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itchunks打包详细解析

文章探讨了Webpack的SplitChunksPlugin插件的工作原理,澄清了关于chunk大小超过20KB时的拆包误解。文章解释了代码分割的必要性,以及它如何提高首载速度、利用缓存和处理预加载。同时讨论了浏览器并发请求限制与webpack代码分割的关系。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起因
有同事分享webpack的代码分割,其中提到了SplitChunksPlugin,对于文档上的描述大家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所以打算探究一下。

Q:什么是 SplitChunksPlugin?SplitChunksPlugin 是用来干嘛的?

A: 最初,chunks(以及内部导入的模块)是通过内部webpack 图谱中的父子关系关联的。CommonsChunkPlugin曾被用来避免他们之间的重复依赖,但是不可能再做进一步的优化。从webpack v4 开始,移除了CommonsChunkPlugin,取而代之的是 optimization.splitChunks。SplitChunksPlugin可以去重和分离 chunk

webpack的中文文档,对SplitChunksPlugin的描述是这样子的:


针对以上的第二点描述新的 chunk 体积大于 20kb(在进行 min+gz 之前的体积),有同事是这么理解的:chunk 大于 20kb 时,webpack会对当前的chunk进行拆包,一般情况下,100kb的包会拆成 5 个包 即 5 * 20kb = 100kb.  如果有并发请求的限制,webpack会自动把某些包合并,如并发请求数是 2 ,那么这个100kb的包将会被拆成 2 个,每个包的大小为50kb,即 2 * 50kb = 100kb。

而我对此表示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这个插件是用来对代码进行分割的,那么没有必要再对代码进行合并,这样子会让这个插件变得不纯粹,而且会增加插件逻辑的复杂度,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分割出来的新chunk得大于 20kb。

由于大家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被说服的,所以打算去查查资料,动动手验证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文档资料
一、英文文档
首先为了避免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导致个人理解有偏差,我先去查看了一下英文文档,英文文档上是这么描述的:


关键词 new chunk:新的chunk,只有分离出来的才算是新的chunk吧,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就是新的chunk将会大于20kb。

二、社区文章
其次为了再次避免个人英文理解有偏差,到网上去翻阅了一些社区文章:


作者:前端论道 链接:https://juejin.cn/post/6844904103848443912 来源:稀土掘金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第三方包vue已经超过了默认的20kb,直接被分割成一个单独的2.js的包,并不是按照20kb平均分成多个包。

动手实践
// index.js
import "./a";
console.log("this is index");
// a.js
import "vue";
import "react";
import "jquery";
import "lodash";
console.log("this is a");
//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
    },
};

编译结果:

从编译的结果中可以看到,除了main.js,仅仅多出了一个205kb的46.js。从上图可以看出,vue、jquery、lodash等一起都被打包到 46.js 中,并没有以20kb为基础平均分割成很多个chunk。

结论
新的 chunk 体积大于 20kb(在进行 min+gz 之前的体积),指的是引入的依赖中,在进行min+gz之前的体积大于20kb,这个依赖将会被分割出来成为一个新的chunk。

新的疑问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我还有几个疑问:

webpack为什么要进行代码分割?

浏览器的并发请求一般不是4~6个吗?为什么文章里提到的按需请求和初始请求都是小于或者等于30?

webpack为什么要进行代码分割?
前端代码体积变大,调试和上线都需要很长的编译时间,开发时修改一行代码也要重新打包整个脚本。

用户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和带宽下载更大体积的脚本文件。

一、按需加载 首次加载只加载必要的内容,提升用户的首次加载的速度。其他的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交互进行按需加载,即用户跳转新路由或者点击的页面的时候再进行加载。

二、有效利用缓存 通过webpack在打包是对代码进行分割,可以有效的利用缓存:打包编译的时候,只需要编译需要更新的部分;用户访问的时候只需要下载被修改的文件即可。

场景:你有一个体积巨大的文件,并且只改了一行代码,用户仍然需要重新下载整个文件。但是如果你把它分为了两个文件,那么用户只需要下载那个被修改的文件,而浏览器则可以从缓存中加载另一个文件。

三、预获取/预加载模块

prefetch(预获取):将来某些导航下可能需要的资源:这会生成 <link rel="prefetch" href="login-modal-chunk.js"> 并追加到页面头部,指示着浏览器在闲置时间预取 login-modal-chunk.js 文件。

preload(预加载):当前导航下可能需要资源 --- preload chunk 会在父 chunk加载时,以并行方式开始加载。prefetch chunk 会在父 chunk 加载结束后开始加载。--- preload chunk 具有中等优先级,并立即下载。prefetch chunk 在浏览器闲置时下载。--- preload chunk 会在父 chunk 中立即请求,用于当下时刻。prefetch chunk 会用于未来的某个时刻。--- 浏览器支持程度不同。

浏览器的并发请求一般不是4~6个吗?为什么文章里提到的按需请求和初始请求都是小于或者等于30?
随着http2.0的普及,浏览器的并发请求的限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http2.0的多路复用,理论上可以通过一个TCP请求发送无数个请求。然后翻了下webpack代码仓库源码,发现了以下注释:


http2.0支持情况:


所以在webpack的代码分割逻辑里,按需请求和初始请求都超过了之前浏览器对http1.0单个域名请求的限制。

参考文档:
webpack中文文档:https://webpack.docschina.org/plugins/split-chunks-plugin/#split-chunks-example-1
webpack英文文档:https://webpack.js.org/plugins/split-chunks-plugin/#root
如何使用 splitChunks 精细控制代码分割:https://juejin.cn/post/6844904103848443912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