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故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忠臣。

第十八章1 若仁义尚在,又何须挂齿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今天聊到了第十八章,速度也是挺快的,一共八十一章,我们聊到了第十八章。

 

这章上来是这样说的,“故大道废焉,有仁义”,这是我给理解的版本,实际上现存的版本,这句话的句式太多了,通行本一般这么写的,“大道废,有仁义”,但是傅本是这样写的,“大道废,焉有仁义”,这么一理解,跟前边不一样了,前边通行本、王本、河本都是这么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大道一废掉了,才出现了仁义,傅本说“大道废,焉有仁义”,大道废了,怎么会有仁义呢?这两个哪个对?当帛书甲乙本出来以后,发现是这样的,“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楚简一挖出来也是,“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安”字有的写“安”,帛书甲本写的是“案”,案件的“案”,实际跟“安”是相通的,楚简写的是“女”,没有上边的宝字盖,实际上也是“安”字,也就是“大道废,安有仁义”,是这么写的,意思就是大道一废了,怎么会有仁义存在呢?听着好像道理是对的,大道废了,世界还有仁义?这理解应该对。

可是我觉得这么理解不大妥当,我觉得句逗点错了,应该是“故大道废焉,有仁义”,“安”字古代通“焉”字,“故大道废焉”,大道废了,“有仁义”,才有仁义存在,实际上王本和河本讲的是对的,传统的讲法是对的。并不是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好像都是翻转了,“安有仁义”,原来说的是大道废了,怎么会有仁义呢?这么讲是对的,好多学者现在都认为应该这么讲,其实老子讲的还真不是这意思,句逗一点错真容易出问题,应该是“故大道废焉,有仁义”,也就是大道废了,才会出现仁义。

 

大家会觉得奇怪,老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大道废了,怎么才出现仁义呢?是这样的,实际这一章在楚简里边,和上边一章是一章,和前边我们讲领导的四个境界是一章的,也就是一齐的,我们后世给它分开了,单独是一章,实际上是连着在讲前边的事,就在讲前边的管理境界,“四重”境界,为什么说大道废了,才出现仁义呢?

 

老子讲第一个境界是“太上,下知有之”,下边人仅仅知道有这个领导者而已,这领导者隐身于背后,用制度来推动运行,老百姓自己运行得非常好,公司里边的员工自己去运行,运行的很好。但是,如果领导者没有遵照大道去做事,如果把自己放到前边,他没有按照道做事,必然会进入到第二阶段,自己跳出来做榜样,要去干预员工的运行,他是太阳,他发出能量去温暖员工,老子说这个境界是第二境界,当你不按大道去做了,这时候必须要跳出来讲仁义了,这个时候仁义就出现了,因为没有按照大道做事,仁义就开始缺乏了,每一个公司的员工都应该遵照仁义去做事,没有按照大道执行,有可能仁义就缺失了,这个时候领导者跳出来要倡导仁义了,我是榜样,我教大家如何去做仁义,这是第二个管理境界。

 

我们一定要知道,老子在这讲道和德的关系,道本来是里边的,您知道世界原理了,您去按照大道去做,外边就会有德,德就会出来了,德是外边的显现。如果您不懂大道,没按照大道去做,可能德就会缺失,这个时候您就要故意的去强调德了。所以当大道废掉以后,仁义就要被过分的强调了,好比每一个老百姓都讲仁义,您说您还要强调仁义吗?不需要了,可当您强调仁义的时候,说明百姓中的仁义已经开始缺乏了。

 

举一个例子,每个人每天都吃饭,您觉得这是正常事吗?这是自然而然的,百姓为我自然的,每个人每天都吃饭,这个时候需不需要拉出一个人来强调,这个人是榜样,这个人每天都吃饭,大家都要学习他,他就是榜样,您看他每天都坚持吃饭,用不用强调?大家一想,这有什么好强调的,我们每天也都吃饭,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仁义道德,每一个世界上充满了和谐,不用单独强调,不用说只有这个人是榜样,您看他是榜样,他多么的仁义等等,不用强调,就好比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把吃饭当做正常事,每天一日三餐吃,您随便拉出一个人,他是榜样,他每天都坚持吃饭,多么了不起,他怎么可能了不起,因为我们也都吃饭。所以当您遵照大道执行的时候,每一个老百姓都会进入仁义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您就压根不用拉出一个老百姓,说这就是仁义,我们都要学他的仁义,这就不用强调了,因为不需要强调了,可是当您没按照大道去做事,老百姓就出问题了,一出问题您就要强调,您看他是多么仁义,我是多么仁义,大家照我学,我是仁义的,这时候反而证明大道匮乏了。

