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AOP面向切面实现

什么是 AOP ?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可以说是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 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OOP 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权限管理、异常处理等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cutting)代码,在 OOP 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而 AOP 技术则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 “横切” 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 “Aspect” ,即切面。所谓“切面”,简单地说,就是将权限、事务、日志、异常等与业务逻辑相对独立的功能抽取封装,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增加代码的可维护性。AOP 代表的是一个横向的关系,如果说 “对象” 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其中封装的是对象的属性和行为;那么面向切面编程,就仿佛一把利刃,将这些空心圆柱体剖开,以获得其内部的消息,然后又以巧夺天功的妙手将这些剖开的切面复原,不留痕迹。

切面理解:用刀将西瓜分成两瓣,切开的切口就是切面;炒菜、锅与炉子共同来完成炒菜,锅与炉子就是切面。Web 层级设计中,Controller 层、Service 层、Dao 层,每一层之间也是一个切面。编程中,对象与对象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都是一个个切面。

AOP 使用场景

  • 权限控制
  • 日志存储
  • 统一异常处理
  • 缓存处理
  • 事务处理
  • ……

AOP 专业术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Advice(通知)

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在目标方法调用前执行通知
环绕通知(Around advice):在目标方法调用前后均可执行自定义逻辑
返回通知(After returning advice):在目标方法执行成功后,调用通知
异常通知(After throwing advice):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通知
后置通知(After advice):在目标方法完成(不管是抛出异常还是执行成功)后执行通知

2、JoinPoint(连接点)

就是 Spring 允许你放通知(Advice)的地方,很多,基本每个方法的前、后(两者都有也行)或抛出异常时都可以是连接点,Spring 只支持方法连接点,和方法有关的前前后后都是连接点。

Tips:可以使用连接点获取执行的类名、方法名和参数名等。

3、Pointcut(切入点)

是在连接点的基础上来定义切入点。比如在一个类中,有 15 个方法,那么就会有几十个连接点,但只想让其中几个方法的前后或抛出异常时干点什么,那么就用切入点来定义这几个方法,让切入点来筛选连接点。

4、Aspect(切面)

是通知(Advice)和切入点(Pointcut)的结合,通知(Advice)说明了干什么和什么时候(通过@Before、@Around、@After、@AfterReturning、@AfterThrowing来定义执行时间点)干,切入点(Pointcut)说明了在哪(指定方法)干,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切面定义。

5、AOP 代理

AOP Proxy:AOP 框架创建的对象,代理就是目标对象的加强。AOP 巧妙的例用动态代理优雅的解决了 OOP 力所不及的问题。Spring 中的 AOP 代理可以是 jdk 动态代理,也可以是 cglib 动态代理。前者基于接口,后者基于子类。

AOP实例

使用 AOP,首先需要引入 AOP 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op</artifactId>
</dependency>

在使用GetMapping注解切入切面

@Aspect
@Component
@Order(0)
public class LogAdvice {
    // 定义一个切点:所有被GetMapping注解修饰的方法会织入advice
    @Pointcut("@annotation(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private void logAdvicePointcut() {}

    // Before表示logAdvice将在目标方法执行前执行
    @Before("logAdvicePointcut()")
    public void logAdvice(){
        // 这里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写任何处理逻辑
        System.out.println("get请求的advice触发了");
    }
}

自定义注解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public @interface PermissionAnnotation{
}

切面实现

@Aspect
@Component
@Order(1)
public class PermissionFirstAdvice {

    // 定义一个切面,括号内写入第1步中自定义注解的路径
    @Pointcut("@annotation(com.mu.demo.annotation.PermissionAnnotation)")
    private void permissionCheck() {
    }

    @Around("permissionCheck()")
    public Object permissionCheckFirst(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第一个切面===================:"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获取请求参数,详见接口类
        Object[] objects = joinPoint.getArgs();
        Long id = ((JSONObject) objects[0]).getLong("id");
        String name = ((JSONObject) objects[0]).getString("name");
        System.out.println("id1->>>>>>>>>>>>>>>>>>>>>>" + id);
        System.out.println("name1->>>>>>>>>>>>>>>>>>>>>>" + name);

