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高级语法

闭包、函数式编程、装饰器的概念

函数式编程:是一种思维
现在更常用的还是面向对象的思维
闭包是函数式编程的一种体现

闭包(与变量的作用域有关)

python一切皆对象:python中只有类和对象

而在其他语言中还有很多,比如C 中有结构体,枚举,函数,过程等等,这还是对C++的一种简化,C++更加复杂

def curve_pre():
    def curve():     #函数里面可以嵌套函数
        print('This is a function')
    return curve     
    #函数可以作为返回的结果,因为函数也是一个对象,注意这里是curve_pre()返回curve函数
C = curve_pre()  
#可以把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注意区分实例化的过程,现在这个C就是返回的curve函数
C()     #因为现在C就是一个函数,可以用函数的调用方式
#输出:This is a function
def curve_pre():
    a= 10
    def curve(x):
      return a*x*x
    return curve
C = curve_pre()
print(C(2))
#输出:40
#在curve()里如果找不到a,就会去上一层去找,直到找到为止

但如果在外部更改a的值,输出的C(2)会不会改变呢

def curve_pre():
    a= 10
    def curve(x):
        return a*x*x
    return curve
a = 20
C = curve_pre()
print(C(2))
#还是输出40 -------a的值还是从curve_pre()中取的,这就是闭包的现象

闭包:是由函数以及它在定义时候的环境变量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print(f.__closure__)     #环境变量a被储存在了f.__closure__这个内置的变量中
print(f.__closure__[0].sell_contents)     #以取出变量a

举例:

 def f1():
     a = 10
     def f2():
         a = 20    #此时的a是局部变量
         print(a)    #注意这里f2()并没有被执行,所以不会输出内容
     print(a)        #这里输出了10,因为f2()还没有被执行,所以输出还是原来的10
     f2()            #这里执行了f2(),所以a的值变化了
     print(a)        #关键是这里,重新打印a,a的值还是变为原来的10,因为f2中的是局部变量a,不能影响到外部的变量
f1()
#输出:10   20   10

思考:此时是闭包吗

不是的,可以操作看看

 def f1():
     a = 10
     def f2():
         a = 20     #仅仅是比上面的curve多了这一步
                    #是不是闭包和有没有返回结果没有关系,可以加上return a试试
     return f2
f = f1()
print(f.__closure__)
#输出:None

#把f2()里的a = 20去除后发现,print(f.__closure__)有值了
#在f2()里的a被认为是局部变量,那就和外面的a没有关系了,并没有引用外部的环境变量a,所以不是一个闭包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在f2中出现了a就是一个闭包,必须要是引用了外部环境变量a才是一个闭包,比如 c = a + 2

要求以闭包的形式保存走的步数,并可以累加

以非闭包的方式:

x = 0
def step(a):
    global x
    m = x + a
    x = m
    return x
print(step(10))   #注意这里不能把函数赋给S
print(step(10))
#输出:10  20
print(x)
#输出:20   -------全局变量也跟着变了

以闭包的方式: 函数式编程,不太常用;还是面向对象的思维更符合

x = 0
def step(x):
    def step_up(a):
        nonlocal x     #nonlocal可以定义一个变量为非局部变量,注意这里用global会改变全局变量
        m = x + a
        x = m
        return m
    return step_up
S = step(x)
print(S(10))
print(S(20))
#输出:10  30
#闭包的好处是什么:
print(x)
?输出:0 ---- nonlocal没有改变全局变量

但也有不好的地方:环境变量是常驻于内存空间里的,所以很容易造成内存泄露,如果是JavaScript里,很容易造成浏览器的卡顿

匿名函数

顾名思义,在定义函数的时候,不需要给函数命名

格式:lambda 参数列表: 表达式(不能是代码语句,如a = x + y)

例:

lambda x,y: x + y

对比:

def f(x,y):
    return x + y   #匿名函数不需要return

调用匿名函数

f = lambda x,y: x + y    #把匿名函数赋值给变量
print(f(1,2))
#不过这个举例毫无意义,下面看实际应用

x>y时输出x,否则输出y
三元表达式:

其他大部分语言用三元表达式会这么表示:x > y ? x : y
Python用三元表达式会这么表示:x if x > y else y
格式:输出值A if 条件 else 输出值B

map类

格式:map(函数,列表)

输出要转为list格式

map类可以让列表里的每个元素都执行一次输入的函数

例:要对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执行某个函数,并返回一个新列表

list_x = [1,2,3,4,5,6,7,8]
def square(x):
    return x ** 2

方法一:用for循环

squared_list = [square(x) for x in list_x]  
print(squared_list) 

方法二:用map类

r = map(square,list_x)  
print(r)
#输出:<map object at 0x000001E974411270>
print(list(r))
#输出:[1, 4, 9, 16, 25, 36, 49, 64]

map与lambda

例1:

list_x = [1,2,3,4,5,6,7,8]
r = map(lambda x: x ** 2, list_x)
print(list(r))
#输出:[1, 4, 9, 16, 25, 36, 49, 64]

例2:

list_x = [1,2,3,4,5,6,7,8]
list_y = [1,2,3,4,5,6,7,8]
r = map(lambda x,y: x ** 2 + y, list_x, list_y)    
#传入列表的个数必须和传入参数的个数相同
print(list(r))
#输出:[2, 6, 12, 20, 30, 42, 56, 72]

例3:如果列表不是对称的呢

list_x = [1,2,3,4,5,6]     
list_y = [1,2,3,4,5,6,7,8]
r = map(lambda x,y: x ** 2 + y, list_x, list_y)
print(list(r))
#输出:[2, 6, 12, 20, 30, 42]
#不会报错,但输出的列表的元素个数取决于传入的列表里元素较少的那个
  • lambda并不会提升代码运行效率,只会让代码更简洁

reduce函数

归约,用于并行计算

例: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reduce函数在functools模块里,不是系统函数,不能直接用

list_x = [1,2,3,4,5,6,7,8]
r = reduce(lambda x,y: x+y,list_x)     #reduce下的lambda必须传入两个参数
print(r)
#输出:36    

明明没有输入y,是怎么进行运算的?

不难看出其实结果36list_x里每个元素相加的结果

reduce函数会连续计算,也就是连续调用lambda,第一次把第一个元素1放入,发现lambda缺少一个参数不能运行,然后把第二个元素2放入,就能运行了,得到3,再将第三个元素放入,与得到的结果3计算,得到6,再将第四个元素4放入,与得到的结果6计算,得到10

也就是:((((((1+2)+3)+4)+5)+6)+7)+8

特点是会把运算的结果作为参数继续参与运算

reduce的第三个参数

将第三个参数作为初始值,也就是把10作为第一个元素参与运算
默认初始值为0

r = reduce(lambda x,y: x+y,list_x,10)
#这里的10相当于把10放入list_x作为第一个元素,再放入1,2.....
print(r)
#输出:46

filter类

过滤,用于筛选
表达式里要返回布尔值

例:三元表达式

list_x = [1,2,3,4,5,6,7,8]    #列表里元素个数要大于2
r = filter(lambda x: True if x % 2 == 0 else False, list_x)    
#lambda里的表达式要返回布尔值(或者能表示真假的值),这里用三元表达式

print(list(r))  #和map一样,输出格式为一个集合,记得转换为列表
#输出:[2, 4, 6, 8]

简化:

list_x = [1,2,3,4,5,6,7,8]
r = filter(lambda x: x % 2 == 0, list_x)    #如果返回的是False,将会从列表中剔除
print(list(r))
#输出:[2, 4, 6, 8]

命令式编程vs函数式编程

函数式编程:filterreducemaplambda

命令式编程:无论怎样的业务,都能通过def,if else,for这个流程实现

  • 函数式编程的鼻祖:lisp

装饰器

原则:对修改是封闭的,对扩展是开放的

def f1():
    print("f1")
def f2():
    print("f2")

