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配置文件结构介绍

nginx是一款集负载均衡、反向代理、http服务器等功能于一身的互联网工具,而nginx最核心、最强大之处就在配置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nginx的配置文件结构,首先给出一个nginx.conf的配置文件框架,如下所示:

...              #全局块

events {         #events块
   ...
}

http      #http块
{
    ...   #http全局块
    server        #server块
    { 
        ...       #server全局块
        location [PATTERN]   #location块
        {
            ...
        }
        location [PATTERN] 
        {
            ...
        }
    }
    server
    {
      ...
    }
    ...     #http全局块
}

我们采取剥洋葱的方式来分析配置文件及其用途、作用,最顶层的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全局块、events块、http块

  • 全局块:配置影响nginx全局的指令。一般有运行nginx服务器的用户组,nginx进程pid存放路径,日志存放路径,配置文件引入,允许生成worker process数等。
#配置用户或者组,默认为nobody nobody, window下没有该指令。
user root root;  

#允许生成的进程数,默认为1,建议为系统cpu的个数
worker_processes 2; 

#指定nginx进程运行文件存放地址
pid /nginx/pid/nginx.pid; 

#指定日志路径,日志级别。级别以此为:debug|info|notice|warn|error等
error_log log/error.log debug; 
  • events块 :配置影响nginx服务器或与用户的网络连接。有每个进程的最大连接数,选取哪种事件驱动模型处理连接请求,是否允许同时接受多个网路连接,开启多个网络连接序列化等。
events {
    #设置网路连接序列化,防止惊群现象发生,默认为on
    accept_mutex on;   
    #设置一个进程是否同时接受多个网络连接,默认为off
    multi_accept off; 
    #事件驱动模型,select|poll|kqueue|epoll|resig|/dev/poll|eventport
    use epoll;      
    #最大连接数,默认为512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这里说明一下accept_mutex 这个配置项,通常情况下不会注意Nginx的accept_mutex配置,它对系统的吞吐量有一定的影响。

accept_mutex的意义:如果设置accept_mutex为开启,多个worker进程将会以串行方式来处理,当一个新连接到达时,只有一个worker进程会被唤醒,其他的继续保持休眠状态;如果没有激活accept_mutex,那么所有的worker都会被唤醒,不过只有一个worker能获取新连接,其它的worker会重新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惊群效应」。


use epoll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在这里重点说明一下

Nginx的事件驱动模型,支持select、poll、epoll、rtsig、kqueue、/dev/poll、eventport等。
最常用的是前三种,其中kqueue模型用于支持BSD系列平台的事件驱动模型。kqueue是poll模型的一个变种,本质上和epoll一样。
/dev/poll是Unix平台的事件驱动模型,其主要在Solaris7及以上版本、HP/UX11.22及以上版本、IRIX6.5.15及以上版本、
Tru64 Unix 5.1A及以上版本的平台使用。
eventport是用于支持Solaris10及以上版本的事件驱动模型。

  • http块:http协议配置模块,可以嵌套多个server,配置代理,缓存,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如文件引入,mime-type定义,日志自定义,是否使用sendfile传输文件,连接超时时间,单连接请求数等。
http {
    #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表
    include       mime.types;  
    #默认文件类型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取消服务日志  
    access_log off;   
    #自定义日志格式
    log_format myFormat '$remote_addr–$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combined为日志格式的默认值
    access_log log/access.log myFormat;  
    #允许sendfile方式传输文件,默认为off,可以在http块,server块,location块。
    sendfile on;   
    #每个进程每次调用传输数量不能大于设定的值,默认为0,即不设上限。
    sendfile_max_chunk 100k;  
    #连接超时时间,默认为75s,可以在http,server,location块。
    keepalive_timeout 65;  

    upstream server{   
      server 127.0.0.1:8080;
      server 192.168.10.121:8090 backup;  #热备
    }
    #错误页
    error_page 404 404.html; 
    server {
        #单连接请求上限次数。
        keepalive_requests 120; 
        listen       8080;   #监听端口
        server_name  127.0.0.1;   #监听地址       
        #请求的url过滤,正则匹配,~为区分大小写,~*为不区分大小写。
        location  ~*^.+$ {       
           root /var/web/root;  #根目录
           index index.html;  #设置默认页
           proxy_pass  http://server;  #请求转向server定义的服务器列表
           deny 127.0.0.1;  #拒绝的ip
           allow 172.18.5.54; #允许的ip           
        } 
    }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在http块里面还有很多子模块,下面先介绍一下location和server模块,后面再挑选一些变量介绍一下。

server块:配置虚拟主机的相关参数,一个http中可以有多个server。同时可以支持不同的协议,如http、https协议


location块:配置请求的路由,以及各种页面的处理情况。


再介绍一下几个比较重要的变量:

1.remote_addr 与http_x_forwarded_for 客户端的ip地址;
2.remote_user :客户端用户名称;
3.time_local : 访问时间与时区;
4.request : 请求的url与http协议;
5.status : 请求状态;成功是200,
6.body_bytes_s ent :记录发送给客户端文件主体内容大小;
7.http_referer :用来记录从那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
8.http_user_agent :记录客户端浏览器的相关信息;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anche168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