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常见的对象类型简述(DO、BO、DTO、VO、AO、PO)

概念及理解
这些概念用于描述对象的类型;由于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程序的世界就是各个对象之间的“交互”;在交互的工程中会存在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中所拥有(关注)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PO(Persistant Object) 持久对象
用于表示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映射成的 java 对象。PO 仅仅用于表示数据,没有任何数据操作。通常遵守 Java Bean 的规范,拥有 getter/setter 方法。

可以理解是一个PO就是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可以理解某个事务依赖的原始数据;好处是可以将一条记录最为一个对象处理,可以方便转化为其他对象

通常对应数据模型 ( 数据库 ), 本身还有部分业务逻辑的处理。可以看成是与数据库中的表相映射的 java 对象。最简单的 PO 就是对应数据库中某个表中的一条记录,多个记录可以用 PO 的集合。 PO 中应该不包含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

BO(Business Object) 业务对象
封装对象、复杂对象,里面可能包含多个类
主要作用是把业务逻辑封装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的对象。

用于表示一个业务对象。BO 包括了业务逻辑,常常封装了对 DAO、RPC 等的调用,可以进行 PO 与 VO/DTO 之间的转换。BO 通常位于业务层,要区别于直接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层:BO 提供了基本业务单元的基本业务操作,在设计上属于被服务层业务流程调用的对象,一个业务流程可能需要调用多个 BO 来完成。

比如一个简历,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关系等等。
我们可以把教育经历对应一个PO,工作经历对应一个PO,社会关系对应一个PO。
建立一个对应简历的BO对象处理简历,每个BO包含这些PO。
这样处理业务逻辑时,我们就可以针对BO去处理。

VO(Value Object) 表现对象
前端界面展示;value object值对象;ViewObject表现层对象;主要对应界面显示的数据对象。对于一个WEB页面,或者SWT、SWING的一个界面,用一个VO对象对应整个界面的值;对于Android而言即是activity或view中的数据元素。

用于表示一个与前端进行交互的 java 对象。有的朋友也许有疑问,这里可不可以使用 PO 传递数据?实际上,这里的 VO 只包含前端需要展示的数据即可,对于前端不需要的数据,比如数据创建和修改的时间等字段,出于减少传输数据量大小和保护数据库结构不外泄的目的,不应该在 VO 中体现出来。通常遵守 Java Bean 的规范,拥有 getter/setter 方法。

DTO(Data Transfer Object) 数据传输对象
前端调用时传输;也可理解成“上层”调用时传输;
比如我们一张表有100个字段,那么对应的PO就有100个属性。但是我们界面上只要显示10个字段,客户端用WEB service来获取数据,没有必要把整个PO对象传递到客户端,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只有这10个属性的DTO来传递结果到客户端,这样也不会暴露服务端表结构.到达客户端以后,如果用这个对象来对应界面显示,那此时它的身份就转为VO.

用于表示一个数据传输对象。DTO 通常用于不同服务或服务不同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DTO 与 VO 概念相似,并且通常情况下字段也基本一致。但 DTO 与 VO 又有一些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设计理念上的,比如 API 服务需要使用的 DTO 就可能与 VO 存在差异。通常遵守 Java Bean 的规范,拥有 getter/setter 方法

DAO(Data access object) 数据访问对象
这个大家最熟悉,和上面几个O区别最大,基本没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和必要.,主要用来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它可以把POJO持久化为PO,用PO组装出来VO、DTO;

用于表示一个数据访问对象。使用 DAO 访问数据库,包括插入、更新、删除、查询等操作,与 PO 一起使用。DAO 一般在持久层,完全封装数据库操作,对外暴露的方法使得上层应用不需要关注数据库相关的任何信息。

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 简单java对象
一个POJO持久化以后就是PO;直接用它传递、传递过程中就是DTO;直接用来对应表示层就是VO。

举个例子:
事情:统计研发部门中的季度绩效(暂定以工程师填写的为准,当然实际上大部分不是)
过程:CTO发布统计绩效请求(附带要求:每个人对应的绩效等级)->各个组(也可以是子部门)负责人发布统计绩效请求(每个对应的绩效等级,并将绩效分为了3个方面)->每位开发工程师统计自己绩效(自身各个方面);
可以从例子中看到:每个责任人要求都不同;
对于CTO,他需要知道的是该季度所用员工的绩效等级;这里可以认为VO:员工姓名、绩效等级;
开发工程师:需将本人这个季度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列出来:员工姓名、绩效等级、A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B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C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D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E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F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E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此处可认为是PO:员工姓名、绩效等级、A方面表现内容、A方面等级….E方面表现内容、E方面等级;
然后开发工程师将员工姓名、绩效等级、A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B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C方面表现内容及等级内容传递给小组负责人;此处传递的对象就是DTO
小组负责人:从开发工程师中获取到数据后,经过评定,然后得出员工姓名、绩效等级、原因;此处的评定,可以理解为BO;

