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
该文章原创于Qter开源社区(www.qter.org)
作者: 女儿叫老白 (白振勇)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课程目录:《C++老鸟日记》目录
本套课程属于:《C++跨平台开发干货》系列课程。
----------------------------------------------------------------------------------------------------------------------
编译器的基本编译过程如下:
1, 读取工程:读取并解析工程文件。一般为Makefile或者Makefile.Debug、Makefile.Release。
2, 编译文件:遍历解析工程所包含的所有文件并编译(一般分两边进行),生成目标文件(.obj)。第一遍编译对预处理过的代码进行语法分析生成语法分析树,第二遍由代码生成器遍历语法分析树,把树的每个节点转换成汇编语言或机器代码。如果生成的是汇编语言,那么还必须用汇编器对其汇编。
3,链接:把一组目标模块连接成一个可执行程序,同时将目标文件与所引用的库进行链接,生成最终的exe或dll。
其中编译过程可能根据需要,先进行预编译,也就是对于一些不太会变动的文件进行编译,这样就无需在每次引用到这些文件时都进行编译,仅需要一次预先编译就好。否则,每次碰到这个文件都编译,将使得整个工程的编译时间拖长。
对于编译过程和链接过程,都有可能产生错误,编译时产生的错误叫编译错误。链接时产生的错误叫链接错误。
早期的编译器只能产生机器代码,要知道程序的状态还要插入打印语句。现代编译器可以在程序中插入与源代码有关的信息,由源代码层调试器使用,以便通过跟踪程序经过源代码的进展来显示程序的执行情况。
参考资料:《C++编程思想》中文版:2.1.2章节。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网易云课堂】的C++跨平台开发干货系列-《C++跨平台开发中的编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