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5G大会召开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这本6G白皮书

凌云时刻

编者按:主题为“5G深耕,共融共生”的第三届世界5G大会将于8月6日到8日回归北京举行,作为全球首个5G领域的国际型盛会,它从开始就见证着中国5G建设的历程。XG实验室作为达摩院第一家关注于通讯技术的实验室,在去年的世界5G大会上成功发布了《面向云网融合服务的6G网络技术白皮书》,实验室成员南书(白皮书的作者之一)特别撰写本文向大家分享团队的思考。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个月后全球首个5G领域的国际性盛会「世界5G大会」在北京首次举办,在开幕式上时任的科技部部长,工信部部长出席并发表讲话,该大会聚集全球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世界5G上下游企业和5G行业用户等,围绕5G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趋势和创新应用开展交流与讨论。

一年之后由于疫情的原因第二届世界5G大会于2020年11月26日移师广州举行,同样科技部和工信部的部长们站台,在此次大会上各方专家和官员对于一年多的5G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作为大会高峰论坛之一,主题为“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分论坛非常引人瞩目,此论坛吸引了工程院院士高文,柴洪峰,张平和科学院院士陆建华,郑志明五位院士加持,立足5G,面向未来,最后发布了 5G、6G、毫米波、车联网、安全、广播与视频等系列白皮书,很有幸XG实验室也借这个场子发布了《面向云网融合服务的6G网络技术白皮书》,这也是唯一一家OTT主导的6G白皮书。

在给大家分享这本白皮书之前,先快速回答三个问题,也许正是大家关心的。

 为什么5G尚未普及就研究6G了?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基本上是十年一代,也秉承着生产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在走,按照之前的规划2020年是5G,2030年是6G,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就开始有6G的预研,之前4G也是这么个路数,只是研究6G的宣传多了一些。

 6G相比5G又会有什么提升?

通常来说十到百倍的提升才有代差,所以从6G愿景来看峰值速率会提升到100Gbps---1Tbps,时延降低到0.1ms,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亿,这些指标基本上都是现有5G的十倍或者百倍。也许你会问现在5G的愿景都还没实现呢,6G会不会是再去补5G的坑,答案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也是目前需要提前研究的。当然目标是先定下来了。

 XG实验室为什么要研究6G?

一直以来通讯技术和IT技术都在两个车道并行的发展,虽然双方在技术领域互有借鉴但本质上没有形成融合合力,而随着云原生,边缘计算等技术和新场景的推动,通讯和IT必然会走向统一,5G开了一个头,6G可能会实现,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初始阶段参与进去,一方面传递来自IT的声音,另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技术演进路线超前的落到现在的网络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引言

随着5G商用序幕的拉开,高校、研究机构、产业及应用各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6G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国内外领先的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国移动、三星、NTT DoCoMo、LG、中兴等公司纷纷开始6G研究和探索,云计算及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google以及微软等也为云网融合大趋势下的6G关键技术积极布局。

2019年3月,美国 FCC为6G研究开放太赫兹频谱。同月,第一届6G无线峰会在芬兰召开,并发布了6G关键驱动力和挑战白皮书。6月,诺基亚、爱立信和韩国 SKT正式合作进行6G研究。10月,索尼、NTT DoCoMo和英特尔宣布计划合作开发6G技术,预计将于2030年左右投入使用。11月,中国移动发布6G愿景与需求报告。

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并统筹6G的技术研发,科技部联合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成立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负责6G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运营商、设备商等专家组成,云计算及互联网公司也积极承担相关课题研究。6G推进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文献[1-4]对6G应用场景、关键候选技术以及网络架构进行了研究和介绍,对6G初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在应用场景方面,研究主要聚焦于天地一体化网络、无线触觉网络、数字孪生等。

 在网络架构方面,提出了包括AI内生的泛在连接架构、全覆盖场景的新型网络架构以及面向“人-机-物-灵”的“通信、计算、控制、意识”泛在网络架构,云网融合的算力网络架构也是业界关注重点。

 在关键技术方,一方面空口技术需要继续产生突破性进展,无论从频谱效率,还是开拓更多频率资源,6G都希望能够通过理论突破实现更高性能、更广泛场景、更低成本的连接能力;另一方面,端到端整体网络和应用的结合更紧密,包括SRv6、APN6等技术都成为热点,需要通过引入云原生的能力去适应和探索更多未知应用。

