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相关的一些知识

内存分配(malloc/realloc/calloc区别)

void* realloc(void* ptr, unsigned newsize);
void* malloc(unsigned size);v
void* calloc(size_t nelem, size_t elsize);都在stdlib.h函数库内。

C语言的标准内存分配函数:malloc,calloc,realloc等。

malloc与calloc的区别为1块与n块的区别:malloc调用形式为(类型*)malloc(size):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一块长度为"size"字节的连续区域,返回该区域的首地址。
calloc调用形式为(类型*)calloc(n,size):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n块长度为"size"字节的连续区域,返回首地址。
realloc 不能保证重新分配后的内存空间和原来的内存空间指在同一内存地址, 它返回的指针很可能指向一个新的地址。


所以,在代码中,必须把realloc返回的值,重新赋给 p 如:
  p = (char *) realloc (p, old_size + new_size);
  
甚至,你可以传一个空指针(0)给 realloc ,则此时realloc 作用完全相当于malloc。
  int* p = (char *) realloc (0,old_size + new_size); //全新分配一个内存空间,作用完全等同于以下这行: int* p = (char *) malloc(old_size + new_size);
  
calloc(len, size)与malloc相似,参数len为申请地址的单位元素长度,size为元素个数,如:
char* p;
p=(char*)calloc(sizeof(char),1000);

 

 

首先看个问题程序(这里用的是TC编译器):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
   i=(int *)malloc(sizeof(int));
   *i=1;
   *(i+1)=2;
   printf("%x|%d/n",i,*i);
   printf("%x|%d",i+1,*(i+1));
}
输出的结果是:
8fc|1
8fe|2
这个程序编译通过,运行正常,说它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呢?

首先通过malloc,建了一个大小为2的堆,
i指向的地址是8fc,i+1指向的地址是8fc+sizeof(int)=8fe
但是地址8fe是不受保护的,因为它不是机器分配给i+1的,随时会被其他变量占用。

正确的做法是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
   i=(int *)malloc(sizeof(int));
   *i=1;
   i=(int *)realloc(i,2*sizeof(int));
   *(i+1)=2;
   printf("%x|%d/n",i,*i);
   printf("%x|%d",i+1,*(i+1));
}
realloc 可以对给定的指针所指的空间进行扩大或者缩小,无论是扩张或是缩小,原有内存的中内容将保持不变。当然,对于缩小,则被缩小的那一部分的内容会丢失。realloc 并不保证调整后的内存空间和原来的内存空间保持同一内存地址。相反,realloc 返回的指针很可能指向一个新的地址。
所以,在代码中,我们必须将realloc返回的值,重新赋值给 p :
p = (int *) realloc (p, sizeof(int) *15);

甚至,你可以传一个空指针(0)给 realloc ,则此时realloc 作用完全相当于malloc。
int* p = (int *) realloc (0,sizeof(int) * 10);  //分配一个全新的内存空间,

这一行,作用完全等同于:
int* p = (int *) malloc(sizeof(int) * 10);

『附注:TC编译器里sizeof(int)=2,VC里面sizeof(int)=4;
char型在两个编译器里是一样的,都是1个字节(8位)』

calloc与malloc相似,参数nelem为申请地址的单位元素长度,elsize为元素个数,如:
char* p;
p=(char*)calloc(sizeof(char),20);
这个例子与上一个效果相同


本内容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bdc995/archive/2008/11/13/3292205.aspx
 

Malloc/Free造成的内存泄露

参考 http://blog.csdn.net/Leisure512/archive/2009/11/08/4787585.aspx

下面是避免内存泄漏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1、一般情况下,在系统启动后通过malloc()函数分配的内存空间在错误处理时都应该通过free()函数及时地释放。程序员要非常小心地处理,避免漏掉释放哪些已经被分配的存储空间。
2、注意一定要保存malloc()函数返回的动态内存区的首指针,这是我们正确释放这块内存的必要条件。
3、避免在访问动态内存区时发生数据溢出的情况,程序员要特别小心数组的访问越界,strcpy()、memcpy()、sprintf()等标准库函数在往动态分配的存储区写数据时边界条件。因为对这块动态存储区的写越界不仅有可能破坏其他的动态存储区中的数据,也有可能破坏相邻动态存储区的头部信息,从而造成free()函数的失败。
4、对于团队开发的情况,应该本着谁申请,谁释放的原则,也就是由A程序员申请的动态存储区最好由A程序员负责释放,这样每个程序员各司其职,保证自己申请的动态存储区在不需要时被正确地释放。

