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电系统中,中性点的处理方法分为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两种;而中性点接地又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三种。
-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适用场景:适用于电压等级较低(如10kV及以下)、系统电容电流较小的配电网。
-
特点:
-
单相接地时允许短时运行(2小时内),需配合绝缘监测装置报警。
-
接地电流小,但对设备绝缘水平要求高,可能引发间歇性电弧过电压。
-
-
局限性:不适用于电容电流大的系统(如电缆线路占比高)。
-
-
中性点接地系统
-
(1)直接接地
-
特点: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大,需立即跳闸保护,但过电压风险低。
-
应用:110kV及以上高压系统及低压三相四线制系统(如380V/220V)。
-
-
(2)经消弧线圈接地
-
原理:通过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抑制电弧重燃。
-
优势:适用于电容电流超过10A的系统(如城市电缆网络)。
-
缺点:需定期调谐,维护复杂。
-
-
(3)经电阻接地
-
分类:
-
高阻接地:限制接地电流至10A以下,允许短时运行。
-
低阻接地:限制电流至数百安培,需配合快速跳闸。
-
-
优势:抑制过电压,降低设备绝缘成本,适用于发电机、数据中心等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