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Zookeeper

一 Zookeeper介绍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服务协调框架,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应用中的一些数据管理问题,如:统一命名服务、状态同步服务、应用配置项的管理等。

ZooKeeper由雅虎研究院开发,后来托管到Apache,于2010年11月正式成为Apache的顶级项目。

在大数据生态系统里,很多组件的命名都是某种动物,比如hadoop就是🐘,hive就是🐝。Zookeeper的作用是用来对这些组件进行管理,即动物园管理者👮。

官方网址:https://zookeeper.apache.org/

二 Zookeeper安装

1 服务端

配置(我已配置好)

  1. 进入到zookeeper的conf目录,复制zoo_sample.cfgzoo.cfg
  2. 编辑zoo.cfg文件,修改dataDir的值为../data这是zookeeper存储数据的位置

启动

进入安装路径的bin目录,双击zkServer.cmd即可启动zookeeper服务

2 命令行客户端

  1. 进入安装路径的bin目录,双击zkCli.cmd即可启动zookeeper命令行客户端

  2. 在客户端中输入create /itcast ceshi,没有报错,代表客户端可以成功操作服务器

​ 若要连接其他zk服务器,就需要使用cmd命令运行zkCli.cmd

zkCli.cmd -server ip:端口号

3 UI客户端

安装

将资料中的ZooInspector.zip复制到一个没有中文、空格及特殊符号的目录,然后解压,即可得到ZooInspector的软件

在安装软件的build目录下,执行java -jar zookeeper-dev-ZooInspector.jar命令,即可启动软件的界面

连接

  1. 点击连接按钮,输入zk的服务地址,点击OK连接

  2. 连接成功之后可以点击itcast查看节点存储的信息

三 Zookeeper数据结构【重点】

1 数据结构

Zookeeper的数据节点可以视为树状(或者目录)结构,树中的各节点被称为znode(即zookeeper node),一个znode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Zookeeper节点在结构上表现为树状,使用路径path来定位某个znode,比如/itcast/tj/java,此处itcast、tj、java分别是1级节点、2级节点、3级节点

znode(节点)兼具文件和目录两种特点:既像文件一样维护着数据、元信息、ACL、时间戳等数据结构,又可以像目录一样挂载子目录。

一个znode大体上分为3各部分:

  1. data:当前节点的数据
  2. children:当前节点的子节点
  3. stat:当前节点的状态,用来描述当前节点的创建、修改记录等
# 在zookeeper shell中使用get命令查看指定路径节点的data、stat信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 get /itcast/bj/java
javadata
cZxid = 0x6fc
ctime = Sun Dec 13 17:56:13 CST 2020
mZxid = 0x6fc
mtime = Sun Dec 13 17:56:13 CST 2020
pZxid = 0x6fc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8
numChildren = 0

# cZxid:数据节点创建时的事务 ID
# ctime:数据节点创建时的时间
# mZxid: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事务 ID
# mtime: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时间
# pZxid:数据节点的子节点最后一次被修改时的事务 ID
# cversion:子节点的更改次数
# dataVersion:节点数据的更改次数
# aclVersion: 权限的更改次数
# ephemeralOwner: 持久节点还是临时节点
# dataLength:数据内容的长度
# numChildren:数据节点当前的子节点个数

2 节点类型

对于Zookeeper中的节点,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照节点是否持久化分类,一种是按照节点是否有顺进行分类

按照节点是否持久化分类,可以分别为持久化节点和临时节点

  • 持久化节点:(默认)该节点的生命周期不依赖于会话,并且只有在客户端执行删除操作的时候,它们才能被删除

  • 临时节点:该节点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创建它们的会话。一旦会话结束,临时节点将被自动删除,当然可以也可以手动删除

    虽然每个临时的Znode都会绑定到一个客户端会话,但它们对所有的客户端还是可见的。另外,ZooKeeper的临时节点不允许拥有子节点

按照节点是否有顺序进行分类,可以分别为有序节点和无序节点

  • 有序节点:每个节点都会为它的子节点维护一个顺序
  • 无序节点:(默认)节点不会为子节点维护顺序

知识小结

- (默认)持久化无序节点 :节点创建后会一直存在zookeeper服务器上,直到主动删除
- 持久化有序节点 :在持久化无序节点基础上,为每个节点的子节点上维护一个顺序特性