 

 

分层领域模型规约:

 DO(Data Object):此对象与数据库表结构一一对应,通过 DAO 层向上传输数据源对象。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输对象,Service 或 Manager 向外传输的对象。

 BO(Business Object):业务对象,由 Service 层输出的封装业务逻辑的对象。

  AO(ApplicationObject):应用对象,在Web层与Service层之间抽象的复用对象模型, 极为贴近展示层,复用度不高。

  VO(View Object):显示层对象,通常是 Web 向模板渲染引擎层传输的对象。

 Query:数据查询对象,各层接收上层的查询请求。注意超过 2 个参数的查询封装,禁止

使用 Map 类来传输。

最难理解的是BO,大致这么理解:

BO这个对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的对象。

比如一个简历,有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关系等等。

我们可以把教育经历对应一个PO,工作经历对应一个PO,社会关系对应一个PO。

建立一个对应简历的BO对象处理简历,每个BO包含这些PO。这样处理业务逻辑时,我们就可以针对BO去处理。

------------------------------------------------------------------------------------------------------------------------------------------------------

大致的示例代码:

Controller层

public List<UserVO> getUsers(UserQuery userQuery);

此层常见的转换为:DTO转VO

Service层、Manager层

// 普通的service层接口

 List<UserDTO> getUsers(UserQuery userQuery);

然后在Service内部使用UserBO封装中间所需的逻辑对象

// 来自前端的请求

 List<UserDTO> getUsers(UserAO userAo);

此层常见的转换为:DO转BO、BO转DTO

DAO层

List<UserDO> getUsers(UserQuery userQuery);

------------------------------------------------------------------------------------------------------------------------------------------------------

三、各种对象该怎么转换?
 

那么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各种对象转换该怎么办呢?

常见的写一个转换方法,然后手动调用get/set方法,属性太多非常痛苦,容易遗漏或者重复,而且效率非常低下。

 

推荐两种方式:

(1)一种是通过IDEA插件实现快速自动生成转换代码.

如Generate All setters插件,参见https://blog.csdn.net/w605283073/article/details/89163627

定义好参数和返回值,使用快捷方式可以轻松生成转换的代码。

(2)一种是通过第三方转换库来转换。

Apache org.apache.commons.beanutils.PropertyUtils.copyProperties
Apache org.apache.commons.beanutils.BeanUtils.copyProperties
Spring org.springframework.beans.BeanUtils.copyProperties
Cglib BeanCopier
Dozer
orika

对应的maven依赖(已经给出了maven地址,建议用最新版本)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commons-beanutils/commons-beanutils -->
<dependency>
    <groupId>commons-beanutils</groupId>
    <artifactId>commons-beanutils</artifactId>
    <version>1.9.3</version>
</dependency>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org.springframework/spring-beans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eans</artifactId>
    <version>5.1.6.RELEASE</version>
</dependency>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cglib/cglib -->
<dependency>
    <groupId>cglib</groupId>
    <artifactId>cglib</artifactId>
    <version>3.2.11</version>
</dependency>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net.sf.dozer/dozer -->
<dependency>
    <groupId>net.sf.dozer</groupId>
    <artifactId>dozer</artifactId>
    <version>5.5.1</version>
</dependency>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ma.glasnost.orika/orika-core -->
<dependency>
    <groupId>ma.glasnost.orika</groupId>
    <artifactId>orika-core</artifactId>
    <version>1.5.4</version>
</dependency>

 

从效率来讲,读过其他文章,综合而言cglib应该最高,其次是orika。

因为

cglib用的是asm,直接操作内存对象的字节码增强技术。

orika用的是javassist, 通过动态字节码生成实现对象转换。

 

具体用法在这里就不介绍了,需要的话去官网看看文档也可以去github看下demo。

我的看法:

第二种代码实现对象转换简洁并且功能强大,但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第一种写转换方法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对象属性改变可以直观反映到代码上,也可以避免因为粗心和增删属性等出现的莫名其妙的错误。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