 

这种情况,我可以打个比方,说一个像寓言的小故事。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县城,这个县城里边,老百姓民风特别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晚上都不用关门,谁丢东西了,不用去找,没关系,放那,两年都不会有人捡的,人们都乐于助人,见到谁有困难都去帮助,是这么一地方,非常好。我罗博士是讲仁义道德的,我是讲国学的,我要到那去开班讲课,我就讲我们一定要坚持路不拾遗,这里的每个人都路不拾遗,我到那非要告诉大家,拎住每个人说,你记得路不拾遗是一种美德,我们一定要做到路不拾遗,您发现我罗博士在那个县城里,显得可笑不可笑?会觉得这人太可笑了,这事还用讲吗?这是做人的本份,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它?就是这个道理。

 

当世界充满仁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去讲了,真正要讲的时候,说明反而没有仁义了,您一定没按照大道去做事。这个话接着引出来一个问题,老子喜欢不喜欢仁义?老子推崇不推崇仁义?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写《道德经》的学者,都认为这一章,是老子在旗帜鲜明的反对儒家,儒家提倡仁义,老子道家就反对仁义,攻击儒家,说大道废了才有仁义,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实际上,我认为您这么想,说明您真的不理解老子,老子反对仁义吗?其实不反对,这个世界有仁义是美好的,但是老子反对那种没有在大道上做事,反而过度提倡仁义的,老子说你们没有找到事情的根结。

 

后边又讲了,老子说“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忠臣”,有真臣和忠臣都可以,这个孝慈老子也反对吗?没有。在接下来的一章里边,老子就说了,“民复孝慈”,应该让老百姓进入“孝慈”的状态,老子并不反对“孝慈”,不反对仁义,不反对忠臣。老子压根不反对它,老子只是认为,当你把这个东西提出来的时候,这是警戒线,已经提示你失去它了,您在多讲什么的时候,有可能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已经失去它了。

 

罗博士为什么讲《道德经》?因为大家都没读《道德经》,中国5000年文化里最重要的一部经典,99.9%的中国人没读过一次,您说是不是遗憾?所以罗博士会讲《道德经》,如果所有中国人都了解《道德经》,从小都背,长大了《道德经》出口即来,而且按照道去做事,您说我还用讲?这叫“大道废焉,有仁义”。

 

在公司里也是如此,比如说所有人都是销售冠军,每一个人做业务做得都非常好,还用提倡榜样吗?还用非拉出这个人说这就是榜样,他就是销售冠军,我们要向他学习?这时候所有的员工都会笑了,因为我们做的都很好,他也是我们普通的一员,您干嘛非把他拉出来做榜样?没有必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榜样。真正按照大道做事的时候,每一个员工都是榜样,都在尽自己的本份去运转的时候,您不需要拿出任何一个人来提倡,说向他学习,没有必要的,当您把榜样拿出来的时候,意味着什么?记住,榜样就是警戒线,当您把榜样一拿出来,大家都向他学的时候,说明您公司其他人做的都不好了,这是个警戒线。

 

一旦公司领导提出榜样了,提出榜样的同时,公司领导心里边就要想了,我一定有什么地方没做好,没做对,没按照大道去做事,否则的话,不应该有榜样出现的,应该每个人都慢慢地进入那种榜样的状态,所有人都是榜样,都是销售冠军才对。当你非要推出一个销售冠军的时候,反而证明公司里边运转有问题了,这是老子给我们的一个管理智慧。

 

我们千万不要小瞧古人,古人的这种智慧是真值得我们学习的,也就这种境界,我们可能压根就没想过,但老子指出来,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您能朝着这个境界去走,那是了不起的。今天,为了讲这个境界,可能我说话啰嗦一点,来回的讲这事,大家不要嫌我讲的啰嗦,因为这有一个思维反转的过程,但是您一旦理解了,您就会知道老子给我们讲的这话,是多么的富有智慧,我们一点点去理解。

 

接下来还会有几句话,老子用的是同样的句式,我们明天再讲,谢谢大家,再见。

 

 

 

 

 

 

 

 

第十八章2 “伪装者”是这样炼成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在第十八章里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智慧。今天聊的这句话,叫“智慧出焉,有大伪”。这句话是接着昨天那句,“故大道废焉,有仁义”,什么意思?整个这一章老子还是接着上一章讲的,在郭店楚简里边这两章是一章的,说明它们的含义是连贯的。