因此,从应用场景、网络架构、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6G将和云计算逐渐走向全面融合,更需要理论和设计方面的全方位革新。云网融合应成为5G向6G演进的关键发展理念,成为推动6G网络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本白皮书回顾了5G云网融合发展现状,梳理了全球产业界在5G云网融合方面的关键实践,分析和总结了5G云网融合技术和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面向未来6G云网融合潜在的应用场景以及网络自身发展的需求,本报告提出了6G时代云网服务融合的发展目标(cloud & network servicedconvergence)。在本报告的最后,本报告展望了云网服务融合的6G关键技术的若干方向,希望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对6G云网融合方向研究的持续关注和思考,真正能够做到ODICT多方产业的融合创新和技术攻关,促进6G的繁荣发展,探索拓展形成交叉融合创新的全新领域和商业世界。

5G云网融合发展现状

 5G云网融合关键技术特征

5G诞生于IT技术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NFV和云计算技术的引入,为5G网络在功能架构和部署方面增加了极大的灵活性,满足未来多样化业务场景的需求。5G网络设计中已经体现了功能模块化、接口软件化、网络可编程等云计算的特点。同时,5G作为拥有大宽带、低延时和海量数据处理等基础通信技术,也使得对通信能力十分依赖的云计算本身得到了更加多云化的发展空间。

1. 基于NFV的云化平台设计

电信级设备的高可靠、高性能要求,使得其设备形态传统上较为封闭,不同厂商的设备平台种类繁多,软件与硬件紧绑定,不支持跨网元、跨厂商的硬件共享。随着通信网络改造需求的增大以及业务创新迭代速度的加快,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业务创新需求也越来越多。当需要部署新的业务功能时,由于通信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是紧密绑定的,导致需要新的网络设备替换旧设备,这一方面带来了较高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导致运营商对新业务的响应迟缓。

云计算技术的成功引起了CT产业的重视。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所提供的低成本、高灵活性的IT基础设施,是解决其上述传统网络痛点的重要手段。NFV的思路是硬件平台采用通用服务器,其上运行虚拟化软件并生成虚拟机,网元以软件的形式运行在虚拟机中。采用这种架构,网络建设者只需维护一个统一的虚拟化平台,新增网元或者网元升级体现为新虚拟机的导入和虚拟机中软件版本的变更。由于虚拟化技术屏蔽了底层物理平台的差异性,跨网元、跨厂商的硬件资源共享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得益于虚拟机的动态迁移、动态生成等特性,结合对虚拟化平台的智能管理,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变化实现对网元的动态扩容、缩容,从而实现对硬件资源更高效的利用。

正是看到了NFV所带来的优势,5G在定义之初,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就达成了一种共识,5G必须是基于NFV构建的。基于NFV构建的5G网络,不需要涉及通信硬件的升级替换,有利于实现敏捷化的网络部署。此外,基于NFV构建的5G软件化网络,使得通信业务的创新和上线时间大大加快,由传统的硬件开发集成变成软件开发,开发人员的门槛大大降低,开发集成和部署的速度明显加快,显著提高了创新能力。

图1 :基于NFV的5G虚拟化平台架构图

2. 面向云服务的网络功能定义

云计算经过多年发展,开始从应用外部环境的云化,转向关注应用内部架构的云化, 5G系统类似于其它IT应用系统,可以作为运行在云平台上的一类关键应用,从而可以加速5G系统对个人用户和垂直行业客户新需求的响应。3GPP基于上述优势,在5G标准制定时引入了面向云服务的概念,制定了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服务化架构标准,结合电信网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对5G网元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设计。5G网络功能被抽象,形成的高内聚、低耦合、可独立管理的原子化功能服务单元。由于服务内部功能小且明确、对外接口固定且协议一致,因此对特定服务的升级不会影响到其它服务,因此形成了5G服务快速部署和弹性扩缩容能力。

图2:5G SBA网络架构

3. 基于切片的5G差异化服务

当不同企业或者不同业务应用上云之后,存在根据SLA、可靠性、安全等差异化业务属性的数据隔离需求。云计算本身可以提供按租户进行物理或者逻辑隔离的能力,但是在通往云的管道上也需要解决隔离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SD-WAN或者专线的方式实现部分场景的隔离,但对于用户不在确定位置访问云的情况,5G给出了5G LAN的方案,即通过5G核心网用户签约与云租户进行映射,让用户不论在哪里访问都进入确定的SDWAN或专线隧道,从而基于业务的需求,访问确定的云租户(专有云)。