- 临时无序节点 : 临时节点的生命周期和客户端的会话保持一致,当客户端会话失效,该节点自动清理
- 临时有序节点 : 在临时节点上多了一个顺序特性,当客户端会话失效,该节点自动清理

四 Zookeeper常见命令(了解)

1 创建节点

create [-s] [-e] path data [acl]

path:节点名称(绝对路径)
data:节点数据
acl: 权限
-s:有序节点
-e:临时节点
# 1)创建 /node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create /node node
Created /node

# 2)创建 /node/data1节点(无序持久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create /node/node1 data
Created /node/node1

# 3)创建 /node/data2节点(无序临时节点)
# 注意: 一旦创建此节点的连接断开(命令行退出),节点会自动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6] create -e /node/node2 data
Created /node/node2

# 4) 创建 /node/data3节点(有序持久节点)
# 注意: 此类节点创建出来后会在节点名称后面自动跟随一串递增的数字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7] create -s /node/node3 data
Created /node/node30000000002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8] create -s /node/node3 data
Created /node/node30000000003

# 4) 创建 /node/data4节点(有序临时节点)
# 注意: 此类节点创建出来后会在节点名称后面自动跟随一串递增的数字
#      一旦创建此节点的连接断开(命令行退出),节点会自动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9] create -s -e /node/node4 data
Created /node/node40000000004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0] create -s -e /node/node4 data
Created /node/node40000000005

2 查看节点

查看节点信息

get path : 获取节点的状态信息和数据信息

stat path : 获取节点的状态信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 get /node/node1
data # 节点数据
cZxid = 0x21   # 数据节点创建时的事务ID
ctime = Sun Oct 11 22:35:27 CST 2020  # 数据节点创建时的时间
mZxid = 0x21   # 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事务ID
mtime = Sun Oct 11 22:35:27 CST 2020  # 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时间
pZxid = 0x21 # 数据节点的子节点最后一次被修改时的事务ID
cversion = 0 # 子节点的更改次数
dataVersion = 0 # 节点数据的更改次数
aclVersion = 0  # 权限的更改次数
ephemeralOwner = 0x0 # 如果节点为临时节点,那么它的值为这个节点拥有者的sessionID;如果该节点不是临时节点, 值为0
dataLength = 4 # 数据内容的长度
numChildren = 0 # 数据节点当前的子节点个数

查看节点列表

ls path: 查看指定节点的子节点列表

ls2 path: 查看指定节点的状态信息ls 以及子节点列表 (ls + stat)

#1) ls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1] ls /
[node, zookeeper, itcast]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2] ls /node
[node30000000003, node30000000002, node1]

#2)ls2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3] ls2 /
[node, zookeeper, itcast]
cZxid = 0x0
ctime = Thu Jan 01 08:00:00 CST 1970
mZxid = 0x0
mtime = Thu Jan 01 08:00:00 CST 1970
pZxid = 0x1f
cversion = 3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0
numChildren = 3

3 修改节点

set path data [version]

补充知识点:dataVersion可以作为乐观锁再用

# 1) set path data 直接使用set命令对指定节点内容进行修改
# 注意: 在修改的时候,除了数据内容变化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属性变化了  
# dataVersion = 1 指的是数据版本,每次数据被修改,版本自动加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4] set /node/node1 mydata
cZxid = 0x20
ctime = Wed Nov 04 21:07:17 CST 2020
mZxid = 0x26
mtime = Wed Nov 04 21:14:14 CST 2020
pZxid = 0x20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1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0

# 2) set path data version 基于版本号对指定节点内容进行修改
# 即修改数据的时候,要传入要修改数据的版本号, 如果传入的版本号和当前的版本号不符合时,zookeeper会拒绝本次修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5] set /node/node1 mydatadata 0
version No is not valid : /node/node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6] set /node/node1 mydatadata 1
cZxid = 0x20
ctime = Wed Nov 04 21:07:17 CST 2020
mZxid = 0x28
mtime = Wed Nov 04 21:15:07 CST 2020
pZxid = 0x20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2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10
numChildren = 0

4 删除节点

delete path [version]

rmr path (递归)

