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
1、绪论
1.1 概论
-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 ,简称 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 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 数据库(Data Base ,简称 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其主要功能有 数据定义功能 、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等4个方面。
1.1.1 数据库
概括地讲,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的三个基本特点。
1.1.2 发展
- 人工管理阶段
- 文件系统阶段
-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特点:数据结构化,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独⽴性⾼:
- 物理独⽴性:是指⽤户的应⽤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的。
- 逻辑独⽴性:是指⽤户的应⽤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的。
1.2 模型
2.1.1 两类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
- 逻辑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 物理模型(最底层的抽象)
数据模型是由①数据结构 ②数据操作 ③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等。
2.2.2实体联系图(E— R 图)
-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
-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
- 联系:用菱形表示(1:1 或 1:n 或 m:n)。
1.3 数据库体系结构
1.3.1 三层模式结构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 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1.3.2 二级映像
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
-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
- 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 应⽤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
-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有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作相应改变,
- 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
- 从⽽应⽤程序也不⽤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性。
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关系数据库
2.1 关系模式
关系可以有三种类型:基本关系、查询表、视图表
可以形象地表示为
R(U, D, DOM, F)
R:关系名
U:所有属性名
D:属性来自嘟些域
DOM:属性和域的映射
F:属性间的依赖关系
2.2 分类
关系代数语言(重点重点)、关系演算语言(不重要)、SQL语言(后面重点讲)
2.3 关系的完整性
- 实体完整性规则(主码唯一且非空):若属性 A 是基本关系 R 的主属性,则属性 A 不能取空值(主码唯一且非空)
- 参照完整性规则(外码要么为空,要么对应另一表的主码):**若属性(或属性组)F 是基本关系 R 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 S 的主码 Ks 相对 应(基本关系 R 和 S 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 R 中每个元组在 F 上的值必须为:
-
或者取空值(F 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或者等于 S 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语义约束):**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2.4 关系操作
插入、查询、删除、修改
其中查询操作分为:选择、投影、连接、除法、并、差、交、笛卡尔积
查询操作的基本操作: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不等同等值连接。
2.5关系代数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4、数据库安全性
4.1不安全因素
- ⾮授权对数据库的恶意存取和破坏
- 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泄露
- 安全环境的脆弱性
4.2 安全性控制
-
⽤户身份鉴别
- 静态⼝令鉴别 、动态⼝令鉴别 、⽣物特征鉴别 、智能卡鉴别
-
存取控制
-
⾃主存取控制⽅法(重点)
-
主要通过
grant
revoke
来进⾏控制 -
Reference
权限代表是否允许创建外键 -
⾃主存取控制⽅法 :
grant <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