现在新增要求,对原有的函数增加显示unix时间戳的功能

不用装饰器实现:

import time
def current_time(func):
    print(time.time())     #time.time()是获取当前unix时间戳
    func()
current_time(f1)     #利用函数式编程,函数也可作为参数被导入
current_time(f2)     #输出的时候要函数套函数,可以接受定义时候的复杂,但是调用的时候一定要简洁
#输出:1700828854.1110294
      f1
      1700828854.1119823
      f2

缺点是,打印时间这个功能应该属于原有的函数的,并不是新增加的函数的,而且两者没有体现关联性

用装饰器实现:

import time
def current_time(func):    
#利用函数式编程,函数也可作为参数被导入;定义了一个名为current_time的装饰器,该装饰器接受一个名为func的函数作为参数;
#这个func其实是个抽象的函数,下面引用装饰器的函数会替换这个抽象函数放入运算
    def wrapper():
        print(time.time())
        func()
    return wrapper

上面这个代码块就是一个装饰器,命名为current_time

引用装饰器:@语法糖

@current_time
def my_function():
    print("Hello, world!")
my_function()              
#好处就是可以直接调用被装饰的函数运行,不用函数套函数了,十分简洁
#输出:1700830956.5398917  #注意输出的顺序
      Hello, world!

如果把print(time.time())和func()换个顺序:

import time
def current_time(func):
    def wrapper():
        func()
        print(time.time())
    return wrapper

@current_time
def my_function():
    print("Hello, world!")
my_function()
#输出:Hello, world!  #顺序发生变化
      1700831115.9833217
  • 装饰器体现了AOP的编程思想,值得一学

如果被装饰的函数有参数,那么装饰器函数的参数也要有

例:

import time
def current_time(func):
    def wrapper(name):     #需要引用装饰器的函数有参数,那装饰器里也要填入相应参数
        func(name)
        print(time.time())
    return wrapper

@current_time
def my_function(name):   #被装饰函数里有个name参数
    print("Hello, " + name)
my_function('小红')

如果下面还有其他函数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参数需要引用该装饰器呢

首先要明白一个理念,装饰器要考虑的是通用性,不能把它和某个函数绑定,这样装饰器就没有意义了

那有没有参数可以表示任意的多个参数呢,也就是这个参数是可变的

*args ------args是很多语言的位置参数,这里只是一个代指,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就是一个通用的叫法

import time
def current_time(func):
    def wrapper(*args):     #(*args)表示任意数量的任意参数
        func(*args)
        print(time.time())
    return wrapper

@current_time
def my_function(name1,name2):   #被装饰函数里有两个参数
    print("Hello, " + name1 +"my name is " + name2 )
my_function('小红','小蓝')

还有一种类型的参数:关键字参数

关键字参数**kwargs -----可以把传入的参数作为字典输出出去
可以简化为**kw

import time
def current_time(func):
    def wrapper(*args,**kw):     #(**kw)表示关键字参数
        func(*args,**kw)
        print(time.time())
    return wrapper

@current_time
def my_function(name1,name2,**kw):   #(**kw)关键字参数,输入的参数要是一个等式,满足字典的格式
    print("Hello, " + name1 +"my name is " + name2 +"I like" + str(kw))   
    #注意这里引用**kw要把**去掉,而且要对应下面输入的参数类型

my_function('小红','小蓝',a='读书', b='听音乐')   #注意**kw要以字典的格式输入
#输出:Hello, 小红my name is 小蓝I like{'a': '读书', 'b': '听音乐'}
      1700834549.3968458
  • 注意这里的args和kw都可以替换为别的词,但基本都统一使用args和kw,辨识性高

*args**kw一般都组合使用,当不知道后面会传入什么参数的时候,就使用*args**kw万金油

装饰器用于给已经封装好的完整函数修改或添加新的功能,一个函数可以添加多个装饰器

flask开发web

@api.route('/get',methods=['GET'])   #加了这个装饰器之后下面的函数就是一个控制器
def test_javascript_http():
    p = request.args.get('name')
    return p,200

上面这个接口就是所有人可以访问的

@api.route('/psw',methods=['GET'])
@auth.login_required
def get_gsw():
    p = request.args.get('psw')
    r = generate_password_hash(p)
    return 'aaaaaa',200

上面就是一个需要验证身份的接口

  • 26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