#1) delete path 使用delete命令删除指定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8] delete /node/node30000000002

#2) delete path version 基于版本号删除指定节点
#   即删除节点的时候,要传入要删除节点的版本号, 如果传入的版本号和当前的版本号不符合时,zookeeper会拒绝本次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9] delete /node/node1 1
version No is not valid : /node/node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0] delete /node/node1 2

#3) rmr path 递归删除
# 删除非空节点(含有子节点)失败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1]  delete /itcast
Node not empty: /itcast
# 递归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2] rmr /itcast

5 监听节点 (理解)

在zookeeper中还支持一种watch(监听)机制,它允许对zookeeper注册监听,当监听的对象发生指定的事件的时候,zookeeper就会返回一个通知。

它可以监听事件类型包含下面这些:

  • None:客户端和服务端连接状态发生变化
  • NodeCreated:创建节点
  • NodeDeleted:删除节点
  • NodeDataChanged:节点数据发生变化(dataVersion)
  • NodeChildrenChanged:子节点发生变化(创建\删除)

命令:

get/stat path watch: 注册的监听器能够在监听节点的`内容发生改变`或者`节点被删除`的时候,向客户端发出通知

ls/ls2 path watch: 注册的监听器能够在监听节点的`子节点新增和删除`的时候,向客户端发出通知

# 注意: 下面的操作,需要使用两个客户端来完成,一个负责注册监听,令一个负责修改
# 1) 对/node (内容)监听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2] get /node watch
mydata
cZxid = 0x6fd
ctime = Sun Dec 13 17:57:06 CST 2020
mZxid = 0x70d
mtime = Sun Dec 13 18:07:37 CST 2020
pZxid = 0x710
cversion = 11
dataVersion = 1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3

# 2) 此处,新开一个客户端,去修改/node的内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set /node mydata
cZxid = 0x6fd
ctime = Sun Dec 13 17:57:06 CST 2020
mZxid = 0x70d
mtime = Sun Dec 13 18:07:37 CST 2020
pZxid = 0x705
cversion = 9
dataVersion = 1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3


# 3) 然后就会发现控制台返回了一个NodeDataChanged(节点数据变化)的通知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3]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node

# 1) 对/node注册ls(子节点新增或者删除)监听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3] ls /node watch
[node30000000003, node30000000002, node1]

# 2) 此处,新开一个客户端,去添加/node/data5的子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create /node/node5 test
Created /node/node5/test

# 3) 然后就会发现控制台返回了一个NodeChildrenChanged(子节点变化)的通知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4]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ChildrenChanged path:/node

Zookeeper的事件监听机制有以下特性:

1. 当监听器监听的事件被触发,服务端会发送通知给客户端,但通知信息中不包括事件的具体内容。
	以监听ZNode结点数据变化为例,当Znode的数据被改变,客户端会收到事件类型为NodeDataChanged的通知,但该Znode的数据改变成了什么客户端无法从通知中获取,需要客户端在收到通知后手动去获取。
	  
2. Watcher是一次性的。一旦被触发将会失效。如果需要反复进行监听就需要反复进行注册。

这么设计是为了减轻服务端的压力,但是对开发者而言却是相当不友好,不过不用着急,可以通过一些Zookeeper的开源客户端轻松实现对某一事件的永久监听。

五 Java操作Zookeeper(演示)

1 API

ZooKeeper 原生Java API(不推荐使用)

Apache Curator(推荐使用)

  • Apache Curator是 Apache ZooKeeper的Java客户端库,简化ZooKeeper客户端的使用
  • Apache Curator最初是Netflix研发的,后来捐献了 Apache基金会,目前是 Apache的顶级项目

2 环境搭建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4.7</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framework</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recipes</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测试-->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build>
    <plugins>
        <!-- 设置编译版本为1.8 -->
        <plugin>
            <groupId>org.apache.maven.plugins</groupId>
            <artifactId>maven-compiler-plugin</artifactId>
            <version>3.1</version>
            <configuration>
                <source>1.8</source>
                <target>1.8</target>
                <encoding>UTF-8</encoding>
            </configuration>
        </plugin>
    </plugins>
</build>

