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磁盘I/O工作机制分析

1 访问方式

1.1 标准访问方式:

  读取。调用read(),操作系统检测内核的高速缓存中有没有需要的数据,如果有则从缓存中直接返回,如果没有,从磁盘中读取,然后缓存在操作系统的缓存中。
写入。调用write(),将数据从用户地址空间复制到内核地址空间的缓存中,这时对用户程序来说写操作就已经完成,至于什么时候再写到磁盘中由操作系统决定,除非显示地调用了sync同步命令。

1.2 直接I/O:

  不经过操作系统内存缓存区之间从磁盘访问数据。这样可以避免从内核缓存区与用户程序缓存区之间的复制操作。当系统明确知道应该缓存那些数据,应该失效哪些数据或者对一些热点数据进行预加载,提前将热点数据加载到内存加速数据访问效率,因此直接I/O存在于由应用程序实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对数据的缓存管理。操作系统只是简单地缓存最近一次从磁盘读取的数据。这种直接的方式非常慢。

1.3 同步访问

  读取与访问同步操作,与标准访问不同的是,只有当数据被成功写到磁盘时才返回成功的标志。性能差,安全性高,可通过定制硬件来提高性能。

1.4 异步访问

  当访问数据的线程发出请求后,线程会接着去处理其他事情,而不是阻塞等待,只有当请求的数据返回后才继续处理下面的操作。

1.5 内存映射

  将操作系统内存中的某一块区域与磁盘中的文件并联起来,当要访问内存中的一段数据时,转换为访问文件的某一段数据,即将数据共享。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减少数据从内核空间缓存到用户空间缓存的数据复制操作。

2 访问磁盘文件

  文件(File)是数据在磁盘中的最小且唯一的描述。Java中的File并不代表一个真实存在的文件对象,它真正代表的是这个路径的一个虚拟对象,这可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文件也可能是一个包含多个文件的目录。程序开发者最关心的毕竟还是如何操作这个文件。
当传入一个文件路径时,将会根据这个路径创建一个File对象来标识这个文件,然后根据这个File对象创建真正读取文件的操作对象,即一个关联真实存在的磁盘文件的文件描述符FileDescriptor,通过这个对象可以控制这个磁盘文件,例如需要读取这个文件的信息(假设是文本文件)就通过StreamDecoder类将byte解码为char。

3 Java序列化技术

  将一个对象转化为一串二进制表示的字节数组,通过保存或转移这些字节数据来达到持久化目的,只能用Java语言还原出结果,因此在多语言环境下需要使用JSON或者XML这些通用的数据结构。

4 Socket

  计算机之间完成通信的一种抽象功能。建立Socket连接必须由底层TCP/IP协议来建立ICP链接。建立ICP连接需要底层IP协议来寻址网络中的主机。我们知道网络层使用的IP协议可以帮助我们根据IP地址来找到目标主机,但是一台主机上可能运行着多个程序,如何才能与指定的应用程序通信就要通过ICP或UPD的地址也就是端口号来指定。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Socket实例唯一代表一个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