老子就在讲这种领导境界,最高层的领导境界,是隐身于背后,建立好制度,让大家在这个系统里边自主运行,领导不居功自傲,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劳,是大家一起做才有的功劳,这种像水一样的品性,老子说,这是最高境界,“太上下之有知”,下边员工就知道公司有这领导而已,但是不跟他发生什么关系,因为员工自己按照规则去做就能做得很好了,这是最高境界。

“其下”怎么样?在一下层亲誉之,老子这几句话其实都在讲这个“其下亲誉之”,就是第二层的领导境界,是领导跳出来了,领导是榜样,领导要推行仁义,这个时候会进入这种状态,大家会夸领导,会称赞领导,所以这叫亲誉之。

这个时候老子说大道废焉才出来仁义了,你没按照大道去做事,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强调仁义了,你强调仁义的时候,说明这社会大道可能就失去了,“智慧出焉,有大伪”,这句话很有可能是后人加的,但是加的时间很早,因为在郭店楚简里没有这句话,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里有,说明这句话很可能是在汉代以前就被加上了,是不是老子写的或者是郭店楚简给漏了,这我们不清楚,我们就按照这个讲,没问题,因为这句话符合老子的思想。

就是当这领导者跳出来以后,他用各种智慧去管理,这个时候很有危险,这种境界的危险是,这个领导者如果是好的还可以,但是这领导者如果是心怀叵测的话,那就出问题了,就容易出大问题。其实,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边,伪装是经常会出现的,比如动物捕食的时候就会出现伪装。比如说深海有一种鱼,这种鱼脑袋顶上长出一个须子,这须子前边弄一个像小虫子类的东西,它自己在那晃,结果别的鱼就以为这是个小鱼,就来吃,结果正好到这条大鱼的嘴前边,人一口把你吃掉了。这种就是伪装。

这种伪装为什么出现的呢?因为有点小智慧了就出现了,很多动物有这种小小的智慧,比如说那天看,说美国有一种虫子,这种虫子能变成跟蛇一样,一遇到危险它头部立刻鼓起来,然后变成跟蛇的花纹一样,别的动物一看,我的天呐,这是蛇,就躲开了。所以,这是一种小技巧,然后通过伪装它能够保护自己,更典型的比如说变色龙,这变色龙走到不同的地方,它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变色,这也是一种伪装。这种伪装也是动物的一点小智慧。

到了人,智慧大了,这时候人也会伪装的,各位女士听了别生气,比如说现在的女士比较会伪装,为什么?化妆,现在这化妆术了不得,来看中医一看面若桃花,气色这个好,结果一问化妆化的,打的粉底,我说她真实面目什么样呢?一洗掉,告诉我,我是黄脸婆,这化妆很厉害。所以走街上的好多女孩用一个化妆术化出来,一看长的都差不多,这简直是不得了。一卸妆了,吓一跳,不以真面目示人。这也是一种伪装。为什么?因为要让大家看到觉得愉快,愿意交往。整形出来了那就更了不得了。

我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没有这个体会,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好多女孩子长的是一模一样的,尖下巴,眼睛那样的,高鼻梁,反正是一模一样的,我总觉得走到哪遇到的都是一个人,为什么?我估计都是韩国某个整形医院整出来的,她一个模式,流水线生产,结果大家全一样了,这是整形,这是一种伪装,这也是一种智慧,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好的交往环境,因为大家都喜欢美丽,这无可厚非,但就是别整的都一样,我觉得这是要注意的,整的厉害了,有时候会真的让人面目全非。

那天我上韩国去,我听说韩国一明星娶了一女模特,非常高兴,大家都羡慕他娶了这么漂亮一媳妇,然后生一姑娘,一看这姑娘丑的不得了,是他孩子吗?然后有人好事,就把这女模特之前的照片给贴出来了,一看原来完全是整形做出来的一个人造美女。各位看,这就是一种智慧,一种技巧,她通过这种技巧获得了一种伪装,但这都无伤大雅。

什么样的伪装最可怕?领导者的伪装最可怕,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篡汉的王莽,王莽建了一个新朝,这个人是篡汉,他本来是外戚,王莽这个人在自己篡权当皇帝之前,王莽那伪装是了不得,这个人很有智慧的,有学问,读书人,这种读书人一伪装起来那是不得了的,他能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特别高尚的一个人。

