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etc/fstab文件说明

打开 /etc/fstab,可以看到如下内容: 
Shell代码    www.2cto.com  
[root@localhost ~]# cat /etc/fstab   
# /etc/fstab: static file system information.  
#  
# Use 'blkid' to print the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for a  
# device; this may be used with UUID= as a more robust way to name devices  
# that works even if disks are added and removed. See fstab(5).  
#  
#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 / was on /dev/sda1 during installation  
UUID=886f96a1-025d-43b9-9467-61177884dff7 /               ext4    errors=remount-ro 0       1  
# /boot was on /dev/sda5 during installation  
UUID=f9908cbd-e556-4950-9588-803d77010c6d /boot           ext4    defaults        0       2  
# /home was on /dev/sda7 during installation  
UUID=724fcd08-68c4-433d-b940-4e7e5bcd553d /home           ext4    defaults        0       2  
# /usr/local was on /dev/sda8 during installation  
UUID=8b97fac5-bee5-40cd-b33f-1ca3ce6c08ff /usr/local      ext4    defaults        0       2  
# swap was on /dev/sda6 during installation  
UUID=611bb47a-b187-4257-a711-9e73ae4e08a3 none            swap    sw              0       0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它其实就是一个表格,包括了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和 <pass> 这些列。下面来一一讲解。 
         1. <file system>: 你要挂载的文件 系统的设备名称火块信息,也可以是远程的文件系统。如果是本地设备,可以写 /dev/sda1, /dev/sda5 等。如果是远程的文件系统,可以写 192.168.10.36:/home/。此外,还可以用卷标(label)或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y 全局唯一标识)来表示。默认的 /etc/fstab 就是采用 UUID 来表示的,这里也不详解了。 
         2. <mount point>: 挂载点,也就是自己找一个或创建一个目录,然后把文件系统<file system> 挂到这个目录下,然后就可以从这个目录中访问要挂载的文件系统。对于 swap 分区,这个域应该填写 none,表示没有挂载点。 
         3. <type>: 这里用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下面的文件系统都是目前  Linux 所能支持的:adfs, befs, cifs, ext3, ext2, ext, iso9660, kafs, minix, ms dos, vfat, umsdos, proc, reiserfs, swap, squashfs, nfs, hpfs, ncpfs, ntfs, affs, ufs。 
         4. <options>: 这里用来填写设置选项,各个选项用逗号隔开。由于选项非常多,而这里篇幅有限,所以不再作详细介绍,如需了解,请用命令 man mount 来查看。但在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字需要了解一下:defaults,它代表包含了选项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和 async。 
              auto: 开机自动挂载 
              noauto: 开机不自动挂载 
              defaults: 按照大多数永久文件系统的缺省值设置挂载定义 
              ro: 按只读权限挂载 
              rw: 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user: 任何用户都可以挂载 
              user: 同步磁盘与内存中的数据,async 则是异步 
        注意光驱和软驱只有在装有介质时才可以进行挂载,因此它是 noauto。 
         5. <dump>: 此处为 1 的话,表示要将整个 <fie sysytem> 里的内容备份;现在很少用到 dump 这个工具,在这里一般选 0。 0 表示不做 dump 备份,1 表示要进行 dump 备份,2 也表示要做 dump 备份,不过,该分区的重要行比 1 小。 
         6. <pass>: 这里用来指定如何使用 fsck 来检查硬盘。如果这里填 0,则不检查;挂载点为 / 的(即根分区),必须在这里填写 1,其它的都不能填写 1。如果有分区填写大于 1 的话,则在检查完根分区后,接着按填写的数字从小到大依次检查下去。同数字的同时检查。比如第一和第二个分区填写 2,第三和第四个分区填写 3,则系统在检查完根分区后,接着同时检查第一和第二个分区,然后再同时检查第三和第四个分区。 
 
        当编辑了 /etc/fstab 后,为了避免可能的错误,通常回使用 mount -a 命令来测试,这是很重要的测试!
  • 2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这三个文件在Linux系统中有不同的功能: 1. `/etc/fstab`:该文件是存储文件系统表的文件,它定义了在启动时要挂载的文件系统以及它们的属性。每当系统启动时,内核会根据 `/etc/fstab` 文件中的配置信息自动挂载文件系统。这些配置包括文件系统类型、设备路径、挂载点、挂载选项等。通过编辑 `/etc/fstab` 文件,您可以管理系统上的磁盘分区和网络文件系统(NFS)等。 2. `/etc/inittab`:该文件是早期System V init系统中使用的配置文件,但在许多现代Linux发行版中已被systemd或其他替代init系统取代。`/etc/inittab` 文件定义了系统的运行级别(runlevel)以及与每个运行级别关联的进程。它还包含了在引导过程中要启动的各种初始化脚本和服务的定义。然而,现代Linux发行版中,如Ubuntu、CentOS等已经转向使用systemd或Upstart等替代init系统,因此 `/etc/inittab` 文件可能不再存在或不再使用。 3. `/etc/resolv.conf`:该文件是存储系统的DNS解析器配置的文件。DNS解析器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etc/resolv.conf` 文件包含了用于DNS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其他相关的配置选项,如搜索域(search domain)和域名解析超时时间等。通过编辑 `/etc/resolv.conf` 文件,您可以配置系统的DNS解析器以满足特定的网络需求。 请注意,对于不同的Linux发行版和系统配置,这些文件的功能和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对这些文件进行更改之前,请确保您了解其作用,并备份相关文件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