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Switch

 

NGN是三网融合的产物。在向NGN演进的过程中,网络发展的趋势是统一的IP核心网分层结构开放接口。软交换体系是目前备受推崇的一种NGN演进方案,是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它通过优化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软交换定位于NGN的控制层,是NGN的核心技术。

1. 统一的IP核心网

NGN采用统一的IP核心网结构,从上到下由业务层控制层媒体层接入层四层构成。应用服务器位于业务层,负责提供增值业务和管理功能;软交换在控制层,负责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和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是NGN的核心控制设备;网关在媒体层,负责用户送来的信息与IP网上传送格式的转换;电信网(有线/无线)、有线电视网在接入层,都将作为接入网存在。

软交换是NGN的核心设备,它独立于接入网,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软交换是SCN和IP网协调的中心,通过对各种网关(如:SG和MG)的控制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的融合。

2. 分层结构

传统网关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过于复杂,导致了可扩展性差且没有故障保障机制,于是业界提出了网关分解的概念。传统的网关被分解成三部分:媒体网关(MG)负责媒体变换以及SCN和IP两侧通路的连接;信令网关(SG)负责信令转换,只是进行SCN信令的底层转换,即从TDM电路方式转换成IP网传送方式,并不改变其应用层消息;软交换负责根据收到的信令,控制媒体网关的连接建立和释放。软交换才真正对信令消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应用层的互通变换。软交换还控制资源,负责认证和网络安全,是整个系统的控制者。软交换又称为呼叫代理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网关分离导致出现了新的协议标准。软交换和MG之间的接口A采用Megaco(又称为H.248)或MGCP,软交换和SG之间的接口B采用Sigtran。软交换中有Megaco协议栈和Sigtran协议栈;MG中有Megaco协议栈;SG中IP侧是与软交换中一致的Sigtran协议栈,SCN侧是SS7协议栈。

3. 开放接口

软交换是开放、分层的体系结构,层间有开放的API接口。这样,某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一方面,软交换与下层的接口是协议API,融合了IP网中的多种协议。如:SIP、H.323、Megaco、ISUP/IP等。另一方面,软交换与上层的接口是应用API,对于业务的提供者和第三方开发者是可编程的。软交换真正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业务分离。

目前,国际上关于开放API的研究主要有Parlay API、JAIN API和OSA。
Parlay API属于应用API;
JAIN API包括应用API和协议API(SIP、MGCP、H.323、TCAP、ISUP、INAP/AIN、MAP等);
OSA属于应用API,侧重于移动终端的服务。
最新的研究趋势表明,三者正趋于融合。

------------------------------------------------------------------------------------------------------------------------------------

(转载)

在软交换的体系中,通过信令网关进行SCN侧No.7信令和IP侧的SIGTRAN适配层协议的转换,实现No.7信令在IP网的传送,从而达到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它主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对在SCN(电路交换网)中传输的信令进行适配,以便使信令能够以分组的形式传送到MGC,反之对来自MGC的信令进行转换,将以IP分组形式发送到SG的信令进行转换,以便在SCN中进行传输。

1. SS7与IP互通的方式

SS7与IP互通主要有两种方式,相应地SG分别作为信令转发点和信令代理点使用。

(1)窄带No.7信令网与基于IP的No.7信令网的互通:这种互通方式是把IP网中节点看作 No.7信令网的一个节点,分配No.7信令点编码,只是No.7信令链路层与窄带No.7信令链路层不同,采用的是基于IP的链路层。IP网中的节点具有MTP3的功能。此时的信令网关作为一个信令转发点(STP),其好处在于对于SG的组网方式比较简单,SG只作为一个链路层的中继(无MTP3)或信令转接点(有MTP3),对SG在SS7侧和IP侧的路由寻址能力的要求都不高。但其缺点在于虽然组网方式简单,且降低了SG功能要求和复杂度,却是以增加IP网的信令节点的复杂度为代价的。

No.7信令与IP信令的互通:此种互通方式是在IP网中传送信令但不再采用No.7信令网的方式传递信令,而是在SG完成MTP3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由IP和它的适配层完成对高层信令的传递。在这种情况下,IP网中的节点不具有MTP3的功能,所以需要用到M3UA协议。在这种互通方式中,IP网中的信令节点可以分配独立的信令点编码,也可以不必为每个IP网中的信令节点分配信令点编码,即可以用SG的信令点编码来代表IP域中的所代理的信令节点,并由SG根据相关的路由关键词来完成对消息的选路。此时的信令网关作为一个信令代理。

上面两种互通方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IP网中的节点是否具有MTP3的功能,如果具有MTP3的功能,则此节点就可以看作是No.7信令网中的一个节点。虽然存在着两种互通方式,但都是通过SG来完成的。

2. 信令网关组网方式

http://tech.techweb.com.cn/archiver/tid-215035.html

 

NGN/软交换协议归类


  • 国际软交换协会(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已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软交换标准草案,并颁布了一些标准,目前ISC、ITU-T、IETF等国际组织正在合作制订并完善相关的协议和标准。

  • 呼叫控制协议:包括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SIPH.323;ISUP、TUP;Q.931、QSIG。
  • 传输控制协议:包括 SIGTRAN;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TCAP、SCCP;IUA、M3UA;MTP3;RTP、RTCP;TCP、UDP;IPATM