3 远程连接

public class BaseDemo {
    
    //连接ZK
    public CuratorFramework getClient() {
        //1.设置重试策略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RetryNTimes(3, 3000);
        //2.创建客户端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127.0.0.1:2181", 3000, 1000, retryPolicy);
        //3.启动客户端
        client.start();
        //4.返回客户端连接
        return client;
    }
}

4 节点操作

//创建节点
@Test
public void testCreateNode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null;

    //1. 创建一个空节点a, 值默认为请求端ip
    //path = getClient().create().forPath("/a");

    //2. 创建一个有内容的b节点
    //path = getClient().create().forPath("/b", "data".getBytes());

    //3. 创建多层节点
    //creatingParentsIfNeeded() 递归创建父目录
    //withMode() 创建模式
    //path = get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withMode(CreateMode.PERSISTENT).forPath("/c/c1/c2", "data".getBytes());

    //4. 创建带有的序号的节点
    //path = get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withMode(CreateMode.PERSISTENT_SEQUENTIAL).forPath("/d");

    //5. 创建临时节点(客户端关闭,节点消失),设置延时5秒关闭
    //path = get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withMode(CreateMode.EPHEMERAL).forPath("/e");

    //6. 创建临时带序号节点(客户端关闭,节点消失),设置延时5秒关闭
    //path = get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withMode(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forPath("/f");

    System.out.println(path);
    //关闭客户端
    getClient().close();
}

//更新节点
@Test
public void testUpdateNodes() throws Exception {
    //更新节点数据
    //getClient().setData().forPath("/a", "itheima".getBytes());
    //根据版本号更新节点数据
    //getClient().setData().withVersion(2).forPath("/a", "itheima".getBytes());

    getClient().close();
}

//获取节点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Nodes() throws Exception {
    //查询节点数据
    byte[] bytes = getClient().getData().forPath("/a");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ytes));

    // 包含状态查询
    Stat stat = new Stat();
    getClient().getData().storingStatIn(stat).forPath("/a");
    System.out.println(stat.getVersion());
}

//删除数据
@Test
public void testDeleteNodes() throws Exception {
    //删除节点
    //getClient().delete().forPath("/c");
    //删除节点并递归删除其子节点
    //getClient().delete().deletingChildrenIfNeeded().forPath("/c");
}

5 节点监听

watch机制

zookeeperwatch机制,一个轻量级的设计。因为它采用了一种推拉结合的模式。
一旦服务端感知主题变了,那么只会发送一个事件类型和节点信息给关注的客户端,而不会包括具体的变更内容,所以事件本身是轻量级的,这就是所谓的"推"部分。然后,收到变更通知的客户端需要自己去拉变更的数据,这就是"拉"部分。

Curator框架

Curator在这方面做了优化,它引入了Cache的概念用来实现对ZooKeeper服务器端进行事件监听。
Cache是Curator对事件监听的包装,其对事件的监听可以近似看做是一个本地缓存视图和远程ZooKeeper视图的对比过程。
而且Curator会自动的再次监听,我们就不需要自己手动的重复监听了。

Curator中的cache共有三种:
	NodeCache:  用来监听节点的创建和数据变化
	PathChildrenCache: 用来监听指定节点的子节点增删和数据变化
	【推荐】TreeCache: 像上面两种Cache的结合体,能够监听自身节点的变化、也能够监听子节点的变化
	
	
* 这哥们可以实现持续监听和主动拉取

public class WatchDemo {

    //连接ZK
    public CuratorFramework getClient() {
        //1.设置重试策略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RetryNTimes(3, 3000);
        //2.创建客户端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127.0.0.1:2181", 3000, 1000, retryPolicy);
        //3.启动客户端
        client.start();
        //4.返回客户端连接
        return client;
    }


    //只监测当前节点数据
    @Test
    public void testNodeCache() throws Exception {
        //创建节点数据监听对象
        final NodeCache nodeCache = new NodeCache(getClient(), "/a");
        nodeCache.start(true); //开始缓存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nodeCache.getCurrentData().getData()));

        //添加监听对象
        nodeCache.get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NodeCacheListener() {
            //如果节点数据有变化,会回调该方法
            public void nodeChanged()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数据Watcher:路径=" + nodeCache.getCurrentData().getPath() + ",data=" + new String(nodeCache.getCurrentData().getData()));
            }
        });
        System.in.read();
    }


