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之前翻阅了不少的书籍以及从网络上收集的一些资料的整理,因此不免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同时不同JDK版本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该文章更适合中、高级工程师阅读,做到名词解释与入门,在大神面前就是献丑了。
不过文中一些JVM参数示例都是实际项目里调优的结果,还是经受过实战考验的。
目录
- JVM简介
- JVM结构
2.1 方法区
2.1.1 常量池
2.1.1.1 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
2.1.1.2 运行时常量池
2.1.1.3 常量池的好处
2.1.1.4 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和常量池
2.2 堆
2.3 Java栈
2.3.1 栈帧
2.3.1.1 局部变量区
2.3.1.2 操作数栈
2.3.1.3 栈数据区
2.4 本地方法栈
2.5 PC寄存器
2.6 堆与栈
2.6.1 堆与栈里存什么
2.6.2 堆内存与栈内存的区别- JIT编译器
- 类加载机制
4.1 类加载的时机
4.2 类加载过程- 垃圾回收
5.1 按代实现垃圾回收
5.2 怎样判断对象是否已经死亡
5.3 java中的引用
5.4 finalize方法什么作用
5.5 垃圾收集算法
5.6 Hotspot实现垃圾回收细节
5.7 垃圾收集器
5.7.1 Serial收集器
5.7.2 ParNew收集器
5.7.3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5.7.4 Serial Old收集器
5.7.5 Parallel Old收集器
5.7.6 CMS收集器
5.7.7 G1收集器- JVM参数
6.1 典型配置
6.1.1 堆大小设置
6.1.2 回收器选择
6.1.3 辅助信息
6.2 参数详细说明- JVM性能调优
7.1 堆设置调优
7.2 GC策略调优
7.3 JIT调优
7.4 JVM线程调优
7.5 典型案例- 常见问题
8.1 内存泄漏及解决方法
8.2 年老代堆空间被占满
8.3 持久代被占满
8.4 堆栈溢出
8.5 线程堆栈满
8.6 系统内存被占满
1.JVM简介
JVM是java的核心和基础,在java编译器和os平台之间的虚拟处理器。它是一种利用软件方法实现的抽象的计算机基于下层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可以在上面执行java的字节码程序。
java编译器只要面向JVM,生成JVM能理解的代码或字节码文件。Java源文件经编译成字节码程序,通过JVM将每一条指令翻译成不同平台机器码,通过特定平台运行。
运行过程
Java语言写的源程序通过Java编译器,编译成与平台无关的‘字节码程序’(.class文件,也就是0,1二进制程序),然后在OS之上的Java解释器中解释执行。
C++以及Fortran这类编译型语言都会通过一个静态的编译器将程序编译成CPU相关的二进制代码。
PHP以及Perl这列语言则是解释型语言,只需要安装正确的解释器,它们就能运行在任何CPU之上。当程序被执行的时候,程序代码会被逐行解释并执行。
- 编译型语言的优缺点:
- 速度快:因为在编译的时候它们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有关程序结构的信息,从而有机会对它们进行优化。
- 适用性差:它们编译得到的二进制代码往往是CPU相关的,在需要适配多种CPU时,可能需要编译多次。
- 解释型语言的优缺点:
- 适应性强:只需要安装正确的解释器,程序在任何CPU上都能够被运行
- 速度慢:因为程序需要被逐行翻译,导致速度变慢。同时因为缺乏编译这一过程,执行代码不能通过编译器进行优化。
- Java的做法是找到编译型语言和解释性语言的一个中间点:
- Java代码会被编译:被编译成Java字节码,而不是针对某种CPU的二进制代码。
- Java代码会被解释:Java字节码需要被java程序解释执行,此时,Java字节码被翻译成CPU相关的二进制代码。
* JIT编译器的作用:在程序运行期间,将Java字节码编译成平台相关的二进制代码。正因为此编译行为发生在程序运行期间,所以该编译器被称为Just-In-Time编译器。
2.JVM结构
java是基于一门虚拟机的语言,所以了解并且熟知虚拟机运行原理非常重要。
2.1 方法区
方法区,Method Area, 对于习惯在HotSpot虚拟机上开发和部署程序的开发者来说,很多人愿意把方法区称为“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本质上两者并不等价,仅仅是因为HotSpot虚拟机的设计团队选择把GC分代收集扩展至方法区,或者说使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而已。对于其他虚拟机(如BEA JRockit、IBM J9等)来说是不存在永久代的概念的。
主要存放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比如spring 使用IOC或者AOP创建bean时,或者使用cglib,反射的形式动态生成class信息等)。
注意:JDK 6 时,String等字符串常量的信息是置于方法区中的,但是到了JDK 7 时,已经移动到了Java堆。所以,方法区也好,Java堆也罢,到底详细的保存了什么,其实没有具体定论,要结合不同的JVM版本来分析。
异常
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
运行时常量池溢出:比如一直往常量池加入数据,就会引起OutOfMemoryError异常。
类信息
- 类型全限定名。
- 类型的直接超类的全限定名(除非这个类型是java.lang.Object,它没有超类)。
- 类型是类类型还是接口类型。
- 类型的访问修饰符(public、abstract或final的某个子集)。
- 任何直接超接口的全限定名的有序列表。
- 类型的常量池。
- 字段信息。
- 方法信息。
- 除了常量意外的所有类(静态)变量。
- 一个到类ClassLoader的引用。
- 一个到Class类的引用。
2.1.1 常量池
2.1.1.1 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
在Class文件结构中,最头的4个字节用于存储Megic Number,用于确定一个文件是否能被JVM接受,再接着4个字节用于存储版本号,前2个字节存储次版本号,后2个存储主版本号,再接着是用于存放常量的常量池,由于常量的数量是不固定的,所以常量池的入口放置一个U2类型的数据(constant_pool_count)存储常量池容量计数值。
