁,加锁合释放锁都是编译器帮我们实现的。

synchronized (this) { // 此处自动加锁
  // x 是共享变量, 初始值 =10
  if (this.x < 12) {
    this.x = 12; 
  }  
} // 此处自动解锁

所以结合规则4——管程中锁的规则,可以这样理解:假设x的初始值是10,线程A执行完代码块后x的值会变成12(执行完自动释放锁),线程B进入代码块时,能够看到线程A对x的写操作,也就是线程B能够看到x==12。这个也是符合我们直觉的。

5.线程start()规则

这条是关于线程启动的。它是指主线程A启动子线程B后,子线程B能够看到主线程在启动子线程B前的操作。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线程A调用线程B的start()方法(即在线程A中启动线程B),那么该start()操作Happens-Before于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实例代码。

Thread B = new Thread(()->{
  // 主线程调用 B.start() 之前
  // 所有对共享变量的修改,此处皆可见
  // 此例中,var==77
});
// 此处对共享变量 var 修改
var = 77;
// 主线程启动子线程
B.start();

6.线程join()规则

这条是关于线程等待的。它是指主线程A等待子线程B完成(主线程A通过调用子线程B的join()方法实现),当子线程B完成以后(主线程A中join()方法返回),主线程能够得到子线程的操作。当然所谓的“得到”,指的是对共享变量的操作。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中的join()并成功返回,那么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Happens-Before于该join()操作的返回。具体可参考下面实例代码。

Thread B = new Thread(()->{
  // 此处对共享变量 var 修改
  var = 66;
});
// 例如此处对共享变量修改,
// 则这个修改结果对线程 B 可见
// 主线程启动子线程
B.start();
B.join()
// 子线程所有对共享变量的修改
// 在主线程调用 B.join() 之后皆可见
// 此例中,var==66

被我们忽视的final

前面我们讲volatile为的是禁用缓存以及编译优化,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有没有办法告诉编译器优化得更好一点呢?这个可以有,就是final关键字。

final修饰变量时,初衷就是告诉编译器:这个变量生而不变,可以可劲儿优化。Java编译器在1.5以前的版本的确优化得很努力,以至于都优化错了。

问题类似于上一期提到的利用双重检查方法创建单例,构造函数的错误重排导致线程可能看到final变量的值会变化。

当然了,在1.5以后Java内存模型对final类型变量的重排进行了约束。现在只要我们提供正确构造函数没有“逸出”,就不会出问题了。

“逸出”有点抽象,我们还是举个例子吧,在下面的例子中,在构造函数里面将this赋值给了全局变量global.obj,这就是“逸出”,线程通过global.obj读取x是有可能读到0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逸出”。

// 以下代码来源于【参考 1】
final int x;
// 错误的构造函数
public FinalFieldExample() { 
  x = 3;
  y = 4;
  // 此处就是讲 this 逸出,
  global.obj = this;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