    //监测所有子节点数据
    @Test
    public void testPathChildrenCache() throws Exception {
        //监听指定节点的子节点变化情况包括?新增子节点 子节点数据变更 和子节点删除
        PathChildrenCache childrenCache = new PathChildrenCache(getClient(), "/a", true);
        //在启动时缓存子节点数据,提示初始化
        childrenCache.start(PathChildrenCache.StartMode.POST_INITIALIZED_EVENT);
        //添加监听
        childrenCache.get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PathChildrenCach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ildEvent(CuratorFramework client, PathChildrenCacheEvent event) throws Exception {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CHILD_ADDED)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Data().getPath() + "子节点添加:" + new String(event.getData().getData()));
                } else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CHILD_REMOVED)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Data().getPath() + "子节点移除:" + new String(event.getData().getData()));
                } else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CHILD_UPDATED)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Data().getPath() + "子节点修改:" + new String(event.getData().getData()));
                } else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INITIALIZED) {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完成");
                } else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CONNECTION_SUSPENDED) {
                    System.out.println("连接过时");
                } else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CONNECTION_RECONNECTED) {
                    System.out.println("重新连接");
                } else if (event.getType() == PathChildrenCacheEvent.Type.CONNECTION_LOST) {
                    System.out.println("连接过时一段时间");
                }
            }
        });
        System.in.read();
    }

    //监测当前节点和所有的子节点
    @Test
    public void testTreeCache() throws Exception {
        TreeCache treeCache = new TreeCache(getClient(), "/a");
        treeCache.start();

        treeCache.get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TreeCach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ildEvent(CuratorFramework client, TreeCacheEvent event) throws Exception {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NODE_ADDED)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Data().getPath() + "节点添加");
                } else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NODE_REMOVED)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Data().getPath() + "节点移除");
                } else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NODE_UPDATED)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Data().getPath() + "节点修改");
                } else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INITIALIZED) {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完成");
                } else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CONNECTION_SUSPENDED) {
                    System.out.println("连接过时");
                } else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CONNECTION_RECONNECTED) {
                    System.out.println("重新连接");
                } else if (event.getType() == TreeCacheEvent.Type.CONNECTION_LOST) {
                    System.out.println("连接过时一段时间");
                }
            }
        });
        System.in.read();
    }
}

六 Zookeeper应用场景【面试】

1 ID生成器

通过在ZooKeepr里创建顺序节点,很容易创建一个全局唯一的名字,即生成全局唯一的ID。

其他方案:

  • 雪花算法
  • uuid
  • redis中incr

2 配置中心

配置中心使用的是Zookeeper的watch机制

* 需求: 
	在分布式应用系统中,会有很多的类似的配置文件,他们会散落在各个服务中,比如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如果后期要修改的话,就需要修改非常多的配置文件,这显然不是好的做法,基于这种现状,就有了配置中心的概念

* 方案:
	可以把所有的配置都放在一个配置中心,然后各个服务分别去监听配置中心,一旦发现里面的内容发生变化,立即获取变化的内容,然后更新本地配置即可

* 实现:
	通过Zookeeper的watch机制,我们可以轻松的实现这一需求,
	所有的服务需要监听Zookeeper的配置节点,当配置信息发生变化之后,Zookeeper会将变化信息推送给服务,当然服务也可以主动去拉取节点数据

3 分布式协调

分布式协调服务使用的是Zookeeper的watch机制

* 不同的客户端如机器节点,发生了变化,那么所有订阅的客户端都能够接收到相应的Watcher通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 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使用的是Zookeeper的临时有序节点

* 需求: 
	在分布式系统中,很容出现多台主机操作同一资源的情况, 比如两台主机同时往一个文件中追加写入文本, 
	如果不去做任何的控制,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写入操作被另一个写入操作覆盖掉的状况

* 方案:
	此时我们可以来一把锁,哪个主机获取到了这把锁,就执行写入,另一台主机等待;直到写入操作执行完毕,另一台主机再去获得锁,然后写入
	这把锁就称为分布式锁, 也就是说:分布式锁是控制分布式系统之间同步访问共享资源的一种方式