常量池主要用于存放两大类常量:字面量(Literal)和符号引用量(Symbolic References),字面量相当于Java语言层面常量的概念,如文本字符串,声明为final的常量值等,符号引用则属于编译原理方面的概念,包括了如下三种类型的常量:
* 类和接口的全限定名
* 字段名称和描述符
* 方法名称和描述符
2.1.1.2 运行时常量池
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
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CLass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动态性,Java语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有编译期才能产生,也就是并非预置入CLass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比较多的就是String类的intern()方法。
2.1.1.3 常量池的好处
常量池是为了避免频繁的创建和销毁对象而影响系统性能,其实现了对象的共享。
例如字符串常量池,在编译阶段就把所有的字符串文字放到一个常量池中。
* (1)节省内存空间:常量池中所有相同的字符串常量被合并,只占用一个空间。
* (2)节省运行时间:比较字符串时,\==比equals()快。对于两个引用变量,只用==判断引用是否相等,也就可以判断实际值是否相等。
双等号==的含义
* 基本数据类型之间应用双等号,比较的是他们的数值。
* 复合数据类型(类)之间应用双等号,比较的是他们在内存中的存放地址。
2.1.1.4 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和常量池
java中基本类型的包装类的大部分都实现了常量池技术,即Byte,Short,Integer,Long,Character,Boolean。
这5种包装类默认创建了数值[-128,127]的相应类型的缓存数据,但是超出此范围仍然会去创建新的对象。 两种浮点数类型的包装类Float,Double并没有实现常量池技术。
Integer与常量池
Integer i1 = 40;
Integer i2 = 40;
Integer i3 = 0;
Integer i4 = new Integer(40);
Integer i5 = new Integer(40);
Integer i6 = new Integer(0);
System.out.println("i1=i2 " + (i1 == i2));
System.out.println("i1=i2+i3 " + (i1 == i2 + i3));
System.out.println("i1=i4 " + (i1 == i4));
System.out.println("i4=i5 " + (i4 == i5));
System.out.println("i4=i5+i6 " + (i4 == i5 + i6));
System.out.println("40=i5+i6 " + (40 == i5 + i6));
i1=i2 true
i1=i2+i3 true
i1=i4 false
i4=i5 false
i4=i5+i6 true
40=i5+i6 true
解释:
- (1)Integer i1=40;Java在编译的时候会直接将代码封装成Integer i1=Integer.valueOf(40);,从而使用常量池中的对象。
- (2)Integer i1 = new Integer(40);这种情况下会创建新的对象。
- (3)语句i4 == i5 + i6,因为+这个操作符不适用于Integer对象,首先i5和i6进行自动拆箱操作,进行数值相加,即i4 == 40。然后Integer对象无法与数值进行直接比较,所以i4自动拆箱转为int值40,最终这条语句转为40 == 40进行数值比较。
String与常量池
String str1 = "abcd";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d");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false
String str1 = "str";
String str2 = "ing";
String str3 = "str" + "ing";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false
String str5 = "string";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5);//true
解释:
- (1)new String(“abcd”)是在常量池中拿对象,”abcd”是直接在堆内存空间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只要使用new方法,便需要创建新的对象。
- (2)连接表达式 +
只有使用引号包含文本的方式创建的String对象之间使用“+”连接产生的新对象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
对于所有包含new方式新建对象(包括null)的“+”连接表达式,它所产生的新对象都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 // 常量A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 // 常量B
static {
A = "ab";
B = "c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两个常量用+连接对s进行初始化
String s = A + B;
String t = "abcd";
if (s == t) {
System.out.println("s等于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不等于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
}
解释:
s不等于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A和B虽然被定义为常量,但是它们都没有马上被赋值。在运算出s的值之前,他们何时被赋值,以及被赋予什么样的值,都是个变数。因此A和B在被赋值之前,性质类似于一个变量。那么s就不能在编译期被确定,而只能在运行时被创建了。
String s1 = new String("xyz"); //创建了几个对象?