另外,5G还具备网络切片的特性,即可以让运营商在一个硬件基础设施切分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逻辑隔离),并通过MANO(Management & Orchestration)编排能力,进一步按照业务需求(如高带宽、超高实时性等)、服务提供商、用户等维度对业务进行精细化区分和资源配置,从而在网络管道中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垂直行业的差异化服务。

5G系统通过5GLAN及切片等新功能,实现了隔离化的高QoS智能管道服务。智能管道上的隔离连接技术和云计算应用平台隔离技术的协作,为垂直行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提供了崭新的云网融合服务。

 全球5G云网融合实践及探索

正是看到云网融合带来的优势,通信行业、云计算行业中各个领军企业对云网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纷纷立足自身优势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和应用探索。

对于通信企业,AT&T在5G时代开启了与云服务厂商的边缘计算合作。例如,AT&T与微软Azure在5G边缘侧的合作,产生了有益于双方的两种服务模式:一是通过在将Azure云服务部署在AT&T 5G网络边缘侧,解决Azure云服务的时延和性能限制问题。二是共同开发新的边缘服务,并促进在AT&T边缘侧部署、托管更多增值服务。

对于云计算企业,AWS作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军企业,在5G发展阶段开展产品和应用广泛布局。文献[7]中针对5G各类网元以及可能提供的企业应用,介绍了AWS定制化的各类云网融合产品和解决方案。阿里云也为5G应用提供云底座能力,所有产品均基于云原生架构,可在阿里云(ECS),边缘计算(ENS)等多种形态的云服务产品上交付和运维。此外,阿里云还提供5G虚拟专网安全方案,并与运营商的能力开放平台打通,提供对企业客户进行无感知的二次鉴权和认证服务,实现企业用户在专网和公网的移动场景下的数据互通。同时,基于阿里云多年积累的行业落地经验,可融合丰富实用的行业服务引擎,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服务。

6G云网融合发展驱动力

 5G云网融合存在的问题

5G通过NFV及云化的基础平台设计,云原生的网络能力定义和云专线服务,在云网融合方面已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5G仍处于云网融合的初级阶段,5G网元功能和云计算平台在设计架构和技术形态上是彼此独立的,具体问题包括:

一是在开发模式上,通过NFV专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底层资源的抽象,5G网络功能通过虚拟机/容器承载在云上运行,但其电信网元自身的软件架构变革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利用云计算消息队列,数据库、负载均衡、编排自动化等中间件能力,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云计算弹性计算和敏捷运营的优势。

二是在能力演进上,云计算以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各类IT应用为目标,不断向云原生方向发展,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沉淀各类IT应用的需求。5G作为一类特殊的IT应用,具有强大连接能力、控制面/用户面网元功能、分布式计算架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云原生技术发展中对这些特征的考虑不够深入、全面。

三是在网络能力开放上,5G应用,尤其是5GTo B类应用还在初步探索中,因此基于5G平台生长出的PaaS能力,尚未完全服务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因此,面向6G的全新网络,需开展云网融合顶层框架设计,从构建云网统一基础资源架构和逻辑功能组件的思路出发,以提供云网服务一体化为设计目标,对云网融合技术路线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真正发挥云网融合带来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应用优势。

 6G云网融合潜在场景

1. 6G空天地一体化场景将促进云计算向Mesh云演进

5G触发了物联网泛在连接,6G将进一步构建跨地域、跨空域、跨海域的空天地一体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由三部分组成:由各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天基网络,由飞行器构成的空基网络,以及传统的地基网络。其中地基网络又包括蜂窝无线网络、卫星地面站以及地面的数据与处理中心等。其中,非地面网络引入了高时延特性,为保证各类场景应用体验的一致性,有必要将云计算资源部署在靠近用户的位置,实现业务的本地分流与处理,从而规避非地面网络引入的高时延等问题。

相比较与5G时代的地面边缘计算平台部署,天地一体化的场景下,综合业务时延、成本、覆盖范围等因素的考虑,云计算资源可部署在星座、机载、船载、信关站等靠近数据及应用处理的位置,面向6G的空天地网络将引入卫星云、机载云、卫星网络地面蜂窝云等多样化的计算处理节点,形成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 Mesh云互联。