* 实现:
	使用Zookeeper的临时有序节点可以轻松实现这一需求
	1. 所有需要执行操作的主机都去Zookeeper上创建一个临时有序节点
	2. 然后获取到Zookeeper上创建出来的这些节点进行一个从小到大的排序
	3. 判断自己创建的节点是不是最小的,如果是,自己就获取到了锁;如果不是,则对最小的节点注册一个监听
	4. 如果自己获取到了锁,就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当执行完毕之后,连接断开,节点消失,锁就被释放了
	5. 如果自己没有获取到锁,就等待,一直监听节点消失,锁释放后,再重新执行抢夺锁的操作

七 Zookeeper集群【拔高】

1 集群介绍

Zookeeper在一个系统中一般会充当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定要保证它的高可用,这就需要部署Zookeeper的集群。

Zookeeper 有三种运行模式:单机模式、集群模式和伪集群模式。

  • 单机模式:使用一台主机不是一个Zookeeper来对外提供服务,有单点故障问题,仅适合于开发、测试环境
  • 集群模式:使用多台服务器,每台上部署一个Zookeeper一起对外提供服务,适合于生产环境
  • 伪集群模式:在服务器不够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在一台服务器上部署多个Zookeeper来对外提供服务
    • 优点:成本低
    • 缺点:物理机挂掉,机器死翘翘

2 集群搭建(了解)

本次学习环境,为了方便,我们采用windows平台部署伪集群的方式来演示Zookeeper集群的安装和使用。

软件准备

创建一个文件夹,将Zookeeper软件解压三次,得到三个程序

修改配置

编辑Zookeeper的配置文件,主要修改的是端口号和服务地址此步骤在所有zk上都有操作

* 修改的内容
	dataDir: 数据存储的地址,修改为当前zk下的data目录
	clientPort:当前zk对外的端口号,因为是在同一个服务器上部署多台,此端口号不能重复
	server.id: 集群节点信息
		格式为: server.A=B:C:D    
        	A: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服务器的编号
        	B:是这个服务器的ip地址  
        	C:Zookeeper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端口 
        	D:Leader选举的端口
        例如:
        	server.1=127.0.0.1:3181:3281
            server.2=127.0.0.1:3182:3282
            server.3=127.0.0.1:3183:3283

创建节点ID

在dataDir 指定的目录下,创建一个文件,名字为:myid,文件内如为上一步service.id中的id 此步骤在所有zk上都有操作

启动集群

分别进入到每个zk服务器的bin目录,双击zkServer.cmd,启动三个服务器

连接测试

# 进入到其中一个zk的bin目录执行连接命令
# zkCli.cmd -server 连接节点的ip:port
zkCli.cmd -server 127.0.0.1:2182

3 一致性事务处理

集群角色

ZooKeeper集群中的三个角色:

  • Leader(领导者):负责投票的发起和决议,更新系统状态,是事务请求的唯一处理者,一个ZooKeeper同一时刻只会有一个Leader
  • Follower(跟随者):处理客户端请求,参与选主投票
  • Observer(观察者):处理客户端请求,不参与选主投票

Leader可以提供读写服务,Follower或Observer只提供读服务,但是Observer机器不参与Leader选举,也不参与写操作的『过半写成功』策略

Zookeeper的特性(了解)

1. 顺序性: 从同一个客户端发起的事务请求, 最终会严格按照顺序被应用到zookeeper中
2. 原子性: 所有的事务请求的处理结果在整个集群中的所有机器上的应用情况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要么整个集群中的所有机器都成功应用了某一事务、要么全都不应用
3. 可靠性: 一旦服务器成功应用了某一个事务数据,并且对客户端做了响应,那么这个数据在整个集群中一定是同步并且保留下来的
4. 实时性: 一旦一个事务被成功应用,客户端就能够立即从服务器端读取到事务变更后的最新数据状态(zookeeper仅仅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近实时)

ZAB协议(了解)

* Zookeeper采用ZAB(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协议来保证分布式数据一致性。
* ZAB并不是一种通用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而是一种专为Zookeeper设计的崩溃可恢复的原子消息广播算法。
* ZAB协议包括两种基本模式:崩溃恢复模式和消息广播模式:
	消息广播模式主要用来进行事务请求的处理
	崩溃恢复模式主要用来在集群启动过程,或者Leader服务器崩溃退出后进行新的Leader服务器的选举以及数据同步

