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系统方法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1948年出版的《生命问题》一书,提出生物开放系统理论,由此标志着系统理论的诞生。正如生物学中有机体概念的提出,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当我们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时,就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系统,通过将它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来找寻问题的本质。
区别于机械决定论的线性思维方式,系统论是一种动态、非线性、综合、整体论的思维模式。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他们自成系统,并可与其外部环境组成更大的系统。一般系统论中的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有机相关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系统特性可以组成三个互补性模型,如下:
- 环境模型:环境中的和与其相关的系统。
- 结构模型:系统是什么,构成要素是什么,那些事结构性要素,哪些是功能性要素,如何组成的。
- 处理模型:系统自始至终的行为,以及如何运行。
(二)系统方法的定义
这里的系统方法是指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系统方法,为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组思想、原则、方法和技巧,把对象放在系统里考量,侧重于系统的整体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核心思想是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历史上&#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