举个例子,比如说王莽在当政之前,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谦恭俭让、礼贤下士的人,对大家都特别客气,一到有灾荒了,主动捐出自己的钱来赈济百姓,结果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大臣也都捐钱,然后建立赈灾的地方,给老百姓房子住,做的非常好。自己儿子犯法了,把儿子杀了,大义灭亲,后来又杀了一个儿子,因为这儿子劝他别对别人太狠了,结果王莽一气之下把他杀了,杀完了以后嫁祸于其他人,然后因此而杀了很多人,但是为了掩盖自己这个罪行,就说自己是大义灭亲,然后让别人把这事写成文章,分发到各地,让各地的官吏、百姓去背诵,然后把这文章当做跟《孝经》一样的经典来教化百姓。

当时大家都说,这王莽简直是周公在世,了不得,太贤德了,到他家去一看,他家里穿的破破烂烂的,他媳妇穿的很破,人都以为他媳妇是佣人呢,结果他媳妇节俭到这个程度,各位可是要记得,这些可都是伪装的。王莽当政以后,马上野心暴露,开始四处征讨,劳民伤财。所以到最后变得老百姓死伤特别多,说路有冻死骨,人相食,人们互相吃,这时候又发生了蝗灾、水灾、旱灾等等,结果导致民不聊生。据说到王莽末年的时候,这粮食贵到什么程度?一壶黄金才能换一斤的粮食。这个时候老百姓能吃得起饭吗?所以这个时候大家揭竿而起,最后王莽是死于乱军之中。

您看王莽这个人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人,他特别擅长于伪装自己,而且他特别有智慧,他用这智慧来伪装自己,这种智慧一旦用到这上边,老百姓会受蒙蔽的,起初老百姓都相传王莽是周公在世,都觉得这人了不起,被他蒙蔽了,但是王莽一旦大权在握,就开始劳民伤财,没有给老百姓留一点利益,不断地去征讨,结果很多人就在征讨的路上死了。这说明王莽并不是按照道去做事的,他只是伪装自己,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榜样,这种伪装就是在智慧的运作下才有的。所以,老子特别反对用智慧来治国。

在一个公司里边也是这样,我举个例子,有些公司的领导是这样,比如说部门经理,什么性格特点?伪装自己,包装自己,比如公司下边员工的努力,到他往上边汇报的时候全变成自己的,我是多么的英明,在我的领导下,谁第一小组怎么干的,第二小组怎么干的,大家怎么怎么样,我怎么怎么样,我想出一个发明,我又想出一个发明……都是他的,所有成绩都是他一个人的,员工一点事没有,最后颁奖给他,什么都给他,他不断地往上提,这样的领导是有的。

这种领导是什么样?就是“智慧出焉,有大伪”,他把智慧都放到伪装自己上了,您在这个境界去做领导工作,您想员工会死心塌地竭尽全力地去为公司奉献吗?员工会不开心,为什么我的发明全是您的了?我的努力全变成您的了?我每天晚上加班,您每天晚上回家,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说有人会有感受的,为什么?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的,用各种技巧、各种智慧去包装自己,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种虚伪的面目。所以,离大道越来越远,这样的公司就经营不好。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前一阵子,流行P2P公司,我不懂,但是我看新闻,就是大家投资,拿钱来,高利润回报,高额回报,这种公司往往把自己包装成什么样?包装成繁荣的不得了,一去他们公司一看,墙上,我们投资了这个项目如何赚钱,投资了那个项目如何赚钱,他们把所有的智慧、技巧全用到了这上边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大的虚伪,结果真的拿不出钱来还大家钱的时候,一下就跑路了。这种境界状态就是“智慧出焉,有大伪”的状态,这样的公司其实是很有的。

好多公司是这样,伪造数据,篡改数据,制造虚假繁荣,这种状态都是错误的把精力放到了智慧上边,这智慧用来制造大伪。所以老子说一旦你看到这种情形了,您就应该明白这个公司的经营离大道是比较远的,因为从第一个层次降下来了,降到第二个层次就有风险出现了。所以,各位朋友们,这种智慧我们要掌握,老子讲的“智慧出焉,有大伪”,一旦领导者用智慧来治理公司,这时候我们心里要划一个问号,就是是不是用错地方了?是不是制造了一个特别虚伪的景象?这是老子给我们的智慧。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我们明天接着来讲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谢谢大家,再见。

 

 

 

 

 

第十八章3 因为缺失,所以提倡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智慧了,我觉得这每天真像一道菜似的,老子每天来给我们上大菜。

