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置环境。
setenv CVSROOT :pserver:username@serverIP:path
create user and password
2. 安装CVS。
1. 在安装程序目录下运行config文件
2. 运行make 编译生成的makefile文件
3. 运行make install 安装CVS (默认安装目录为/usr/local/bin/cvs,可自己更改makefile文件更改安装目录)
3. 使用CVS(这里仅作一些补充,和经验总结,各参数作用请参照CVS文档)
1. Check out
一般命令格式:cvs checkout(co) [pathname] (指在当前目录操作,创建文件目录)
在CVS上,由于可以多个用户同时更改同一个文件,所以对于check out 相当于第一次get last version , 而在以后则用update更新文件版本。
2. Update(Get Version)
一般命令格式:cvs update [–r version] file(dir)name
需要注意的是,用-r指定version后,相当于对此文件作了标记,在以后的每次update时,均会得到这个版本,除非再次指定版本号,或用-A参数去掉所有标记。
3. Commit(check in)
一般命令格式: cvs commit(ci) [file(dir)name]
在每次commit前,server会自动与上一个版本进行比较,并提示用户merge
4. Add file or dir
向数据库中加入一个文件或是目录比较麻烦 ,必须是在已经check out的目录下增加新的文件和目录。
当运行完上述命令后,必须再次运行commit命令,将本地工作目录下的文件或是目录check in 到server.
5. Remove file or dir
删除文件的操作类似增加,只是在commit之前要在本地工作目录下删除要删除的文件或目录。而且在cvs中删除一个目录并不能真正的删除(用check out可以恢复目录),只是将被删除的目录下所有文件删除。
6. Import
此命令用来向server端加入一个新的数据库。
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操作的当前目录必须是要加入目录的下一级目录,它会将所有当前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和目录一起加入新的数据库中。
7. Admin操作
它主要用来进行一些高级操作,最常用的可能就是
cvs admin [–l(-u)] –l代表上锁文件,-u代表解锁。此命令用来用户独立的check out 一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