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是我闻

 

关于当初

回想当时选择专业时,数字媒体技术的数字媒体四个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以前总感觉媒体是个很玄妙的事物,它能把所有天马行空的想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给观者各异的感受和引发他们的共情。这些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在我看来便是技术,技术是五花八门的,正如后来了解到这个专业其实也是方向繁多的,以至于我一度陷入迷茫自己想要的方向到底是什么,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浅尝辄止,也不可能什么都精通。经过思考以及大一对各种事物的尝试,我发现影视和视觉方向更适合我也能让我更加投入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有时要面对的事务太多或者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我就会先将它们列个清单,放在一起比较,再结合现实情况按轻重缓急以及重要程度为它们评级,等级最高的先着手去做,将他们一一理清,有条理地去完成会让我更加安心和得心应手,正如博客A【1】中给的建议一样

做好短期时间规划。具体而言,要把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分成A、B、C、D四类:

A——紧迫且重要;B——重要不紧迫;C——紧迫不重要;D——不重要不紧迫。

 

然后按顺序为每件事情安排一段专属的处理时间。关键的是,一定要在专属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好当前的事情,不受其他任务的干扰,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作为一个软件学院的学生,很不好意思的是除了课程要求的以及练习的内容外其实自己动手写的代码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对编程没有提起很大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更愿意投入精力到后期特效软件如ae,nude和3d建模软件如maya,c4d,houndi的学习中去。但这终归不是理由,因为编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必备技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即使是这些现成工具软件的使用当中也需要编程语言作为脚本编写的支撑。尽管对于接触过的语言有基本上的认识和运用,但仍然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做过最复杂的项目其实并不是用编程实现的,而是与对影视感兴趣的小伙伴组成的小队一起拍了一个剧情小短片并数字处理成了动画,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处理全程参与,前后共历时半年,由此获得了一个小小的奖项,算是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

 

关于未来

平心而论,大学过去的两年半的时间有很多是被浪费过去的,即便是对于自己相对精进的影像处理技能,也不能说是个中好手,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现实的实践都只能算是半桶水,对于媒体其实想去找到更加多元而广阔的平台去深入学习,因此计划之后申请创意媒体之类的mfc,之前一个已经做了语言方面的准备和考试,在申请材料递交前还计划接下来开始着手准备作品集,用不同的形式如processing等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以及在暑假及大四上进行相应的实习来增加实践的精力和处理问题的经验正如博客K【2】中给出的建议一样,我认为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员,很多工作都是如此

1.       在大学的时候尽量多地进入公司参与实际工作,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提前认识工作和自己,以便毕业时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方向。

2.       从毕业开始到毕业后至少5年内,踏踏实实地专研技术,这是一个积累过程,千万不要把心思放在钱和职位上。钱和职位只是能力的附属品,不要让其喧宾夺主。
3.       从毕业后3年到7年的时间,注意学习工作当中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流程,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       30岁以前,踏踏实实地学习。学技术,学做人,学做事。30岁以后再谈自己的发展。
5.       毕业后的前5年主要是量的积累,要不停地积累知识和方法。毕业后的5到10年主要是质变,应该着重于思维和想法的更新。后五年应该有很强的包容能力和接受新东西的能力,千万不要太过固执和坚持自己的想法。
6.       换工作要“承前启后”,前面的工作会成为后面工作的一个基础,而后面的工作又会成为前面工作的一个很自然的延续。
7.       不要只把心思放在技术上,技术是hard skill,只要下工夫就一定会掌握。更要注意与人沟通等为人处事的soft skill上。hard skill像一个大树的根,而soft skill则像一个大树的枝叶。树根是你的根基,能让你站得很稳,而枝叶能让你向天空伸展,获得发展。
8.       对于程序员来说,应该始终记住,技术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通过技术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一定经常想要解决什么的问题,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而不是要用什么样的技术

 

关于当下

伴随着学年的增长,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指向性越来越强,在之前基础性课程的铺垫下,专业课程的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自己不要照本宣科不求甚解,而是将新的知识与之前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渗透,例如上个学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中运用到了高数中的傅里叶变换的知识,假如将高数和数字图像处理分割开来在大脑中不建立相关的联系,那么傅里叶积分很难为自己所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解也会变得莫名其妙。

同时跳脱出日常学习之外,对于自己兴趣以及志向的技能仍要要精进,比如计划在作品集中使用processing来表现创意,那么当下要做的就是学习并掌握processing,理解其语法,追溯其语法本源的Java,通过其结构和语句的组织创造出有意思的媒体形式

如同博客c【3】中的方法一样,想法是一瞬即逝的,需要抓住他们并归纳起来用不同的手段建立不同的索引使得想法变为现实

好在我在不求甚解的同时,很注意整理自己的既得知识,写在小本子上。后来我到大四的时候,写论文也好,考研、找工作也罢,很多知识我都是临时突击的——好在有这么一本小本子,我可以按图索骥地去深入强化当时如无头苍蝇般乱看的一些书。如果用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打一个比方,我觉得我大三疯狂地读书和学习,就好比是在建索引,等大四要搜索结果的时候,就再也不需要每本书全文检索了,直接按照本子上的索引找到当时看的书。

关于课程

 

博客H【4】中提到

 学本科的所有知识都可以自学获得。这些知识都是烂大街的大路货,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核心技术,只要你想学,没有学不到的。

对此我并不赞同,因为大学本科的知识并不是灌注性的,不是老师将这些知识塞进我们的脑子我们只要记住了就行,而是相互交流,知识是用来传播和理解的,假如只用来传播,那么知识就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无法理解的事物也可能有自己新的想法,而授课老师也可能有不同于教科书的想法和自成体系的逻辑结构,这时候就需要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课程。同时,大学的意义也不是教会学生学习,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一昧的闭门造车只会适得其反让自己局限

而大学生活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门选修课,由机械学院的李老师教授的钢笔绘画,在这门课上,老师既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让我们对于钢笔这一工具以及绘画这一久远的表达自我的方式有了新的理解和高涨的兴趣,还鼓励我们自己动手实践,哪怕画的不好老师也会慈眉善目的告诉我们哪里可以加以改进,怎么运笔怎么构图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以画技论高低,而是看是否表达了真实的自我以及是否有新的创意,潜移默化间增加我们的信心和水平,为此我非常感恩。

 

 关于师生

 

 博客o【5】中王德华先生提出的非对称的共生关系引发了我的思考,也使得我暗自同意。正如在上一部分我提到的一样,师生之间是需要相互交流的,也许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也可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思考和理解,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总结出怎么才能让相应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渗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新的想法也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当下的知识,对老师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这在我看来便是师生之间的共生关系。而非对称则来自于知识层面的信息不对等,老师天然的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处理经验,可以给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引导,使得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不至于太过迷茫。可以说,师生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1】A.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733/

【2】K. 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1688104

【3】C.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4】H. 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4796369.html

【5】O.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insatiable/p/8524751.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