        // id小于0则抛出非法id的异常
        if (id < 0) {
            return JSON.parseObject("{\"message\":\"illegal id\",\"code\":403}");
        }
        return joinPoint.proceed();
    }
}

Controller中使用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value = "/permission")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value = "/check", method = RequestMethod.POST)
    // 添加这个注解
    @PermissionsAnnotation()
    public JSONObject getGroupList(@RequestBody JSONObject request) {
        return JSON.parseObject("{\"message\":\"SUCCESS\",\"code\":200}");
    }
}

有人会问,如果我一个接口想设置多个切面类进行校验怎么办?这些切面的执行顺序如何管理?
很简单,一个自定义的AOP注解可以对应多个切面类,这些切面类执行顺序由@Order注解管理,该注解后的数字越小,所在切面类越先执行

AOP相关注解

@Pointcut

@Pointcut 注解,用来定义一个切点,即上文中所关注的某件事情的入口,切入点定义了事件触发时机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 定义一个切面,拦截 com.itcodai.course09.controller 包和子包下的所有方法
     */
    @Pointcut("execution(* com.mutest.controller..*.*(..))")
    public void pointCut() {}
}

execution表达式:
execution(<修饰符模式>?<返回类型模式><方法名模式>(<参数模式>)<异常模式>?)
以 execution(* * com.mutest.controller….(…))) 表达式为例:
第一个 * 号的位置:表示返回值类型,* 表示所有类型。
包名:表示需要拦截的包名,后面的两个句点表示当前包和当前包的所有子包,在本例中指 com.mutest.controller包、子包下所有类的方法。
第二个 * 号的位置:表示类名,* 表示所有类。
(…):这个星号表示方法名, 表示所有的方法,后面括弧里面表示方法的参数,两个句点表示任何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nnotation() 表达式:
1.annotation() 方式是针对某个注解来定义切点,比如我们对具有 @PostMapping 注解的方法做切面,可以如下定义切面:

@Pointcut("@annotation(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PostMapping)")
public void annotationPointcut() {}

2.然后使用该切面的话,就会切入注解是 @PostMapping 的所有方法。这种方式很适合处理 @GetMapping、@PostMapping、@DeleteMapping不同注解有各种特定处理逻辑的场景。
3.还有就是如上面案例所示,针对自定义注解来定义切面。

@Pointcut("@annotation(com.example.demo.PermissionsAnnotation)")
private void permissionCheck() {}

@Around

@Around注解用于修饰Around增强处理,Around增强处理非常强大,表现在:
1.@Around可以自由选择增强动作与目标方法的执行顺序,也就是说可以在增强动作前后,甚至过程中执行目标方法。这个特性的实现在于,调用ProceedingJoinPoint参数的procedd()方法才会执行目标方法。
2.@Around可以改变执行目标方法的参数值,也可以改变执行目标方法之后的返回值。

Around增强处理有以下特点:
1.当定义一个Around增强处理方法时,该方法的第一个形参必须是ProceedingJoinPoint类型(至少一个形参)。在增强处理方法体内,调用ProceedingJoinPoint的proceed方法才会执行目标方法:这就是@Around增强处理可以完全控制目标方法执行时机、如何执行的关键;如果程序没有调用ProceedingJoinPoint的proceed方法,则目标方法不会执行。
2.调用ProceedingJoinPoint的proceed方法时,还可以传入一个Object[ ]对象,该数组中的值将被传入目标方法作为实参——这就是Around增强处理方法可以改变目标方法参数值的关键。这就是如果传入的Object[ ]数组长度与目标方法所需要的参数个数不相等,或者Object[ ]数组元素与目标方法所需参数的类型不匹配,程序就会出现异常。