这种新型云网融合架构,将会带来以下优势:

一是降低了业务传输时延;

二是有效缓解业务数据对空天地一体网络带宽的需求;

三是缓解了卫星载荷受限、星地链路切换频繁等问题。

图3: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的Mesh云

2. 6G数字孪生场景将促进云计算向确定性云升级

服务行业数字化的同时需要在数字世界完全同步建立模型,从而能够准确、智能化的为数字化服务提供IT支撑。网络数字孪生的思路是为物理网络创造一个数字孪生体虚拟网络,通过建立拟真的数字化模型,结合AI数据分析及训练模型,可以在虚拟网络中主动预测分析物理网络管理状态及服务质量状态,提前识别故障进行预警,并基于网络升级意图主动优化闭环。

由于虚拟网络能够带来显而易见的网络运维管理的效率提升,并且可以模拟各类新型应用,降低了试验和试错的代价。因此,网络数字孪生技术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并被认为是6G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在网络数字孪生场景下,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将分别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形成孪生的互联云。

首先,无论是孪生网络数据的收集,还是孪生网络模型的构建或应用,都需要在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之间建立确定性数据信息传输通道,使得虚拟网络能实时获取物理网络的模型参数,实现智能决策,并且把决策结果实时反馈给物理网络。

其次,针对物理网络的管理参数和服务质量参数,在虚拟网络中进行训练和决策,需要应用AI技术,主动预测分析网络状态,提前识别故障进行预警,并主动优化网络,在验证的情况下全面应用于物理网络。因此,确定性性能的互联,AI加持的计算闭环流程,将打造一个“确定性性能+AI内生”互联云,从而确保实现数字孪生成为6G应用的重要场景。

图4:6G系统构建确定性云

基于云网服务融合的6G架构

 6G云网融合演进路径

基于上文分析的5G云网融合存在的问题,以及6G应用场景需求,对5G向6G演进过程中云网融合架构的发展趋势路径思考如下所示。

图5:云网融合演进路径

从技术和产业的演进路径来看,云网融合将会经历三个阶段:

1. 云网部署融合阶段:这一阶段的云和网在技术形态上是彼此物理独立的,需要NFV虚拟化等技术手段,让两者彼此连接起来,实现统一交付的效果。

2. 架构融合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云和网在技术架构上会逐步趋向一致,5G网络功能将充分采用云的微服务框架和中间件,实现加载及运行。

3. 服务融合阶段: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云网服务一体,这也是更多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趋势,不区分网还是云,能够统一提供定制化、灵活性、智能化的服务。这将需要网络功能的高度抽象化,并充分发挥云计算中的架构、中间件以及管理编排的强大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深度融合。

2021年6月30日在微软的官方网站出现了下面这条新闻:AT&T to run its mobility network on Microsoft's Azure for Operators cloud,delivering cost-efficient 5G services at scale,云网融合换了一种方式展开了。

 基于云网服务融合的6G网络架构

如上所述,云网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为各类创新应用提供统一的、融合的、便捷的、高效的云网融合服务。以此为目标,需要从6G网络架构上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和思考。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网服务融合的6G网络架构(cloud & network servicedconvergence based 6G network architect):

首先,在基础资源层需要基于云原生的思想进行设计,并且能够满足6G各类扩展场景的需求。面对空天地一体化场景新型业务场景,传统陆地网络向空天延伸的同时,将进一步将引入卫星云、机载云、卫星网络地面蜂窝云等多样化的计算处理节点,形成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 Mesh云互联。面向数字孪生应用,需要改变传统网络运营运维模式,通过将物理网络映射到数字世界,通过叠加AI技术,最终实现网络从规划、设计、部署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的管理。数字孪生网络将形成互联的确定性云,通过互联云之间的确定性时延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的信息状态同步及AI预测决策结果反馈。

其次,基于“微服务架构+云中间件”将组成原生云组件层,一方面汇聚和吸收面向其它IT应用中云服务积累和沉淀的各类云组件,例如消息队列、数据库服务、异构计算管理等,另一方面将和6G网络关键技术共同成长探索,形成更多适用于与6G网络功能的云组件。

最后,面向各类创新应用,以能力开放、业务协同编排为核心抓手,形成统一的云网融合服务能力,真正实现云网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