 
检查内存泄露的工具

Valgrind 是一款 Linux下(支持 x86、x86_64和ppc32)程序的内存调试工具,它可以对编译后的二进制程序进行内存使用监测(C语言中的malloc和free,以及C++中的new和delete),找出内存泄漏问题

 

C++内存分配方式详解——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在 C++ 中,内存 分成 5 个区——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 / 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 ,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在一个进程中,位于用户虚拟地址空间顶部的是用户栈,编译器用它来实现函数的调用。和堆一样,用户栈在程序执行期间可以动态地扩展和收缩。

堆 ,就是那些由 new 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 new 就要对应一个 delete 。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堆可以动态地扩展和收缩。

自由存储区 ,就是那些由 malloc 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 free 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 / 静态存储区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 C 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与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同时未被初始化的对象存储区可以通过 void* 来访问和操纵,程序结束后由系统自行释放),在 C++ 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常量存储区 ,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

 

明确区分堆与栈

在 bbs 上,堆与栈的区分问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此可见,初学者对此往往是混淆不清的,所以我决定拿他第一个开刀。

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

void f() { int* p=new int[5]; }

这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看到 new ,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我们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 p 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 p 。在程序会先确定在堆中分配内存的大小,然后调用 operator new 分配内存,然后返回这块内存的首地址,放入栈中,他在 VC6 下的汇编代码如下:

00401028    push         14h

0040102A     call         operator new (00401060)

0040102F     add          esp,4

00401032    mov          dword ptr [ebp-8],eax

00401035    mov          eax,dword ptr [ebp-8]

00401038    mov          dword ptr [ebp-4],eax

这里,我们为了简单并没有释放内存,那么该怎么去释放呢?是 delete p 么?哦,错了,应该是 delete []p ,这是为了告诉编译器:我删除的是一个数组, VC6 就会根据相应的 Cookie 信息去进行释放内存的工作。

好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堆和栈究竟有什么区别?

主要的区别由以下几点:

1 、管理方式不同;

2 、空间大小不同;

3 、能否产生碎片不同;

4 、生长方向不同;

5 、分配方式不同;

6 、分配效率不同;

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 memory leak 。

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 32 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 4G 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对于栈来讲,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例如,在 VC6 下面,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 1M (好像是,记不清楚了)。当然,我们可以修改:      

打开工程,依次操作菜单如下: Project->Setting->Link ,在 Category 中选中 Output ,然后在 Reserve 中设定堆栈的最大值和 commit 。
注意: reserve 最小值为 4Byte ; commit 是保留在虚拟内存的页文件里面,它设置的较大会使栈开辟较大的值,可能增加内存的开销和启动时间。

碎片问题:对于堆来讲,频繁的 new/delete 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在他弹出之前,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

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对于栈来讲,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

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 2 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 alloca 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

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 C/C++ 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 / 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 new/delete 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内存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所以栈在程序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就算是函数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返回地址, EBP 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尽量用栈,而不是用堆。

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还是用堆好一些。

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 , 就算是在你的程序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上面的问题,你还是要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崩掉,那时候 debug 可是相当困难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如果有人把堆栈合起来说,那它的意思是栈,可不是堆,呵呵,清楚了?

 

static 用来控制变量的存储方式和可见性

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在程序执行到它的定义处时,编译器为它在栈上分配空间,函数在栈上分配的空间在此函数执行结束时会释放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 如果想将函数中此变量的值保存至下一次调用时,如何实现?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定义一个全局的变量,但定义为一个全局变量有许多缺点,最明显的缺点是破坏了此变量的访问范围(使得在此函数中定义的变量,不仅仅受此 函数控制)。需要一个数据对象为整个类而非某个对象服务 , 同时又力求不破坏类的封装性 , 即要求此成员隐藏在类的内部,对外不可见。

 

static 的内部机制:

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程序一开始运行时就必须存在。因为函数在程序运行中被调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不能在任何函数内分配空间和初始化。这样,它的空间分配有三个可能的地方,一是作为类的外部接口的头文件,那里有类声明;二是类定义的内部实现,那里有类的成员函数定义;三是应用程序的 main ()函数前的全局数据声明和定义处。

 

静态数据成员要实际地分配空间,故不能在类的声明中定义(只能声明数据成员)。类声明只声明一个类的 “ 尺寸和规格 ” ,并不进行实际的内存分配,所以在类声明中写成定义是错误的。它也不能在头文件中类声明的外部定义,因为那会造成在多个使用该类的源文件中,对其重复定义。

static 被引入以告知编译器,将变量存储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而非栈上空间,静态数据成员按定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初始化,注意静态成员嵌套时,要保证所嵌套的成员已经初始化了。消除时的顺序是初始化的反顺序。