解释:
考虑类加载阶段和实际执行时。
- (1)类加载对一个类只会进行一次。”xyz”在类加载时就已经创建并驻留了(如果该类被加载之前已经有”xyz”字符串被驻留过则不需要重复创建用于驻留的”xyz”实例)。驻留的字符串是放在全局共享的字符串常量池中的。
- (2)在这段代码后续被运行的时候,”xyz”字面量对应的String实例已经固定了,不会再被重复创建。所以这段代码将常量池中的对象复制一份放到heap中,并且把heap中的这个对象的引用交给s1 持有。
这条语句创建了2个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new String("计算机");
String s2 = s1.intern();
String s3 = "计算机";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3 == s2? " + (s3 == s2));
}
s1 == s2? false
s3 == s2? true
解释:
String的intern()方法会查找在常量池中是否存在一份equal相等的字符串,如果有则返回该字符串的引用,如果没有则添加自己的字符串进入常量池。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hello = "Hello", lo = "lo";
System.out.println((hello == "Hello") + " "); //true
System.out.println((Other.hello == hello) + " "); //true
System.out.println((other.Other.hello == hello) + " "); //true
System.out.println((hello == ("Hel"+"lo")) + " "); //true
System.out.println((hello == ("Hel"+lo)) + " "); //false
System.out.println(hello == ("Hel"+lo).intern()); //true
}
}
class Other {
static String hello = "Hello";
}
package other;
public class Other {
public static String hello = "Hello";
}
解释:
在同包同类下,引用自同一String对象.
在同包不同类下,引用自同一String对象.
在不同包不同类下,依然引用自同一String对象.
在编译成.class时能够识别为同一字符串的,自动优化成常量,引用自同一String对象.
在运行时创建的字符串具有独立的内存地址,所以不引用自同一String对象.
2.2 堆
Heap(堆)是JVM的内存数据区。
一个虚拟机实例只对应一个堆空间,堆是线程共享的。堆空间是存放对象实例的地方,几乎所有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堆也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也被称为GC堆)。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相连就行。
Heap 的管理很复杂,每次分配不定长的内存空间,专门用来保存对象的实例。在Heap 中分配一定的内存来保存对象实例,实际上也只是保存对象实例的属性值,属性的类型和对象本身的类型标记等,并不保存对象的方法(方法是指令,保存在Stack中)。而对象实例在Heap中分配好以后,需要在Stack中保存一个4字节的Heap 内存地址,用来定位该对象实例在Heap 中的位置,便于找到该对象实例。
异常
堆中没有足够的内存进行对象实例分配时,并且堆也无法扩展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2.3 Java栈
Stack(栈)是JVM的内存指令区。
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放局部变量表(基本类型、对象引用)、操作数栈、方法返回、常量池指针等信息。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内存的分配是连续的。Stack的速度很快,管理很简单,并且每次操作的数据或者指令字节长度是已知的。所以Java 基本数据类型,Java 指令代码,常量都保存在Stack中。
虚拟机只会对栈进行两种操作,以帧为单位的入栈和出栈。Java栈中的每个帧都保存一个方法调用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指向常量池的指针等,且每一次方法调用都会创建一个帧,并压栈。
异常
- 如果一个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 比如递归调用。
- 如果线程生成数量过多,无法申请足够多的内存时,则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比如tomcat请求数量非常多时,设置最大请求数。
2.3.1 栈帧
栈帧由三部分组成:局部变量区、操作数栈、帧数据区。
2.3.1.1 局部变量区
包含方法的参数和局部变量。
以一个静态方法为例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int doStaticMethod(int i, long l, float f, Object o, byte b) {
return 0;
}
}
```
编译之后的具备变量表字节码如下:
LOCALVARIABLEiIL0L10
LOCALVARIABLElJL0L11
LOCALVARIABLEfFL0L13
LOCALVARIABLEoLjava/lang/Object;L0L14
LOCALVARIABLEbBL0L15
MAXSTACK=1 //该方法操作栈的最大深度
MAXLOCALS=6 //确定了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