图6:6G云网融合服务愿景架构

 云网服务融合的关键技术展望

1. 面向云网一体的架构设计

基于上述云网融合服务目标的6G网络架构设计,将会应用多种云原生的设计思想,将会涉及6G网元功能定义、基础框架、交互协议、调度机制等多个方面。其中,一方面目前云原生已经呈现出的很多特点,包括微服务、容器、DevOps、持续交付等将会首先在6G网络架构设计中全面应用,另一方面,云原生自身也将不断发展,将会结合上层各类应用以及云计算技术发展不断演进、升级,产生很多未知的特性和组件引入到6G网络架构设计中。

以微服务框架为例,将在6G的架构设计中有较多的结合点,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10]。微服务是一种用于构建应用的架构方案。微服务架构有别于传统的单体式方案,可将应用拆分成多个核心功能。每个功能都被称为一项服务,可以单独构建和部署,这意味着各项服务在工作和出现故障时不会相互影响。微服务包括服务发现、服务授权、服务管理等多个环节,并且其中涉及了互联网接口、消息化交互方式、自定义功能网元等多种云化技术元素,具备松耦合、去状态的微服务、轻量化、高效率的服务调用接口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管理框架等特点和优势。

5G网络在控制面已经引入了微服务架构,6G网络融入微服务的架构将更彻底。

首先,支撑6G网络的各类基础设施将全面云化,6G承载在云原生底座上,因此应用基于云原生的各类工具具备先天条件。

其次,6G性能需要在端到端打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网络能力通过更多创新手段服务上层应用,因此需要微服务以更细粒度、更大力度渗透到6G网络设计中。

因此,微服务在6G网络架构设计中可能应用的方向包括:

1)微服务应用从仅核心网向无线网扩展:

无线网的全面云化在6G设计中也是重要趋势之一,从而使得打造包括核心网到无线网的端到端通信网络云底座成为可能。此外,6G的很多新性能,例如确定性指标等,无法通过单一的网元或者目前相对简单的协同机制保证,需要将其打通,联动,并且灵活的、智能的自适应进行调整,轻量化、高效率的微服务架构是首选方案。

2)微服务应用从控制面向用户面扩展:

5GC在控制面上已经用到了微服务架构,逐渐体现出了在网络服务、组织方面的优势。如果对该架构进行进一步扩展,对用户面也做到微服务调度,用户面和控制面各类功能能够做到更灵活便捷的能力调用,为6G各项新型能力开放创造更大可能性和空间。此外,微服务还具备使用新型互联网接口、高效访问云原生组件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例如网络加速、网络转发等用户面所需的云原生组件,将会使得整个网络运营更便捷、效率更高。

在实现上述端到端、更全面的微服务化设计贯通后,还会带来更多的一些综合性优势,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例如, Core和RAN的用户面数据打通、并且微服务化后,整体通信链路的质量可以实时、准确的作为一种能力开放给各类应用。此外,RAN中原来采用的分层处理机制(PHY、MAC、RLC、PDCP、SDAP等),也可以考虑通过微服务的架构解耦,并作为一个个功能模块和能力平台开放出来,供内部网元以及外部应用调用,还有很多创新空间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挖掘。

2. 面向云网一体的互通协议

由于有了OSI七层模型的分层机制,上层的应用和底层的传输都在各自的层面独立演进。一方面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推进和大规模部署,底层的传输技术从传统的有线固定连接迈向了4G,5G和6G,最上层的应用从传统的电子邮件走向了更为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的云上部署方式成为业务最为主流的部署方式。在云网融合的发展过程中,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栈和用于云计算的传输协议,将打破目前不断封装、解封装的这种形式,走向全面融合。

举例来说,明确分别适用于移动通信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协议封装、解封装形式已经出现了一些效率的问题。对于5G网络协议堆栈,可以看到业务流量在RAN和UPF之间的N3接口是以GTP协议进行封装和解封装的,在Uu口又会被拆成PDCP报文,整体在移动网络内是专有协议模式进行处理,到了UPF的N6接口以后去掉所有的封装进入互联网。

图7:5G系统协议栈

从上面的举例示范可以看到由于云计算网络和移动通信整体架构和协议栈的不同,本质上业务流量会在不同的网络被不断的封装,解封装,在极大消耗中间设备性能的同时也抹杀了各自网络的特征,不能形成一体化的质量和调度。但如果在6G时代,传统的IP那么就没有办法做到云网一体化,还会是两个割裂独立演进的网络,满足网络需求驳杂或者更多确定性网络需求的业务要求更是不可能,因此云网一体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协议层面实现一体化设计,从而为打通两者网络提供基础。

