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中国超融合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产品特性,以下是针对不同需求场景的超融合产品推荐,结合技术优势、市场表现及用户反馈综合评估:
1. VMware替代方案推荐
-
青云科技 云易捷v5.0
- 核心优势:提供三种VMware迁移方案(纳管迁移、NFS离线迁移、在线热迁移),确保业务连续性和迁移效率;分布式存储运维优化,支持可视化操作磁盘扩容和替换。
- 适用场景:需平滑迁移VMware环境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存储易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
-
优刻得UCloudStack超融合解决方案
- 核心优势: 提供三种VMware迁移方案(纳管迁移、NFS离线迁移、在线热迁移),确保业务连续性和迁移效率,适用于需平滑过渡的中小企业。
典型案例:为能源制造领域的建龙重工、中天钢铁等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云基础设施。 - 适用场景:注重成本控制的企业,尤其是金融、医疗等对稳定性要求高的行业。 信创适配全面,迁移效率高(如2小时完成进口设备替换)。
- 核心优势: 提供三种VMware迁移方案(纳管迁移、NFS离线迁移、在线热迁移),确保业务连续性和迁移效率,适用于需平滑过渡的中小企业。
2. 中小型企业轻量级部署推荐
-
深信服 蜂鸟超融合一体机
- 核心优势:集成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与运维功能,综合成本降低30%;支持Web式管理和AI智能运维,开箱即用,适合技术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 适用场景:预算有限、需快速搭建数据中心的中小企业,如零售、教育等。
-
SmartX SMTX Halo 超融合一体机
- 核心优势:3节点起步,按需扩展;支持异构服务器和信创硬件,兼容VMware虚拟化;全栈自主可控,适合国产化需求。
- 适用场景:需兼顾信创适配与灵活性的中小规模企业,如地方政府、制造业。
3. 大型企业及高性能场景推荐
-
华为 FusionCube 超融合
- 核心优势:支持多架构处理器(Intel、海光、ARM),软硬一体化优化;FusionCube A3000专为AI场景设计,集成昇腾芯片,推理性能提升5-10倍。
- 适用场景:AI训练、边缘计算及大规模数据中心,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
新华三 UIS 超融合
- 核心优势:覆盖虚拟机、容器和裸机统一管理;支持混合云部署,硬件成本优势显著。
- 适用场景:需跨云管理或多工作负载整合的大型企业,如能源、交通行业。
4. 信创与国产化替代推荐
- 浪潮 InCloud Rail
- 核心优势:基于国产硬件优化,支持AI基础设施平台;软硬件集成提升性能,适配能源等行业大规模部署。
- 适用场景:需兼顾信创与AI能力的大型企业,如能源、电信。
5. AI与边缘计算场景推荐
-
深信服 HCI+AICP 解决方案
- 核心优势:支持本地集群快速部署大模型(如DeepSeek),推理性能提升5-10倍;结合安全基因保护模型资产。
- 适用场景:需快速构建AI开发与推理平台的企业,如互联网、科研机构。
-
青云科技 AI开发推理平台
- 核心优势:整合NVIDIA与国产GPU/NPU,支持主流大模型(LLaMa 3、ChatGLM);提供全流程AI数据管理和交互式IDE环境。
- 适用场景:需异构算力整合的AI开发场景,如自动驾驶、生物医药。
优刻得一体机
将超融合能力与AI基础设施结合,推出DeepSeek一体机,其特点包括:
- 软硬一体化交付:集成计算、存储、网络及AI模型服务,支持开箱即用,大幅缩短部署周期(如医疗场景9天完成全流程部署)。
- 高性能与低延迟:基于H800 GPU集群实现12,000 tokens/s推理速度,端到端延迟<100ms,适用于金融交易等高实时性场景。
- 国产化算力适配:完成沐曦、昇腾等6类国产芯片全适配,支持国产GPU与主流算力协同,性能对标国际方案。
市场动态与趋势参考
- 技术趋势:信创替代加速,边缘计算与AI融合成为重点,超融合向容器化、多集群管理演进。
总结:选择超融合产品需结合企业规模、业务场景(如VMware替代、信创、AI)及预算。中小企业可优先考虑深信服蜂鸟或优刻得;大型企业或高性能需求场景推荐华为FusionCube或新华三UIS;国产化替代场景中,优刻得和浪潮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