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中的系统方法

一、何为系统方法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1948年出版的《生命问题》一书,提出生物开放系统理论,由此标志着系统理论的诞生。正如生物学中有机体概念的提出,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当我们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时,就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系统,通过将它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来找寻问题的本质。

区别于机械决定论的线性思维方式,系统论是一种动态、非线性、综合、整体论的思维模式。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他们自成系统,并可与其外部环境组成更大的系统。一般系统论中的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有机相关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系统特性可以组成三个互补性模型,如下:

  1. 环境模型:环境中的和与其相关的系统。
  2. 结构模型:系统是什么,构成要素是什么,那些事结构性要素,哪些是功能性要素,如何组成的。
  3. 处理模型:系统自始至终的行为,以及如何运行。

(二)系统方法的定义

这里的系统方法是指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系统方法,为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组思想、原则、方法和技巧,把对象放在系统里考量,侧重于系统的整体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核心思想是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历史上,重大工程,如都江堰、阿波罗计划等,都利用了系统方法,成为系统工程的典型例证。而把系统方法用于教育、教学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标,而对系统中的教学资源、教与学过程模型、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开发、评价、实施与管理。

二、教育技术与系统方法的关系

教育技术最初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运动,人们对教学的研究,从最初单一的视听媒体,到后来的视听传播论,再到后来的程序教学,逐渐发现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的复杂性。因此,查尔斯在1945年发表了一篇经典型论文,提出“是否存在教育工程的领域”的课题。在日后的教育实践中,面对影响学习效果的众多复杂变量,人们认识到系统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从而使得教学系统方法得到发展。

教育技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其基本实践方法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的,即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正与推广,或者概括为两个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研究正是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核心。

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分析其环境模型和结构模型之后,根据过程模型来设计教学的结构关系和外部的教学事件与教学情景以及实施步骤,促使教学过程向优化的预计方向发展,从而获得更具有效率和效益的结果。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基础是有关科学理论,主要是关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不同时期的学习理论:

  1.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存在,认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斯金纳根据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设计了新型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研究,使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更全面、更系统地看待教学活动。
  2. 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派学习理论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进而又发展为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并将行为主义的S-R公式发展为S-AT-R(A代表认知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表明只有学者这积极主动地把外部刺激与原有知识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构建主义认为学习的模式应该更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强调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要双向作用来构建知识。因此提出了情景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通达式教学等方法。
  3. 折中主义行为理论:以加涅为代表人物,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很显然,这种学习理论融合了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两种观点来解释学习,它吸收了两个主义的优点,是一种代表性理论,对教学与学习实践有较大影响。

系统方法如果离开了上面的基础理论,就如同一个框架,没有实质内容,也就无从谈起教学开发。下面,介绍一下教学系统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教学开发。

三、教学系统方法与教学开发

教学系统方法与学校中传统的教学计划的做法差距很大。教学开发正是教学系统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它把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以及行为科学的原理加以综合,创造出一种定型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系统方法。而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应用系统方法和各相关学科理论对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等设计。这里着重介绍。

  1. 教-学过程模型:过程共有四个变量,即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2. 教学设计基本任务:把学习与教学原理转换成对于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过程。它的基本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过程。
  3. 教-学过程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过程模型、教学策略、交互形式和教学媒体。
  4. 教学设计过程:它的本质含义是教育媒体技术、教育心理学和系统方法的整合。
  5.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从教学中师生的组织结构来讨论,有集体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从使用的媒体技术特点来讨论,有视听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