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特征是阴阳相抱,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公理:我们的世界,阴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如果阴阳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那么它们的分布就没有关系,相互随机。这样构成的世界,就不是我们的世界。
推论:阴或阳,它们的作用方式是: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证明:如果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那么阴或阳就不可能出现太极图上的阳和阴各占一方的局面。例如原子,看起来很像反例。但是质子和电子是不对称的。它们也没有相互转换的机制。
推论: 阴或者阳,在自身相吸引的时候,汇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反向转换。
证明:这个是太极鱼眼的特征。某性汇集的中心,会出现反性转换。
太极阴阳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实现:
- 阴为物质。遵循万有引力。天地阴阳分开时候,阴气下沉汇聚而成大地。
- 物质汇聚到一定层度,内部中心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会开始转换为能量,向外辐射。
- 只要在3维世界中的一个封闭曲面内,没有出现质量/能量的损失,就不需要另外一个维度来提供能量逃逸的通路。目前3维世界中质能守恒,所以不需要更高维度。
比较难以理解的是阳。阳在物理世界中是能量。它符合阳气清逸上升的特点。但是它在3维世界中是发散的,并不如阴一样汇聚。这里就引出一个假设:
假设:阳的世界是阴的世界的零极点映射。也就是说阴的世界的零点,是阳的世界的无穷远点。
这样,阳在世界中的发散,就可以理解为向无穷远汇聚。能量在空间扩散时候,自身能量密度不断下降,对应的温度也无限趋于绝对零度。和阴汇聚,温度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会发散质/能转换一样,能量扩散到一定程度,在很靠近绝对零度的地方,会凝聚为物质,回到阴,而重新开始物质的收缩。所以有如下推论:
推论:当温度低于某个值,空间中会开始出现物质。
在上面的阴阳的模型假设中,还有如下问题有待明确:
- 阴阳的零极点的映射基准点在哪里?如何理解它
上面模型有一个有可能被验证的推论就是:极端低温时候,会有物质的凝聚出现。
上面的阴阳模型的问题是:它描述的宏大的极端高低温度的事件。和人体/生命的阴阳似乎并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