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总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背景图

醒醒,2018年已经过去啦。

工作中的一些反思

今年工作上碰到了一些挑战和一些问题,让我想明白、想透彻了一些事。下面分成几点来讲讲。

关于加班。

今年周末和工作日晚上加的班大部分都贡献给内部的一个搭建平台了,结果搞了半年,因为集团技术部组织合并,我们的这个系统和天猫的搭建平台一起合并了(技术体系和架构均以对方为主体),这件事让我们几个负责这个平台的人很是无奈,原先的工作变成了“无用功”,到头来给别人做了嫁衣。这件事也让我反思什么样的项目值得长期做,我能想到的是以下几点:

  1. 项目本身要有足够的潜力,存在未来向上发展的巨大空间,若有竞品,那么能否在竞品的基础上做出大的突破,充分做到对竞品的碾压。
  2. 要把项目的主要开发人员和核心能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关于职场。

一般来说,做技术工作的同学,对于职场的想法还是比较简单的,总觉得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很多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但真正工作了,我会发现现实世界远比这复杂,很多时候做的事情是和不同的团队沟通,去请求其他人的帮助,去协调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去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同的项目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在工作中管理他人(主要是老板)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期望,至少要能达到或者超出预期,才能给双方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和收益。

职场就是职场,很多规则和道理是通用的,只要你还在打工,那么就逃不开这些,而这并不会因为你是工程师就可以避开这些。

看过的有意思的书 & 栏目

今年读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Ray Dalio的《原则》,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重读、反复实践和反复反思的书,书中写下了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世的各项原则,同时书里关于管理公司、寻找人才、管理人才、打造文化的部分,其实是超出了普通人作为打工仔阶段所理解的东西。

看完这本书后的一个收获,是让我开始梳理自己为人处世的一些原则,当我把这些原本内化于的心的原则一点点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一些选择渐渐变得清晰,之前的一些犹豫不决其实来源于没有想清楚原则,分不清轻重缓急。

小说部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这本书里,见不到东野圭吾一贯的冷静、缜密,反而四处可见温馨的小故事和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对白(那几个笨笨的贼),最后的结局也是圆满得让人泪流满面。

在这里安利下我很喜欢的一档节目《奇葩说》,一档集辩论、搞笑、情感、社会现实于一体的综艺节目,今年已经出到了第5季,赛制和规则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有话题性和娱乐性。看完这几季的《奇葩说》之后,给我的一个最大感触是,无论辩题的正反方的立场多么诡异、离奇和显而易见,辩论的双方总是可以讲出让人信服的一整套理论来,让观看辩论的我有一种“我的天,居然还可以这样~~”

(这里推荐奇葩说第5季第16集《在外地遇见不开心,和不和爸妈说》和奇葩说第17集《有一个芯片可以同时共享更新全人类知识,你愿意吗?》)

关于旅行

今年去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青海大环线和越南的岘港,其中去青海是我第一次自驾,全称2600公里非常嗨,整整7天7夜都在路上,留下了非常多美好的回忆(飙车、露营、烧烤、风沙、丹霞…)。
青海
而越南的岘港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长到没边的海岸线,而是那一辆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摩托车,非常有越南味道(且看下面这张照片)。而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夜晚在城市中央的广场上,我停下摩托准备休息,不远处传来了一群年轻人在草地上弹着吉他唱歌的美妙声音,那一刻真的让人感觉到心里非常宁静。
摩托

投资的惨痛教训

2018是我投资路上惨痛的一年,非常值得大写特写来好好鞭笞一下自己,但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多展开了。简单来说,我从2018年年初的盈利约5万元(美股、区块链、P2P),到最惨的2018年10月份的时候亏损了2万元,简直是法拉利进去,自行车出来;全款变首付,首付变车位,车位变洗手间……中间在践行自己关于投资中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的想法(TODO:插入《不可能三角》的文章)时,还中途加仓……结果反而是扩大了损失。
这些事儿让我明白,有的时候哪怕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也会仅仅因为运气不好而失败,也就是说做正确的事儿不一定成功,但做错误的事儿一定会失败。

还有一点事关于定投的重新,以前我理解的定投,是从各个角度(市盈率、市场份额、年报……)选出优质股,然后每隔1个固定的时间(例如1个月)就买入一部分自己选的优质资产,长此以往,抹平资产自身的高低峰,那么只要资产从长期上说是增长的,那么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很多网上的文章在各种鼓吹定投的好处,并且他们往往引用股神巴菲特的几句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巴菲特在1993年写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信中写道“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且在2008年的股东大会上,一个名叫Timothy Ferriss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你回到30岁,在银行里有了第一个100万;同时假设你不是职业的投资家,有一份全职工作,你的储蓄够你花上18个月,没有孩子,你会如何投资这100万?

巴菲特回答:

非常简单。在你说的情况下,我会拿这些钱都去买一个低成本指数基金。我会找一个很可靠,成本很低的指数基金,比如先锋。我会觉得,长期而言,股票指数基金会取得比债券更好的投资回报。然后我会忘了这件事,继续回去工作。

这两段话被无数的中国基金经理和砖家当做金科玉律,并作为定投理论的依据。但我们仔细看看原文呢?首先第一段话的原文是这么写的:

Another situation requiring wide diversification occurs when an investor who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economics of specific businesses nevertheless believes it in his interest to be a long-term owner of American industry. That investor should both own a large number of equities and space out his purchases. By periodically investing in an index fund, for example, the know-nothing investor can actually out-perform most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Paradoxically, when “dumb” money acknowledges its limitations, it ceases to be dumb.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当一位投资者不理解一门具体生意的来龙去脉,但是愿意成为美国经济长期的股东时,他应该谋求大范围的多元分散。那位投资者应该购买很多股票,并且分批买入。举例来说,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过分期购买一个指数基金,能够战胜职业投资者。当“傻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后,它就不再傻了。

同时,在这段话的下面,紧跟着有一段补充的话: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are a know-something investor, able to understand business economics and to find five to ten sensibly-priced companies that possess important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 conventional diversification makes no sense for you.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有一定的投资知识,有能力理解公司运作的规律,并且能够找到5到10个长期来看有竞争优势且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你就不需要多元分散。

其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把钱分开(space out)去投资,且要去购买低成本的基金,避免买在最高点。但美国和中国的情况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美国,结合200年来金融历史,股票的投资回报率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优于债券、黄金),但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和不能说的各种原因,A股的表现回报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还要低,真实回报率更是惨不忍睹的-2.9%。所以基金定投在中国的情况从大环境来看是极其恶劣的。更不用提这些推荐定投的大V和各种基金经理很多时候都只是为了多卖一些基金、多挣一些返佣。
股票
定投带来的另一个坏处,它会让你丧失判断的能力,永远地只能在投资路上亦步亦趋,明明整体经济形势差到爆炸,依然还傻傻地把钱投进去。

寄语

我想人生总是要继续走下去的,不管前面的路多么艰难,那么久借助《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的台词作为本文的结尾吧: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