从具体关键技术方向选择上,一方面我们要面对存量巨大的IP协议存量市场,因此不太可能抛弃IP另起炉灶,另一方面随着IPv6的普及,IPv6相比传统IPv4协议有更好的扩展性,因此需要考虑基于IPv6的各种扩展协议在用户面流量上的协议设计。

一是Segment Routing IPv6可能会是备选的方案。不过需要指明的是这里的Segment Routing IPv6需要考虑的是云网两者综合的特征,不能仅仅从各自网络域出发。

二是还要对控制面协议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业界讨论的The locator identifierseparation protocol (LISP)等协议已经考虑到了移动网所特有的位置,移动性等特征,后续可以进一步和5G/6G场景做进一步的融合设计。

3. 面向云网一体的算力调度

在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发展大趋势下,未来信息世界将遍布许多不同规模的算力基础设施,通过全球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个性化计算服务。并且,6G网络与5G网络相比,拓展了更多的新型应用,各类新型应用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计算、存储等能力提出了更高性能和更加多样性的需求。如何设计最优的算力调度机制,为应用调度最高效的算力节点,是6G设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5G通过边缘计算特性,将算力资源部署在靠近用户的位置,通过位置最近的调度原则,达到降低时延和减少骨干传输网带宽的目的。但由于单个站点的算力资源(如存储和计算资源)和算力类型(如X86/ARM等异构类型处理器)受限,无法在任何场景下,保障应用的计算效率最优化。此外,当前互联网的假设是静态的Server加上移动的Client,传统基于DNS解析的IP寻址,无法精准、实时掌握网络传输性能,也不能保证为应用服务的Server节点的计算性能,寻址结果的综合性能可能不是最优,甚至比较差,导致业务体验差。

图8:面向6G的算网一体调度

为解决上述挑战,业界提出算力网络的概念【11】【12】,核心思想是基于当前网络可用的算力节点资源,结合网络实时状况,通过算力调度机制实现灵活匹配、动态调度的算力节点分配,从而将应用对计算的需求卸载到性能最优,效率最高的算力节点,保证业务的用户体验。

面向6G的算网一体调度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包括:

1)算网一体化编排系统:面向网络实时连接状态及算力资源分布状态,提供精准匹配应用计算需求和数据传输需求的算网一体化服务能力。通过网络、存储、算力等多维度资源的统一协同调度,使海量的应用能够按需、实时调用不同地方的计算资源网络传输资源,实现算力的全局优化。

2)算力路由优化:面向算网融合的未来网络,需要引入面向算力状态的路由机制,在路由生成时综合考虑网络和算力资源,生成最优路由。此外,还需要考虑结合算力信息等的路由规划算法。

4. 面向云网一体的运营运维

在5G网络中,由于无线网参数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以及核心网能力开放的多样性,对网络日常指标监控、维护、修复以及优化等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进行自动化智能网络运维和管理是解决此类挑战的重要手段,业界也提出了自动驾驶网络等重要研究方向【13】。

自动化网络运维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在网络运维管理引入训练、学习以及自动化等方法,替代原来由专业工程师开展的网络运维管理各项工作,从而实现各项管理运维中涉及到的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全面自动化。这种方式即能保证面向5G复杂系统在各种场景下网络管理运维结果的最优化,又降低了对运维专业工程师的要求,也减少了复杂环境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6G网络相比5G网络,拓展了更多的新型应用,网络的参数复杂性将进一步提升,对网络质量以及交付给客户的服务等级SLA会更加严格而复杂,从而对于自动化运维提出更加全面、水平更高的需求。云原生的系统设计中,自动化运维也是一种天然的需求,如何对各类IT基础设施进行管控,并通过强大集中化软件系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变更、调整。因此,面向6G时代,云网一体运维有天然的结合,将会成为发展趋势。

云网一体运维涉及关键技术方向包括:

1)架构和工具: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运维虽然也采用了分级运维的架构方式,但是由于组织架构管理、设备厂商技术依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本地运维系统还是比较复杂和沉重,并且对专家本地支撑的依赖度较高。云服务中运维采用了本地轻量、云端复杂计算分析处理的架构形式,有可能成为6G时代一种主流的云网一体运维架构。此外,云服务运维中也引入了很多先进的云原生工具和云中间件,例如采用了先进的K8S架构,其中使用到的各项监控、进程守护工具就比较完备,并且能够依托云服务上承载的各类应用持续更新优化,也将是6G云网一体化运维中可以借鉴的重要工具。

