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后的“房贷族”真实生活状态如何

加息后的“房贷族”真实生活状态如何

 

(2007-08-20)来源:人民日报 

    编 者:为了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今年以来,央行三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每次加息幅度都不大,但累积起来,也使贷款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有所增加。这些“房贷族”的真实生活状态究竟如何?他们有哪些得失体会、经验建议?该怎样积极应对不断增加的还款压力?人民日报今天刊登一组报道,希望有关方面都来关心这些“房贷族”,也希望“房贷族”平和心态、积极面对。

    与其叹息,不如出击 

    一年内几次加息,贷款买房的人们慌不慌?

    “着急有啥用呢?只有想办法让现有的钱增加收益才是最好的出路。”这是记者在上海采访,听到的最多的回答。

    盘活现有资金,化解还款压力

    在上海镇宁路上的一家中国银行网点,记者采访了市民黄先生。“你看这大厅,本以为加息后会有很多人来转存,可人并不多。”他总结说:“靠利息生钱或保值不现实,必须找更好的理财之道,来消化因为贷款利息上升而增加的还款压力。”

    黄先生是一位律师,两年半前,在上海市中心买了一套房子,贷款10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当时贷20年期,每月还6000多元,觉得可以负担。可此后连续几次加息,让他感觉到了压力。前几次加息后,他把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还了一部分贷款。此次加息,他太太又催促“快还快还”。他倒是不急:“进行投资,不是会有更多的回报吗?”

    于是,他把手中的30多万元买成了基金,两个月下来,净赚4万多元,收入不菲。“比起存款,收益已相当不错。如果当初都还贷了,就不可能让钱生出这么多的钱。”他对自己的决定挺满意。

    多种渠道理财,追求更稳定的收益

    说到加息,李女士不以为然,而且笑道:“这能加多少钱?”

    身为保险经纪人的李女士也在想方设法使钱增值。不过,与黄先生不同,她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选择了多种理财途径。

    她的房贷不多,所以不急着提前还清,而是按照合同一直每月付3000多元。虽然几次加息成本有所增加,但她胸有成竹:一部分钱存入了银行,用她的话说“这是留着应急用的,不是靠它增值的,多点少点利息并不要紧”;另一部分钱,她用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它的收益率比银行的利息更高;还有一部分钱,她用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有的还是QDII产品,“这纯粹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她解释道。

    以房养贷,买房出租添资产

    一些刚工作不久、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青年白领也有应对加息的办法。

    小高进入上海一家展览公司工作才3年,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直在上海租房住。房价一天天上涨,他和家人越来越担心今后在上海买不起房,于是,父母替他首付,自己贷款几十万,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二手房。

    不过,小高自己并没有入住,而是出租出去。“这套房子在市中心,每月可租3000元左右,足以还每月的贷款,我还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每月只付1000多元。我什么也没改变,却多了一套自己的产权房,而且这套房子还不断升值。几年后,我结婚时可以重新装修一下,当作新房也很合算啊。”他笑着说。

    巧用土地差价,让资本升值

    何小姐的应对之策与小高相似,只是采用了相反的方向――由市中心到郊区。

    几年前,她在市中心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结婚生孩子之后,觉得房子不够住,又在上海与江苏交界的郊区,买了一套面积更大的。“现在孩子读书,不能去住,但那套房子只要40多万元,首付了一部分,每月只需还贷1000多元。”她介绍。

    简单装修后,何小姐把那套郊外的房子出租,“房租与月还贷额相当,基本没有负担。我还与银行签订了固定利率贷款,即使再加息,风险也是银行担着。”她说等孩子大了,全家再住到郊区,然后把城里的房子出租或出售,变现后添点钱在城里买套更大的。

    何小姐感叹:“只要能让现有的钱不断增值,加息对大家就不构成负担;如果不理财不投资,即使不加息也有风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