事务请求的处理流程

1. 所有的事务请求都交由集群的Leader服务器来处理,Leader服务器会将一个事务请求转换成一个Proposal(提议),并为其生成一个全局递增的唯一ID,
    这个ID就是事务ID,即ZXID,Leader服务器对Proposal是按其ZXID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排序和处理的。
2. Leader服务器会将Proposal放入每个Follower对应的队列中(Leader会为每个Follower分配一个单独的队列),并以FIFO的方式发送给Follower服务器。
3. Follower服务器接收到事务Proposal后,首先以事务日志的方式写入本地磁盘,并且在成功后返回Leader服务器一个ACK响应。
4. Leader服务器只要收到过半Follower的ACK响应,就会广播一个Commit消息给Follower以通知其进行Proposal的提交,同时Leader自身也会完成Proposal的提交。
5. Follower收到commit请求时,从历史队列中将事务请求commit

``
## 4 集群选举

### 服务器状态

```markdown
* Zookeeper服务器有四个状态
	looking:  寻找leader状态。当服务器处于该状态时,它会认为当前集群中没有leader,因此需要进入leader选举状态。
	leading:  领导者状态。表明当前服务器角色是leader。
	following:跟随者状态。表明当前服务器角色是follower。
	observing:观察者状态。表明当前服务器角色是observer。

服务器启动时期的leader选举

* 在集群初始化阶段,当有一台服务器server1启动时,其单独无法进行和完成leader选举,
* 当第二台服务器server2启动时,此时两台机器可以相互通信,每台机器都试图找到leader,于是进入leader选举过程。 
* 选举过程如下:
	1. 每个server发出一个投票。
	   由于是初始情况,server1和server2都会将自己作为leader服务器来进行投票,每次投票会包含所推举的服务器的myid和zxid,
	   使用(myid, zxid)来表示,此时server1的投票为(1, 0),server2的投票为(2, 0),然后各自将这个投票发给集群中其他机器。
	2. 集群中的每台服务器接收来自集群中各个服务器的投票。
	3. 处理投票。针对每一个投票,服务器都需要将别人的投票和自己的投票进行pk,pk规则如下:
		优先检查zxid。zxid比较大的服务器优先作为leader。
		如果zxid相同,那么就比较myid。myid较大的服务器作为leader服务器。
 		对于Server1而言,它的投票是(1, 0),接收Server2的投票为(2, 0),首先会比较两者的zxid,均为0,再比较myid,此时server2的myid最大,
 		于是更新自己的投票为(2, 0),然后重新投票,对于server2而言,其无须更新自己的投票,只是再次向集群中所有机器发出上一次投票信息即可。
	4. 统计投票。每次投票后,服务器都会统计投票信息,判断是否已经有过半机器接受到相同的投票信息,
		对于server1、server2而言,都统计出集群中已经有两台机器接受了(2, 0)的投票信息,此时便认为已经选出了leader
	5. 改变服务器状态。一旦确定了leader,每个服务器就会更新自己的状态,如果是follower,那么就变更为following,如果是leader,就变更为leading。

服务器运行时期的Leader选举

* 在zookeeper运行期间,leader与非leader服务器各司其职,即便当有非leader服务器宕机或新加入,此时也不会影响leader,
* 但是一旦leader服务器挂了,那么整个集群将暂停对外服务,进入新一轮leader选举,其过程和启动时期的Leader选举过程基本一致。
* 假设正在运行的有server1、server2、server3三台服务器,当前leader是server2,若某一时刻leader挂了,此时便开始Leader选举。
* 选举过程如下:
	1. 变更状态。leader挂后,余下的服务器都会将自己的服务器状态变更为looking,然后开始进入leader选举过程。
	2. 每个server会发出一个投票。
		在运行期间,每个服务器上的zxid可能不同,此时假定server1的zxid为122,server3的zxid为122,
		在第一轮投票中,server1和server3都会投自己,产生投票(1, 122),(3, 122),然后各自将投票发送给集群中所有机器。
	3. 接收来自各个服务器的投票。与启动时过程相同
	4. 处理投票。与启动时过程相同,此时,server3将会成为leader。
	5. 统计投票。与启动时过程相同。
	6. 改变服务器的状态。与启动时过程相同。

observer角色及其配置

* observer角色特点:
	1. 不参与集群的leader选举
	2. 不参与集群中写数据时的ack反馈