今天这话是“六亲不和焉,有孝慈”,大家看前边“故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然后是“六亲不和焉,有孝慈”,这是什么意思呢?老子这一章和前边的一章本来是一章,这一章里的话全都是在形容领导者没有达到第一境界,没有隐身于背后,没有让被管理者按照秩序去执行,去各尽其能。那么领导者到了第二个境界,跳出来开始讲仁义了,开始要自己跳出来卖力宣传了,这时候会出问题。其实严格地说,老子这一章一直在讲第一个境界没有达到,第二个境界会出现什么问题。

大家看,如果没有按照“大道”去执行的话,社会会乱,比如说“六亲不和”,这个时候才要去讲孝慈,“六亲不和”,大家亲属关系都协调不好的时候,才真正需要讲孝慈了,所以您真的要把孝慈拿出来讲的时候,可能这社会上孝慈已经失去了。什么是孝?什么是慈?过去是这么讲的,孝是子女对长辈的,对父母的;父母关爱孩子 老子在这一章里说,他认为当这社会开始必须提倡大家孝顺,讲孝慈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孝顺已经不够了,六亲已经开始不和了,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好比说喝水,医学工作者就讲究这喝水,说不能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因为口渴的时候身体已经缺水了,从缺水到发出信号,到你感觉口渴这个过程,实际身体已经缺水了,这个时候再喝水就有点来不及了,实际上身体已经处于一段缺水的状态里边了,这种状态喝水又容易喝过,本来不需要这么多水,因为太渴了,咕咚咕咚往下喝,几瓶水下去,肚子反而胀了。

真正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平时没事就喝点水,别让自己进入那种口渴的状态,或者是别让自己进入严重口渴的状态,进入以后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家看,这里面这口渴是一种警示,也就是说一旦这种警示出现了,红灯开始亮了,说明你这系统已经有问题了,社会上已经开始失去孝顺了,长辈已经开始失去对子女的关爱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要尽力地去提倡,可是到这阶段再去做工作,可能就为时已晚了,要花很大力气。所以老子说“六亲不和焉,有孝慈”,老子这话告诉大家一旦你要谈到孝慈的时候,说明你这个社会已经出问题了,已经缺乏孝慈了。

大家不禁会问,为什么会缺乏孝慈呢?老子把这话放到这章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领导者没有按照道去做事,错失了让被领导者他们自己去运转,自己都维持孝慈的这种状态,结果到第二境界以后,领导者必须要出来,要去推扬孝慈,要去讲,所以这个大家能理解吧。有朋友会问,怎么能变成这样呢?您说怎么可能呢?怎么领导者隐身于背后就能变成了这样?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就在这有困惑,好多家长教育孩子,教育起来一套一套的,“你必须喜欢学习,学习是多么好的事啊,这学习里面很好玩,所以你要好好学,考高分……”可是您自己看书吗?自己一本书都不看,回家整天看电视,出去打麻将,您告诉孩子学习是特别好玩的事,您觉得这可能吗?孩子一看,“您别蒙我了,你看电视,你出去吃饭,然后告诉我学习比吃美食还美好,这不蒙我吗?”您看小孩跟着学吗?小孩可能就会有问题,您逼着孩子这么去学,小孩也未必去学。因为言传身教更重要,所以老子的理论里面,这章里不仔细讲,老子后面仔细讲过,怎么用“道”的状态去做领导者,老子讲的很清楚,必须自己先做好,你把自己摆正以后,老百姓就跟着“化”了,就跟着改变了。

如果你就喜欢喝酒,你的员工就喜欢喝酒,所以这是上下的感应关系,在家里面家长和孩子就是这种感应关系,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比如说家长告诉孩子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孝顺是美德,天天教育孩子学《弟子规》,《弟子规》多么好啊,孝顺是美德,你看《弟子规》第一章就讲孝顺,多好啊!背!好好学!可是自己带着孩子出去玩,从来不看自己父母去,两个星期不给自己父母打一个电话,您觉得孩子不知道吗?这种感应是最直接的,孩子立刻感受到了,“你说的这样,可是你自己,原来真实的是这样的,那个是给大家看的,原来应该这么做”,您看这言传身教就教育错了。

那怎么办呢?自己每天问候父母,我们中年人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每天问候父母,自己家里老人怎么样,有没有给老人买点什么需要的东西,有没有经常带老人出去旅游,经常去看一看等等。如果您做到了,您放心,您孩子绝对会跟着学,您不用再去教育他一定要孝顺,孝顺是最好的事,您做了就是最好的事,您天天打麻将去,对家里不闻不问的,您还告诉孩子孝顺是最好的事,这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很多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违背了老子讲的利用大道来做事的原则,而自己跳出来不断地宣扬什么,这种宣扬是不起作用的,您做好了就行了。所以“大道废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老子讲的就是这意思。

