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集体出海分析 – 政策篇
- 我国企业集体出海的政策原因
- 拓展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趋于饱和,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来实现增长。全球化浪潮下,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对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 资源配置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出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设厂生产,或获取海外的优质自然资源 。
-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企业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促使自身不断创新和提升,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质量.
- 分散经营风险将业务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降低企业对单一国内市场的依赖,减少因国内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使企业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中更具韧性.
- 有关政策和法规
- 国家政策
- “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和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项目机会,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推动了我国企业在相关区域的出海布局.
- 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在政策、金融、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 《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化了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程序,放宽了核准、备案的条件和时间要求,增强了企业境外投资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便利了企业在境外开展投资活动.
- 《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支持力度,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引导更多企业积极探索产业输出、数字化、绿色化等新增长点,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保障.
- 地方法规
《上海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激发外贸增长新动能,推动跨境电商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保稳提质,鼓励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设立总部,并对优质跨境电商纳入上海外贸重点企业给予通关、税务、外汇、信保等便利支持.
-
- 行业规范
《电子商务法》第71条规定国家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特点的海关、税收、进出境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等管理制度,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各环节便利化水平,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等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仓储物流、报关、报检等服务.
海关总署发布的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措施的公告 取消海外仓备案和扩大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简化了出口单证的申报手续,提升了整体出口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政策目的
经济发展层面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企业出海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资源整合层面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获取海外的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同时推动我国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企业培育层面扶持和培育我国的跨国企业,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与国际巨头竞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期望收益
- 对企业自身层面
市场份额扩大能够进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接触到更多的客户群体,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资源优化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优质、更廉价的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等,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海外的研发资源和人才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 对国家和社会层面
经济增长带动企业出海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国际影响力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 面临的风险
- 政治风险包括目标国的政治不稳定、政权更迭、政策法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出台限制外资企业的政策,或对中国企业实施贸易壁垒、加征关税等措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投资收益.
- 经济风险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企业的出口收入减少或海外投资成本增加;目标国的经济衰退则可能使市场需求下降,企业面临销售困境.
- 法律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差异较大,企业可能因不熟悉当地法律而面临合规风险,如劳动法规、环保法规、知识产权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一旦违反当地法律,企业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法律诉讼甚至被禁止在当地经营等后果.
- 文化风险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沟通障碍和误解,影响企业与当地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 市场风险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消费者需求特点、市场准入门槛等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适应性调整。如果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把握不准确,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市场份额下降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