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痛恨绩效考核?不仅员工反感,管理者也讨厌!

曾经被企业奉为灵丹妙药的绩效考核制度,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的反感。

自从使用了KPI考核以后,员工只盯着那几个关键的指标去做,其余跟指标没关系的,谁都不愿意干,反正干了也没用。

并且那些管理人员,负责给下属打绩效的,无论是否公平,无论是否人性化,到最后换来的都是抱怨。

很多企业要么是大锅饭,最后变成了形式主义;要么是绩效过度。

总的来说,出现了这五大问题,让人苦不堪言。

第一,过频:绩效考核过于频繁

老板为了掌控全局,企业为了所谓的加强管理,在绩效考核方面频率太高,绩效月月抓,甚至提出要天天抓。

我见过一个最夸张的企业,每个小时统计一次绩效,搞得人人非常紧张,上个厕所都得掐准时间,这样搞得人心惶惶,谁工作有安全感?

考核过于频繁,不仅让员工唉声叹气,怨声载道,同时管理者的考核成本也非常高,甚至要专门养好几个岗位专门为了考核。

两个人干活,另外要请两个人来监督这两个人干活,完全是多余的管理成本,对企业来讲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第二,过繁:过于复杂的考核计算。

所谓的KTV绩效考核,本来就应该是通过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那些无法量化的工作。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绩效考核的方式必须是不言而喻的,无需复杂的说明或充满哲理的讨论就能够理解。

但是,很多企业在计算时过于复杂。

因为他们总是想着尽量的全面、客观、公平公正,能够量化,结果要考虑的指标越来越多,计算方式也越来越复杂。

往往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不太能理解,这就是很明显的一个弊病,复杂的计算核算不仅增加了难度,增加了工作量,同时让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员工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心里也没个谱。

于是,整个绩效考核的信任度和接受度越来越低,甚至很多心怀戒备,怀疑它的公平性,所以看似想要追求全面,

最后搞得很复杂的计算体系不仅丧失了原本的激励效果,而且还损害了员工积极性和信任感,得不偿失。

第三,过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人每件事太过于细致

管理体系一定不是事无巨细的全覆盖,如果把那些不相干的事情都过多的干涉,最后就会误导方向。

很多企业在指标设计上师求多求全,因为这样可以监管到员工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上的保障工作,

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失去了工作重点,变得患得患失。

华为针对考核机制,曾经就做了这样一番批判,任正非说“如果过度计算业绩,关注分蛋糕而不是把蛋糕做大,那就是破坏组织。”

第四,过散:制定过多的指标,使关键指标反而变得不关键

举个例子吧,有一家餐饮店,是一家负责鸡肉烹饪的食品企业,他们原来的考核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销售量;

于是很多门店为了冲业绩冲销售量,导致了很大程度的浪费,甚至还会出现自导自演,卖给客户然后让客户退掉。

公司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增加了另一项考核指标,那就是杜绝浪费,于是员工担心鸡肉剩余,所以得等客户点完以后,采取统一调配鸡肉。

这样就使得客户常常需要等很久,最后搞的很多顾客都不来了,生意越来越惨淡。

这个案例就反映出来了整个指标体系是散的,没有抓到关键点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最后的结果就是解决了老问题,又带来了新问题,永远都好像在灭火。

第五,过偏:指标不平衡,偏重短期和财务指标

所谓的不平衡就是在指标的设置上目光不够长远,常常是为了短期的财务报表好看,

为了短期内销量好看,所以常常做出一些走捷径,揠苗助长的事情,

最后搞得从长期来看反而造成了很多隐患,而且各部门各自为战,为了自己的指标好看,常常是制造内部矛盾,不愿意配合,甚至恶性竞争。

所以,绩效考核呀,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对沟通、管理、格局有很大的挑战。

对了,你们公司绩效考核怎么样?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