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实践
实践作为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观点。
(2).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意识
意识形态。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投身社会实践。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通过指到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4.价值,剩余价值,使用价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5.资本主义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期速度受那些影响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2).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3).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4).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土地价值是由地租和银行存款利率决定的。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条件: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源泉: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原因: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劝垄断
源泉: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转化形式
二.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触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注意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表现?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3).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
(4).马克思主义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整理和发展整理。
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论述题(辩证关系)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他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结合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
(1).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2.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内容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以及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立的发展规律,并不总是和社会存在保持一致和平衡。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意义
(1)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
(2)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3)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区别,感性认识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3),联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