在公司里也是如此,这孝慈在公司里面是什么?就是互相关爱,员工之间互相关爱。老子认为一个社会里面,人与人之间应该自然地互相关爱,这个不需要教育,自然关爱是正常现象,一旦你要讲互相关爱就出问题了,大家想想对吧,这我们可以理解。比如说一个公司,正常应该是大家互相关爱,共同工作,气氛和谐,领导是不需要做任何强调的,可是如果某一天,领导开会了,要谈我们员工之间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一定要和谐相处,领导说这话的时候意味着员工之间的关系出问题了,所以这叫“六亲不和焉,有孝慈”。这孝慈一跳出来的时候,警戒灯就亮了,这灯一亮就意味着你这系统里已经开始六亲不和了,已经缺乏孝慈了。

大家要问,那领导怎么能不跳出来,怎么能不强调就让大家充满了孝慈呢?其实领导非常关键,如果一个公司领导他自己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说按照“天之道”做事,不为自己捞取,尊敬大家,把自己位置放的低,对员工说话都很客气,很谦卑,为员工服务,员工有什么困难及时地去帮人解决,您想这公司董事长这么做,下边员工会不会整天勾心斗角?这是公司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感应。一个公司里面有自己的气场,这个气场在领导者和员工之间是互相感应的,领导者有什么样的品性,员工就会追随什么品性。

我见过这样的公司,公司董事长喜欢打高尔夫球,结果所有中层领导全都热衷于研究高尔夫球,没事出去客户一请,就出去玩高尔夫球,为了跟领导有话说,为了跟领导处于同一个气场里边,所以大家会钻研高尔夫球的技巧,那么奢靡之风就这么上来了,您以为中层领导玩不起啊?花公司的钱怎么能玩不起呢,这公司的钱大家都拿来玩高尔夫球,董事长也容易说,“哎呀,你们玩的怎么样了,跟我再打一打”,所以您看公司文化就是这么变的。所以当一个领导者能够把自己放低,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把自己位置放低,为大家去奉献,为大家做事,给大家利益,去尊敬大家,这时候您会发现公司员工之间也开始互相尊重了,这就是感应关系。

这回顺丰的王卫算是火了,就是冲冠一怒为他的快递小哥被打了的这件事。王卫这人就是低调,特别低调,是中国排名前二十的一个富豪,您想老百姓基本上不知道这人叫什么名字,在这快递小哥被打之前,可能老百姓都不知道有王卫这个人。他很低调,他认为我顺丰快递的所有员工,自己都是小老板,我跟你们是什么关系呢?你们自己去买车,你们自己添置生产设备,我就是给你们提供订单的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您看这位置,把自己放得很低,是我给你们提供订单,这么一个定位,从来不做自己的宣传,结果怎么样呢?顺丰的副总是谁谁知道?谁都不知道。顺丰的总经理是谁?谁都不知道。

顺丰集团的领导基本上没有一个很张扬的,在外边天天参加什么领袖巅峰论坛,什么指点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没有一个人是这样的,都低头做事,因为受了公司领导的影响。顺丰的员工之间,看领导尊重他们,员工之间也不勾心斗角,所以顺丰的公司文化,他们的这些快递小哥之间关系是非常好的,这是领导者的影响。这次快递小哥被打了,王卫是冲冠一怒,也体现了他重视员工,他把员工看的很重要,“你动我一个员工,你放心我宁可不做董事长,我宁可不做总裁,我也要把这事解决了,做不好我就不做总裁了,我不配做总裁”,您看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这种人不用去多讲公司员工要和睦,你尊重员工,员工之间就会和睦起来,所以这是老子讲的“六亲不和焉,有孝慈”的道理。

我们今天先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启发,明天见,谢谢大家。

 

 

 

 

 

第十八章4 乱世出忠臣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智慧,这又上了一道大菜。

今天讲的话是“邦家昏乱焉,有忠臣”,这句话和前边的一样,都是来讲当领导者没有按照“大道”去运行组织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前边讲了“故大道废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忠臣。”刨除掉那句“智慧出焉,有大伪”,因为那个郭店楚简里没有,很可能老子没写,是后人加上的,除去那以后,这剩下的三句话,老子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讲的,您看就这么一个顺序,很有意思。

 