@Around功能虽然强大,但通常需要在线程安全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如果使用普通的Before、AfterReturning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使用Around了。如果需要目标方法执行之前和之后共享某种状态数据,则应该考虑使用Around。尤其是需要使用增强处理阻止目标的执行,或需要改变目标方法的返回值时,则只能使用Around增强处理了。

@Before

@Before 注解指定的方法在切面切入目标方法之前执行,可以做一些 Log 处理,也可以做一些信息的统计,比如获取用户的请求 URL 以及用户的 IP 地址等等,这个在做个人站点的时候都能用得到,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下面代码:

@Aspect
@Component
@Slf4j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之前执行该方法
     * @param joinPoint jointPoint
     */
    @Before("pointCut()")
    public void do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
        log.info("====doBefore方法进入了====");

        // 获取签名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 获取切入的包名
        String declaringTypeName = signature.getDeclaringTypeName();
        // 获取即将执行的方法名
        String funcName = signature.getName();
        log.info("即将执行方法为: {},属于{}包", funcName, declaringTypeName);

        // 也可以用来记录一些信息,比如获取请求的 URL 和 IP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attributes =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ContextHolder.getRequestAttributes();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attributes.getRequest();
        // 获取请求 URL
        String url = request.getRequestURL().toString();
        // 获取请求 IP
        String ip = request.getRemoteAddr();
        log.info("用户请求的url为:{},ip地址为:{}", url, ip);
    }
}

JointPoint 对象很有用,可以用它来获取一个签名,利用签名可以获取请求的包名、方法名,包括参数(通过 joinPoint.getArgs() 获取)等。

@After

@After 注解和 @Before 注解相对应,指定的方法在切面切入目标方法之后执行,也可以做一些完成某方法之后的 Log 处理。

@Aspect
@Component
@Slf4j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 定义一个切面,拦截 com.mutest.controller 包下的所有方法
     */
    @Pointcut("execution(* com.mutest.controller..*.*(..))")
    public void pointCut() {}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之后执行该方法
     * @param joinPoint jointPoint
     */
    @After("pointCut()")
    public void doAfter(JoinPoint joinPoint) {

        log.info("==== doAfter 方法进入了====");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String method = signature.getName();
        log.info("方法{}已经执行完", method);
    }
}

@AfterReturning

@AfterReturning 注解和 @After 有些类似,区别在于 @AfterReturning 注解可以用来捕获切入方法执行完之后的返回值,对返回值进行业务逻辑上的增强处理,例如:

@Aspect
@Component
@Slf4j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返回后执行该方法,可以捕获返回对象或者对返回对象进行增强
     * @param joinPoint joinPoint
     * @param result result
     */
    @AfterReturning(pointcut = "pointCut()", returning = "result")
    public void doAfterReturning(JoinPoint joinPoint, Object result) {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String classMethod = signature.getName();
        log.info("方法{}执行完毕,返回参数为:{}", classMethod, result);
        // 实际项目中可以根据业务做具体的返回值增强
        log.info("对返回参数进行业务上的增强:{}", result + "增强版");
    }
}

需要注意的是,在 @AfterReturning 注解 中,属性 returning 的值必须要和参数保持一致,否则会检测不到。该方法中的第二个入参就是被切方法的返回值,在 doAfterReturning 方法中可以对返回值进行增强,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做相应的封装。

@AfterThrowing

当被切方法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时,会进入 @AfterThrowing 注解的方法中执行,在该方法中可以做一些异常的处理逻辑。要注意的是 throwing 属性的值必须要和参数一致,否则会报错。该方法中的第二个入参即为抛出的异常。

@Aspect
@Component
@Slf4j
public class LogAspectHandler {
    /**
     * 在上面定义的切面方法执行抛异常时,执行该方法
     * @param joinPoint jointPoint
     * @param ex ex
     */
    @AfterThrowing(pointcut = "pointCut()", throwing = "ex")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able ex) {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String method = signature.getName();
        // 处理异常的逻辑
        log.info("执行方法{}出错,异常为:{}", method, ex);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