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孩子,她的很多数学解答我其实给她了,但是她就认为老师的才对,我教授的方法再简洁也不对。在孩子的世界观中,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标准答案思维的冲突。
什么是标准答案思维方式呢?简单说,就是:
第一,认为所有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第二,认为权威掌握了标准答案。
第三,认为学习的方法就是让掌握了标准答案的人告诉你。
这三点,就是标准答案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在我们讲到的所有坏习惯中,标准答案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危害最大的。因为其他的好些坏习惯,都是标准答案思维方式引起的。
比如说,被动学习这个坏习惯,就是标准答案思维方式引起的。既然学校教的是标准答案,而且老师掌握着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只需要被动学习就行了,你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坐好,让老师把标准答案装到你脑子里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思维就不够灵活,不喜欢接受特殊的知识。不喜欢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喜欢超出常规。
又比如说,害怕出错这个坏习惯,也跟标准答案思维方式有关。既然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那么跟标准答案不一样就是错误,就是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你就不敢大胆尝试,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的答案。
既然标准答案思维方式是危害最严重的坏习惯,在历史中有个特别实际的故事。
一次,哥本哈根大学出了一道物理试题:“如何用一只气压计测量摩天大楼的高度?”正常物理系的学生肯定会用每升高100米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来反算大楼的高度。
一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把一根绳子系在气压计上,将气压计从大楼的天台放到地面。绳子的长度加上气压计的长度就是大楼的高度。
这个答案让教授非常恼火,他判这个学生不及格。学生不服,于是学校派了一个独立仲裁员处理这件事情。
仲裁员裁定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没有用到什么物理学知识。他要求这个学生在6分钟的时间内给出一个明确利用了物理学知识的答案。开始的5分钟里,学生低头沉思。仲裁员提醒他时间快到了,他却表示自己已经有了好几个答案,只是没想好到底用哪个。再次催促之后,他开口了。
第一,可以将气压计从房顶上扔下去,计算气压计到达地面的时间,然后用自由落体公式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第二,如果天气晴朗,先测量气压计的长度,再测量它直立时影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大楼的影子有多长,最后通过比例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第三,在气压计的一端系上一小段绳子,先在地面、然后在房顶上做单摆运动。大楼高度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得到。
第四,用气压计分别测量地面和房顶的气压,通过气压差算出大楼的高度。这个显然是老师希望得到的答案。
不过,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去找大楼的看门人,对他说:“告诉我这座大楼有多高,我就把这个气压计送给你。”
这个给出一连串奇思妙想的学生就是玻尔。正是这种开放性的思维使玻尔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创新,成为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你有没有观察到,学校里的所谓知识型的学霸,在职场上不一定表现很好?这就是因为,学校里的这种学霸,擅长的是解决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在职场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带着标准答案思维方式的学霸,面对职场往往会有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还是建议你学习波尔,有超出常规的思维,你人生的学习方法也是自己摸索为佳。
我国明代的徐霞客,以一生的跋山涉水、探险游记闻名于世。尽管他身处那个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时代,却凭借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撰写了《徐霞客游记》这部伟大的地理著作。他在那个时代就没有追求大家都去考取的功名利禄,没有追求人生的“标准答案”。相比名利和仕途,徐霞客选择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种追求自由、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在当时乃至今天都颇具启发性:请不要追求标准化,个性化和去中心化本来就是进化多样性的意义,这个意义同样适用于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