2)方法和思路:云服务运维中引入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思路和方法,都可以在6G云网一体化运维中重点借鉴。

例如云服务运维中,为了规避人工运维误差对网络运维的影响,引入了基于意图网络的网络运维,并降低复杂运维对维护人员的高专业性要求。基于意图的自动化运维首先可以通过设计语言或者系统保证运维人员的意图能够精确表达并为系统机器理解,并且通过算法能够对理解后的意图进行操作,之后根据意图自动生成变更方案。同时,能够通过形式化验证对各类变更方案进行充分准确论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运维变更方案都准确反映意图、实施效果最佳。

再例如,在云服务的运维机制中,针对出现的各类故障,一方面通过形成问题案例专家库快速定位问题,并不断迭代优化,另一方面设计了先止血(即先快速恢复网络),再定位问题并更新案例库的机制,也是6G网络运维中可以重点参考的方法。

2021-07-12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近日发布《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提到加大“IPv6+”网络技术创新力度,对于什么是IPv6+做出了这样的定义,“IPv6+”是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以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BIERv6和APN6等内容为代表的协议创新,以网络分析、自动调优等网络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及以5G承载和云网融合为重点应用场景的业务创新。

通过引导IPv6/“IPv6+”产业升级,一方面可以满足5G承载和云网融合的灵活组网、业务快速开通、按需服务、差异化保障等网络需求,简化网络运维、优化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以IPv6规模部署为契机,积极开展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能有效促进提升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结束语

6G技术的研究正全面展开,而云网融合最为6G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无疑对6G研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起源于互联网中的云计算技术,将再一次会给移动通信网发展深度赋能。

本文对5G网络云网融合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6G云网融合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希望引起业界对该方向研究的持续关注和探讨。

事实上,目前6G网络架构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在6G网络架构的设计中,将必然存在其他问题也对云网融合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讨论的不断持续和深入,未来网络架构将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最后,特别感谢白皮书的另两位主要作者阖闾和伍季。

【参考文献】

1. Zhao Y J, Yu G H, Xu H Q. 6G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vision,challenges, and key technologies. Sci Sin Inform, 2019, 49: 963–987 [赵亚军, 郁光辉, 徐汉青. 6G 移动通信网络: 愿景、挑战与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9, 49: 963–987]

2. China 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2030 + Vision and Demand Report. [中国移动研究院. 2030+ 愿景与需求报告] 2019.http://www.cww.net.cn/article?id=461114

3. Chen L, Yu S H.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6G mobilecommunication. Stud Opt Commun, 2019, 45: 1–8 [陈亮, 余少华. 6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趋势初探 (特邀). 光通信研究, 2019, 45: 1–8]

4. Zhang P, Zhang J H, Qi Q, et al. Ubiquitous-X: Constructing the Future 6GNetworks (in Chinese). Sci Sin Inform, 2020, 50: 913–930 [张平, 张建华, 戚琦, 等. Ubiquitous-X: 构建未来 6G 网络.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20, 50: 913–930]

5. 5G Network Evolution with AWS:Design scalable, secure, reliable, andcost-efficient cloud-native core and edge network on AWS,July 2020

6.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solutions/low-latency-edge-computing/

7https://www.metaswitch.com/blog/azure-for-operators-is-your-path-to-the-hybrid-cloud

8. https://www.affirmednetworks.com/announcing-azure-for-operators/

9The Cloud-native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 Alibaba Cloud,2020 [云原生架构白皮书,阿里云,2020]

10. WHITE PAPER ON 6G NETWORKING,6G Research Visions, No. 6,June 2020. University of oulu

11. 《算力感知网络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2019年10月

12. 《中国联通算力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2019年11月

13. Autonomous Networks: Empowe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smart societiesand industries, release 2,TMF forum, October 2020

你可能还想看

1. 性能优化:缓存使用的秘密

2. 嘘!偷偷看下阿里技术大牛的私人书单

3. 一个程序员的成长进阶路径

4. Go语言入门分享

5. “一云多Region”究竟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END

关注「凌云时刻」

每日收获前沿技术与科技洞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