* 为了使用observer角色,在任何想变成observer角色的配置文件中加入如下配置:
	peerType=observer
* 并在所有server的配置文件中,配置成observer模式的server的那行配置追加:observer
	server.3=127.0.0.1:3183:3283:observer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完整版: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27595745/89522468 【课程大纲】 1-1 什么是java 1-2 认识java语言 1-3 java平台的体系结构 1-4 java SE环境安装和配置 2-1 java程序简介 2-2 计算机中的程序 2-3 java程序 2-4 java类库组织结构和文档 2-5 java虚拟机简介 2-6 java的垃圾回收器 2-7 java上机练习 3-1 java语言基础入门 3-2 数据的分类 3-3 标识符、关键字和常量 3-4 运算符 3-5 表达式 3-6 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3-7 循环语句 3-8 跳转语句 3-9 MyEclipse工具介绍 3-10 java基础知识章节练习 4-1 一维数组 4-2 数组应用 4-3 多维数组 4-4 排序算法 4-5 增强for循环 4-6 数组和排序算法章节练习 5-0 抽象和封装 5-1 面向过程的设计思想 5-2 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5-3 抽象 5-4 封装 5-5 属性 5-6 方法的定义 5-7 this关键字 5-8 javaBean 5-9 包 package 5-10 抽象和封装章节练习 6-0 继承和多态 6-1 继承 6-2 object类 6-3 多态 6-4 访问修饰符 6-5 static修饰符 6-6 final修饰符 6-7 abstract修饰符 6-8 接口 6-9 继承和多态 章节练习 7-1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简介 7-2 对象模型建立 7-3 类之间的关系 7-4 软件的可维护与复用设计原则 7-5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 章节练习 8-1 内部类与包装器 8-2 对象包装器 8-3 装箱和拆箱 8-4 练习题 9-1 常用类介绍 9-2 StringBuffer和String Builder类 9-3 Rintime类的使用 9-4 日期类简介 9-5 java程序国际化的实现 9-6 Random类和Math类 9-7 枚举 9-8 练习题 10-1 java异常处理 10-2 认识异常 10-3 使用try和catch捕获异常 10-4 使用throw和throws引发异常 10-5 finally关键字 10-6 getMessage和printStackTrace方法 10-7 异常分类 10-8 自定义异常类 10-9 练习题 11-1 Java集合框架和泛型机制 11-2 Collection接口 11-3 Set接口实现类 11-4 List接口实现类 11-5 Map接口 11-6 Collections类 11-7 泛型概述 11-8 练习题 12-1 多线程 12-2 线程的生命周期 12-3 线程的调度和优先级 12-4 线程的同步 12-5 集合类的同步问题 12-6 用Timer类调度任务 12-7 练习题 13-1 Java IO 13-2 Java IO原理 13-3 流类的结构 13-4 文件流 13-5 缓冲流 13-6 转换流 13-7 数据流 13-8 打印流 13-9 对象流 13-10 随机存取文件流 13-11 zip文件流 13-12 练习题 14-1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14-2 事件处理机制 14-3 AWT常用组件 14-4 swing简介 14-5 可视化开发swing组件 14-6 声音的播放和处理 14-7 2D图形的绘制 14-8 练习题 15-1 反射 15-2 使用Java反射机制 15-3 反射与动态代理 15-4 练习题 16-1 Java标注 16-2 JDK内置的基本标注类型 16-3 自定义标注类型 16-4 对标注进行标注 16-5 利用反射获取标注信息 16-6 练习题 17-1 顶目实战1-单机版五子棋游戏 17-2 总体设计 17-3 代码实现 17-4 程序的运行与发布 17-5 手动生成可执行JAR文件 17-6 练习题 18-1 Java数据库编程 18-2 JDBC类和接口 18-3 JDBC操作SQL 18-4 JDBC基本示例 18-5 JDBC应用示例 18-6 练习题 19-1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