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电与磁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的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而其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当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
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太阳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藉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技术背景
1820年,Hans Oerstad 发现,电流流经导线时,会使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发现了电流流经导线时,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效应与变化。
1865年电磁波理论提出。
1899年,马可尼用他的仪器证明了电磁波确实可以远距离传输——在英吉利海峡的彼岸接收到了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1901年,马可尼再次将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国到加拿大),1910年从爱尔兰传到了阿根廷。
时间到了1969年,在这一年的7月人类首次成功在月球表面登陆,在整个登月过程中,阿波罗11号飞行器全程使用无线电磁波与地面基地进行通信。
十年后的1979年日本NTT部署了全球第一个通信标准的网络(1G网络),1G网络把人说话的声音叠加在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