 

static 的优势:

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它是所有对象所公有的,因此,对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存储一处,供所有对象共用。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但它的值是可以更新的。只要对静态数据成员的值更新一次,保证所有对象存取更新后的相同的值,这样可以提高时间效率。引用静态数据成员时,采用如下格式:

< 类名 >::< 静态成员名 >

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 ( 即 public 的成员 ) ,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
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

Ps :

(1) 类的静态成员函数是属于整个类而非类的对象,所以它没有 this 指针,这就导致了它仅能访问类的静态数据和静态成员函数。

(2) 不能将静态成员函数定义为虚函数。

(3) 由于静态成员声明于类中,操作于其外,所以对其取地址操作,就多少有些特殊,变量地址是指向其数据类型的指针 ,函数地址类型是一个 “nonmember 函数指针 ” 。

(4) 由于静态成员函数没有 this 指针,所以就差不多等同于 nonmember 函数,结果就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成为一个 callback 函数,使得我们得以将 c++ 和 c-based x window 系统结合,同时也成功的应用于线程函数身上。

(5) static 并没有增加程序的时空开销,相反她还缩短了子类对父类静态成员的访问时间,节省了子类的内存空间。

(6) 静态数据成员在 < 定义或说明 > 时前面加关键字 static 。

(7) 静态数据成员是静态存储的,所以必须对它进行初始化。

(8) 静态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

初始化在类体外进行,而前面不加 static ,以免与一般静态变量或对象相混淆;

初始化时不加该成员的访问权限控制符 private , public 等;

初始化时使用作用域运算符来标明它所属类;

所以我们得出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

< 数据类型 >< 类名 >::< 静态数据成员名 >=< 值 >

(9) 为了防止父类的影响,可以在子类定义一个与父类相同的静态变量,以屏蔽父类的影响。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说静态成员为父类和子类共享,但我们有 重复定义了静态成员,这会不会引起错误呢?不会,我们的编译器采用了一种绝妙的手法: name-mangling 用以生成唯一的标志。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joden002/archive/2009/11/30/4903758.aspx

 

 

全局变量/全局静态变量/静态变量/静态局部变量/局部变量

 

静态变量

静态变量的类型说明符是static,静态变量属于静态存储方式,但属于静态存储方式的不一定是静态变量,如外部变量(全局变量)就属于静态存储方式,但不是静态变量。必须有static加以定义才是静态变量,或静态全局变量。对于自动变量(局部变量),属于动态存储方式。当自动变量用static定义后就成为了静态自动变量。或静态局部变量,从而成为静态存储方式。

 

局部变量

以前的累计值不会通过调用函数保留下来,函数只会简单地返回调用它的那个相同值。

静态局部变量

1.静态局部变量在函数类定义,但它不像局部变量那样,当调用时就存在,推出函数时就消失。静态局部变量始终存在着,也就是说它的生存期为整个源程序。

2.静态局部变量的生存期虽然为整个源程序,当期作用域仍与自动变量相同。只能在定义改变量的函数内使用该变量,退出该函数后,尽管改变了还继续存在,但不能使用它。

3.允许对构造类静态局部变量赋初值。若未赋予初值,则有系统自动赋予0值。

4.对基本类型的静态局部变量若在说明时未赋以初值,则系统自动赋予0值。而对自动变量不赋初值,则其值是不定的。 根据静态局部变量的特点, 可以看出它是一种生存期为整个源程序的 量。虽然离开定义它的函数后不能使用,但如再次调用定义它的函数时,它又可继续使用,而且保存了前次被调用后留下的值。 因此,当多次调用一个函数且要求在调用之间保留某些变量的值时,可考虑采用静态局部变量。虽然用全局变量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但全局变量有时会造成意外的副作用,因此仍以采用局部静态变量为宜.

 

全局静态变量与全局变量的区别

1.全局变量的说明之前再冠以static就构成了静态的全局变量,全局变量本身就是静态存储方式,静态全局变量当然也是静态存储方式了。这两者在存储方式上并无同。

2.非静态全局变量的作用域是整个原程序,当一个源程序由多个源文件组成时,全局变量在各个源文件中都是有效的。而静态全局变量则限制了其作用域,及只在定义该变量的源文件内有效,在同一源程序的其他源文件中不能使用它。由于静态全局变量的作用域局限于一个源文件内,只能为该院文件内的函数公用,因此可以避免其他源文件中引起错误。

 

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把局部变量改变为静态变量后是改变了它的存储方式即改变了它的生存期。把全局变量改变为静态变量后是改变了它的作用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因此static 这个说明符在不同的地方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应予以注意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