“邦家昏乱焉,有忠臣”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通行版是“国家混乱,有忠臣”,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写的是“邦家昏乱焉,有贞臣”,忠贞的贞,贞操的贞,楚简里面写的是“正臣”,是正反的正,“正”字古代是通“贞”的,所以我们认为帛书甲本应该是正确的,就是古代应该是这么写的,老子写的应该是“邦家昏乱焉,有贞臣”,但是因为现在大家都念忠臣了,我觉得忠和贞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我们也按这个给大家讲“邦家昏乱焉,有忠臣”。

 

这话的意思是,当一个系统里面,所有的管理者,所有的官员都各司其位,都能够兢兢业业地工作的时候,就不需要提倡谁是忠臣,谁是榜样了。如果说这系统里面开始推广某某某就是忠臣,他太忠贞了,他是大家的榜样的时候,说明这整个系统里边已经出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这领导者没有按照“大道”去做事,这是老子这句话的含义。老子反对不反对忠臣?不反对,老子希望的是人人都是忠臣,但是如果都没做到的话,单个出现一个的话,就出问题了。

 

我们如果看历史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忠臣的出现,那个朝代、那个时代往往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比如说文天祥,文天祥这人一生几乎就是一个悲剧,他年轻的时候志向非常远大,考科举,一下高中状元,写的文章人都没打草稿,直接写了万言,如何报效国家写得非常感人,所以皇帝宋理宗就亲点他是状元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国家之栋梁,但是这人一生非常坎坷,他经常看不惯那些贪官污吏,比如有很多贪官,他经常得罪他们,一得罪他们,大家就都来整他,所以文天祥是被贬来贬去,贬来贬去,他在早年基本上就没有被重用过。

 

当时是宰相贾似道当政,这个贾宰相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大贪官,一个大奸臣。边关打仗,打败了人自己撤了,他说是我打赢的;损兵折将,他跟皇上说我这打大胜仗了,总是欺上瞒下,应该说宋朝的灭亡和这个贾宰相有着极大的关系的,基本上都认为是他给耽误的。文天祥跟他不对付,所以就倒霉,后来当蒙古兵打来的时候,文天祥不断地到处转移,不断地招募役兵,跟蒙古兵作战,但是因为一直不得势,就是始终是被排挤来排挤去,所以文天祥基本上就像打游击一样打仗,还经常打败仗,最后这个皇帝死了又立了新皇,文天祥是一直想保大宋的血脉下去,但是这大势不能如你所愿,所以文天祥基本上是个悲剧,到最后兵败被俘。被俘虏以后,蒙古那边特别能整他,跟宋兵打仗的时候带着他看,最后厓山海战的时候,带着文天祥上船,让你看宋兵是怎么败的,眼看着宋兵被屠杀,文天祥特别痛心,我这么忠心爱国,我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挽回大宋的江山,所以特别惨,最后把他押解到京城,在押解的途中,他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流传千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到了京城以后,文天祥一生浓墨重彩的一笔出现了,就是因为他当时在宋朝里边,因为没有人可用了,最后他这官还算比较大的,大家都知道宰相,实际没有什么实权,这时候你名声在那,大家都知道你文天祥是最忠心的,这是国家的忠臣,所以元朝统治者就希望把他招降了,把他招降了以后,这汉人的心就容易得到归属,所以就不断地劝文天祥,没有杀他,一直拖了三年。

 

这个时候大家都劝文天祥投降,你投降以后还有高官做,你现在是阶下囚,而且他的夫人和他的姑娘都在蒙古人那边当奴隶呢,如果你马上投降你立刻就是宰相,你的亲人立刻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你怎么就不投降呢?甚至文天祥的姑娘都劝他,说你看看能不能投降,文天祥说我们知识分子一辈子学什么?就学的忠义啊,到最后你连自己学的东西都背叛了,你活着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文天祥给家里写了封信,跟亲人说,实在对不起你们,我真的是没法投降,没法有二心,实在对不起,做我的亲人真是太惨了,希望大家坚持下去。大家看这个时候他的忠心真是表现出来了,到最后元朝统治者没办法了,说那就杀他吧,最后在刑场的时候,文天祥问周围人说,南方在哪边?因为他这时候出来他分不清,人们告诉他南方在哪边,文天祥是向着南方叩拜,然后从容就义。

 

