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架构总结

来的晚总比不来要好,虽然体系架构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对架构的思考却没有停止。

也许用杂文要比总结会更好一些。

 

软件开发源与架构,架构满足了多个质量属性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各个质量属性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关系,很有趣,举个例子:

1.假定架构最大限度满足了性能,是否要损失安全呢?这样的系统让人担心。

2.假定架构最大限度满足了安全,某种程度上是否性能要大打折扣呢?

maybe 世上不存在一个系统能够同时最大限度满足相互排斥的质量属性,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插句题外话,曾经和一位资深的软件开发人员讨论系统架构,居然不知道什么是‘质量属性’。

这并不是特例,开发人员关注更多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可修改性。

 

windows从XP到Vista在UI上花了不少功夫,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下,而ubuntu的出现却让我们眼前一亮~

原来windows并不是最漂亮的,也许mac的拥护者会说我们一直是最美丽的。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大部分计算技术设备都遵循冯氏体系,而存储设备也一直沿用线性的存储结构,更多的是靠软件来实现各种存储结构而保存在线性存储的设备上。

也许世上存在这样一种架构满足了所有的质量属性?这句话对吗?

 

面对当今硬件设备发展的枯竭,软件系统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质量属性而非更快的运行速度,更大的存储空间呢?

如果有这样一台机器,它记录了从人类出现到今天所有的知识库,经验库,充其量它还是一个‘字典’而已,我们能够利用它做些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有强大的搜索技术~ 呵呵,再强的搜索是否意味着‘字典’的索引更加丰富呢?

 

诚然计算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计算设备将代替人类的大脑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我们是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呢?

web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普天盖地的信息,那些是对你有用的呢?哦我知道了,透过强大的搜索技术可以帮助你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有用信息,计算机在这里担当了什么角色呢?

 

值得我们深思。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功能和行为。在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复用技术来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一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复用技术是使用框架。框架是一个可重用的软件结构,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开发特定类型的应用程序。框架通常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组件和模块,开发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定制,以满足具体的需求。 另一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复用技术是使用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它提供了一套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重复使用。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软件体系结构复用技术,如组件化和面向服务架构(SOA)。组件化将软件系统划分为独立的组件,每个组件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接口,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重复使用。而SOA则是一种基于服务的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相互独立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交互。 总结起来,软件体系结构复用可以通过使用框架、设计模式、组件化和面向服务架构技术来实现。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