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andy_jiangbin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iOS 组件化实践思考
组件化的应用背景和优势在此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讨论一下如何应用组件化的思想,下面将以我自己的理解逐步展开,抛砖引玉。 哪些内容需要组件化 在我的理解中,一个项目可以拆分为以下几种组件: 基础组件; 功能组件; 业务组件; 下面依次来解释几种组件的定义和规则。 基础组件 基本配置 常量; 宏定义; 分类 各种系统类的扩展;...转载 2019-10-30 21:04:06 · 265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转载 2013-08-21 09:37:07 · 504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
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 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转载 2013-08-21 09:37:52 · 407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3):依赖倒置原则
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问题由来: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解决方案: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转载 2013-08-21 09:38:38 · 450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4):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转载 2013-08-21 09:40:01 · 479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5):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转载 2013-08-21 09:40:46 · 440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6):开闭原则
转载于:http://blog.csdn.net/zhengzhb/article/details/7296944 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问题由来: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 解决方案:当软转载 2013-08-21 09:41:25 · 45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