这个时候文天祥终于成就了自己作为忠臣的一生,所以对文天祥这个人几乎没有人说什么不是的,因为他的忠心确实是天日可昭,当时大势所趋,这已经没法改变了,但是他作为一个忠臣这是可圈可点的,可是为什么会出现文天祥这么一个忠臣呢?因为在宋朝皇帝身边有大量的奸臣出现,有大量的互相攻击、不干正事的大臣出现,才有文天祥这么一个忠臣,如果每一个人都像文天祥这样,放下自己的利益,为这个国家做事,您想那还用突出哪个榜样吗?完全不用,所以老子说“邦家昏乱焉,有忠臣”,这是讲历史的,国家里边的故事。

 

在我们公司里面也是一样的,如果领导开始表扬哪个员工,这个员工对公司是忠心耿耿啊,您的意思是别人都不忠心耿耿对吧,您自己都清楚别人都不忠心耿耿,所以您才说这个忠心耿耿啊,说明什么?不是员工的问题,一定是您自己背离了“大道”,没有制定好制度,没有让大家安于自己的位置去做事,结果导致了混乱,最后大家人心离散,竟然只有这么一个员工对公司忠心耿耿,您说您这领导还做什么劲呢?

 

所以老子并不是反对仁义、孝慈和忠臣的,因为在下边一章老子就讲了,这个孝慈是好的,“民复孝慈”,希望老百姓回到孝慈的状态,这说明老子是肯定仁义、孝慈和忠臣的,这是解《道德经》时大家容易解错的地方,很多人认为这一章说老子是认为仁义、孝慈和忠臣是国家混乱的根本,这是错的,领导没有按照大道去执行才是国家混乱的根本,跟下边没关系。老子肯定,老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仁义、孝慈和忠臣,怎么能做到呢?领导要按照“大道”去执行,去做事,无我利他,放下自己,这很重要的。在公司里面也会出现这种,公司混乱了,出现一个忠臣,出现一个忠贞的员工,这个时候就一定是出问题了。

 

在公司里边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人人争当忠臣,这时候也有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人都标榜自己好。我前两天有一朋友跟我说,他到农村办了一个企业,他说这企业办的才累啊,为什么累呢?他说当地不知道什么风俗,他说这些农民,就是参加他的这个公司的这些农民,这些农民每一个人都在暗中不断地单独找他谈话,向他表白,我就是你的忠臣,只有我对你最忠心,其他人可坏了,我告诉你谁谁谁整你,谁谁谁耗你,结果另外一个人来了说一套话,也是这套话,我对你忠心,只有我对你忠心,其他人全是坏蛋。我的天呐,他说当地这是什么文化?这就是和一个地方的文化非常有关系,这时候你办企业怎么办?赶快用我们“大道”的方式去改变这种文化,否则的话这确实会乱的,因为他们人心会不齐,就会出问题。

 

有些公司就特别讨厌这种效忠文化,比如说苏州有个企业叫德胜洋楼,德胜洋楼的老板叫聂圣哲,这个企业办的非常好,他整个企业讲的是君子文化,他是建别墅的建筑公司,把所有进城的农民工变成技术工人以后,全部要培养变成君子,教育大家要坦诚、要诚实、要认真,像一个君子一样生活,所以这公司能做到什么份上呢?所有建筑工人的宿舍都没有锁头,每一个人都特别的认真、诚信。

 

这个老板聂圣哲就提出,谁都不要跟我搞关系,在这公司里面跟我搞关系没有一点用,你只要做好你自己的本分,把你自己的本分做好,你把你的工作做好,如果你诚信、你热情待人,你放心你会在公司里活得很好,但是跟我套关系的人,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所以这老板他自己办公就在他们的咖啡厅里面弄一桌子,结果没人来没事跟他套近乎,用不着,因为你套近乎反而可能不好,所以这公司文化就是人人平等,互相关爱,忠诚,做事认真,按照程序执行,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这种文化让这个公司业务一点点腾飞起来,越做越好,现在在他们这个领域全国做到第一,做得非常好,所以这是真正的公司文化。

 

反过来我们有些企业领导者就喜欢投其所好的人,我喜欢打高尔夫球,“这个部门主任喜欢打高尔夫球,他会练得越来越好,你是我的知音啊,跟你关系走得近点,下班我们俩一起去打高尔夫去”,这就有问题了,这人表面是忠臣,但有可能会破坏整个公司文化,所以这是老子讲的“邦家昏乱焉,有忠臣”。再强调一遍,老子讲的这些绝对不是否定仁义、孝慈和忠臣,这是很多人讲《道德经》讲错的地方,老子是希望人人都仁义、人人都孝慈、人人都是忠臣,怎么能做到呢?领导者必须在大道的层面上去做事,这是老子讲的核心。

 

好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来聊下一章,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谢谢大家,明天见。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368.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