  • 业务应用协议:包括ParLay;JAIN;INAP;MAP;LDAP;RADIUS。

ParLay协议是ParLay工作组制定、由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发布的开放业务接入的应用编程接口

  • 维护管理协议:包括SNMP和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


应用协议
信令传输协议
SIGTRAN
M3UA/M2UA/SCTP/IP
H.248
UDP/IP SCTP/IP TCP/IP
MGCP
UDP/IP
MGCP H.248
UDP/IP
MGCP
UDP/IP
MGCP
UDP/IP
SIP
UDP/IP
H.323
UDP/IP TCP/IP
SIP
UDP/IP
SS7
MTP
SIP
UDP/IP
H.323
UDP/IP TCP/IP
MML CORBA
-
FTP FTAM
TCP/IP

  • 以SIP协议为核心的互连构架
  • CSCF类似电路域MSC的信令控制部分
  • 外挂AS
  • IMS独立于各种接入网


  •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 ,保存用户信息
  • AppServer实现各种增值服务
  • MGCF控制IMS媒体网关
  • BGCF具有支持PSTN与PS域之间的呼叫的功能
  • MRFC控制MRFP的媒体流资源




IMS和 软交换的体系异同 :
  • 基本技术都是基于IP分组网络,都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大部分的协议都是相似或者完全相同的;许多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甚至是可以通用的
  • 总体区别主要是在网络构架上,软交换体系侧重于主从控制(MGC/MG),需利用和继承PSTN的接入网络,以方便过渡。而IMS可在系统/终端侧统一采用基于IP承载网的SIP协议,体现出与接入网的独立性,并天生支持移动性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 QoS保障机制 。

IMS和SS的具体区别:
  • 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IMS进一步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功能细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接入网关控制功能(AGCF)、媒体资源控制功能(MRCF)、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位于核心的CSCF又细化为代理CSCF(P-CSCF)、服务CSCF(S-CSCF)、查询CSCF(I-CSCF)。
  • 基本呼叫和PSTN类的补充业务逻辑集成在SS自身实现 , IMS本身不再集成任何业务逻辑 ,而采用了统一的业务控制ISC接口与外挂的应用服务器互连,实现业务应用的独立性和完全互通性。PSTN呼叫由模拟子系统(PES/PSS)应用服务器提供





窄带/宽带软交换概念:
  • 软交换概念从固网中提出,是下一代网络中的呼叫、会话控制技术,一般分为窄带软交换和宽带软交换。窄带软交换主要用于窄带的话音业务,宽带软交换主要用于宽带 多媒体业务。
  • 在固网中,窄带软交换技术是指软交换机采用H.248协议或MGCP协议对各种网关进行控制,包括中继网关TG(Trunk Gateway)、接入网关AG(Access Gateway)和综合接入设备IAD(integrate Access Device),它们分别负责用户接入和与PSTN互通;
  • WCDMA移动网络中,窄带软交换技术是指R4版本中定义的MSC Server采用扩展的H.248对媒体网关MGW进行控制。
  • 在固网中,宽带软交换技术是指各种SIP(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服务器根据SIP协议进行呼叫控制的技术。
  • 在WCDMA移动网中,宽带软交换是指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的各种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根据SIP协议完成核心的呼叫控制功能。CSCF的种类包括P-CSCF(Proxy-CACF,代理CSCF)、I-CSCF(Interrogating CSCF,查询CSCF)和S-CSCF(Serving CSCF,服务CSCF) ,本质上它们都是SIP服务器,处理SIP信令。其业务承载由WCDMA的分组域的SGSNs(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以及无线接入网完成。

NGN、软交换与IMS的关系:
  • NGN是指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宽带和具有Qos支持能力的传送技术,业务相关功能与底层传送相关技术之间相互独立,能够让用户自由接入不同的业务提供商,能够支持通用移动性,从而向用户提供一致的和能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业务。NGN采用分层结构,包括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以及用户终端,能提供多种业务类型有语音、数据、多媒体等
  • 软交换可以理解为一种分层、开放的NGN体系结构,是NGN核心控制层技术之一。软交换实际上是“控制”,而非“交换”,因为“交换”更多体现在承载层,所以“软交换网是下一代话音网或下一代分组通信网”的说法更贴切。以控制和承载分离为基本特征的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定位是在一个基于IP技术的网络上提供传统的长途等5类语音业 务, 受到终端能力、QoS、安全以及业务接口标准化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 IMS以其业务、控制、承载完全分离的水平架构,集中的用户属性和接入无关等特性,一方面解决了目前软交换技术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用户移动性支持、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另一方面,其接入无关性,也使得IMS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演进的基础。在无线接入技术方面,IMS除了GSM/GPRS 和WCDMA之外,WLAN通过SIPProxy也可以接入。此外,固定网络的 LAN和xDSL接入技术也可以接入到IMS。

结论:

从标准化和技术成熟度来看,基于软交换构建固定的NGN更为现实,难度也较小;从技术趋势来看,开放与融合程度更高的IMS系统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固定与移动融合的趋势,更有前途。可以说基于软交换的网络只是NGN发展的初级阶段,而IMS是NGN发展的高级阶段。

窄带业务以 软交换 为主, 多媒体 的业务以 IMS 为主,两者是重叠方式,将长期共存,但从长远来看,IMS将 融合 软交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