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Kit: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系统用于有效监护患者
摘要
MediKit ‐ 一种物联网医疗系统,专为患者、医院和护理中心开发,用于定期监测健康状况,并检查患者是否已服用 prescribed 药物。该 proposed system 在实时基础上监控患者的 vital 指标,如脉搏率和体温。医生将利用这些信息远程诊断 患者并开具最佳药物剂量。此外,MediKit 系统除了收集数据外,还能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对于所提出的系统,作者使用了 蓝牙技术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以及云服务平台进行归档与分析。存储在云上的信息可通过移动应用由医生进行监督。
该移动应用还支持根据医生处方在药盒中进行药物调度。据作者所知,所开发的综合系统与传统医疗实践及其他讨论的电子健 康解决方案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和以服务为导向的特点。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IoT);传感器技术;智能医疗系统
引言
物联网(IoT)通过无线连接各种智能物体,将互联网扩展到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将对我们生活和与智能设备互动的方 式带来重大改变[1]。计算时代的新浪潮将超越传统桌面领域。
与以往的自动化技术相比,物联网已成为一种颠覆性技术, 能够实现人与物连接的高度集成。物联网在许多领域的普及 迅速,这些领域需要使用智能物体来提高生活质量,并通过 降低能源成本、优化劳动力或预防性维护来提升盈利能力。
物联网应用已超越传统的机器对机器(M2M)场景,影响了 包括智慧城市与建筑、智慧农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物 流等在内的全新商业领域。互联物体定期收集数据,分析以 生成知识,并启动所需操作。物联网通常被认为是将物体连 接到互联网,并利用该连接实现对物体的控制或远程监控[2]。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面的智能经济高效工作模型,以解决物联 网在医疗应用领域的挑战。目前,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 及对即时预防性护理的需求,使护理中心和医院的责任大幅 增加。许多国家正在通过减少医院床位数量并推广家庭医疗 保健来进行医院重组,这有望在强调质量的同时改善医疗成 本。这一趋势依赖于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增加智能功能, 这些传感器所提供的数据、嵌入式计算资源(微型传感器节点、 NodeMCU、生物植入设备)、具有定制组合网络的无线技 术(蓝牙、Zigbe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用于归档、调 度和处理工作负载结果以实现准确诊断的网页或云服务。
一个物联网启用的医疗保健系统不仅可以监测患者的实时生 命体征,还可以在以下领域提供服务:人员追踪、生物医学 设备、药物剂量、库存控制以及临床恶化的早期检测。此外, 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决策过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系统 会借助高效的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安全分配和预测算法模 型。[3]讨论了物联网兴起的原因以及使用物联网的应用设计。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问题在于人们没有时间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或跟踪正在进行的治疗进展。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让 设备能够自主收集信息,而无需任何人为干预。医疗保健中 的物联网应用需要满足五个关键特征——稳定性、连续性、 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通过采用智能医疗系统,可以对诊 断和治疗做出准确且及时的决策,从而避免宝贵时间的不必 要浪费。智能医疗系统的理念是为任何人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2. 现有的智能医疗系统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融入,医疗保健行业已发 展为电子健康,以解决缩短医疗服务延迟的问题诊断程序和治疗,追踪患者记录,通过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更 新处方。电子健康的新范式是将移动技术与传感和网络基础 设施结合,实现上下文感知环境。2014年全球电子健康市场 价值为854.4亿美元,预计到2022[4]将达到3080亿美元。该 报告还强调关键细分领域,如电子健康诊断在未来七年将增 长15%,移动健康市场到2022年将增长24%。这表明智能医 疗系统市场将实现更高增长。
需要面向未来的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自监控和自维护的 集中式医疗链提供全天候服务,减少医疗错误,并更快地访 问患者生命体征和病历。本节讨论了为实现智能医疗系统而 提出的各种架构框架和拓扑结构。
[5]提出了一种名为BCEP护理的智能医疗保健架构框架, 该框架基于复杂事件分割和聚类算法,旨在提升大规模基于 物联网的医疗应用的性能。所述研究工作旨在降低复杂性, 并优化事件处理,以实现实时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相较于 Esper模型具有优势。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分解CEP并 生成多个子事件,2)确定子事件之间的相关性,3)利用聚 类算法消除重复并实现工作负载均衡。
[6]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 络(WSN)和智能手机的智能医院系统(SHS),三者通过 CoAP/6LoWPAN/REST网络基础设施相互协作。该研究能 够实时采集危重患者生理参数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S HS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1)增强型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 网络——支持所有核心功能的基础架构,即混合传感网络( HSN);2)物联网智能网关——负责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 管理和服务执行;3)用户界面——通过网页浏览器实现授权 用户访问,支持固定工作站和移动服务。本文引入物联网医 疗(IOT HEALTHCARE),以改进患者监测与诊断,推动 向疾病预防与早期检测转变,并满足对健康状况进行强化监 测的需求。物联网医疗的实施分为五个关键特征:稳定性、 连续性、保密性、可靠性和效率,这些特征必须应用于智能 医疗系统,以确保物联网特性的可靠性。
[7]讨论了物联网作为智能医疗系统的智能协作安全模型, 该系统集成了可穿戴设备、环境辅助生活(AAL)智能和大 数据等相关技术。环境辅助生活(AAL)通过基于自动化、 安全性、控制和通信的模块化架构,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 医疗保健问题,从而为老年人、护理人员、医生和家庭成员提 供高效的服务。移动健康物联网(m‐IoT)利用6Lo WPAN集成移动计算、医疗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其应用包括 血糖水平的监测。
本文介绍了两种用于医疗应用的移动云支持的体感传感 器:1. 可吞咽微型设备——可穿戴胶囊内窥镜(WCE),用 于检查胃肠道,其中图像帧被传输到云进行进一步处理,以 增强诊断功能;2. 用于持续长期监测心电图的可穿戴设备通过Ag‐Ag/Cl电极和红外传感器获取心电图(ECG)和光电 容积脉搏波图(PPG),并进一步利用云存储资源。
[9]在医疗应用中采用雾计算,利用物理设备与云之间的网络 组件来执行特定逻辑。该系统的优点包括:i. 降低延迟,ii. 提高隐私性,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向云的传播,iii. 提高性能,iv. 降低带宽需求,因为原始数据经过过滤、分析、预 处理或压缩,v. 提高可扩展性,因为本地计算减轻了集中式 资源的负载,vi. 增强系统可靠性,以及 vii. 实现基于上下文 的决策并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3. proposed system
3.1. proposed system 的特点
proposed system 包含以下功能,如图1所示。a. 对患 者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及对危及生命的事件进 行早期检测或诊断。b. 医生使用的移动应用,用于监控患者 生命体征,并在其超出特定阈值时接收通知。c. 检查患者是 否按时服用了处方药物。d. 监控在预定时间从MediKit中取 药的情况。e. 向护理人员和医生发送医疗警报。f. 生成药物 消耗的在线报告。g. 生成代表患者生命体征统计数据的实时 可视化图表。
h. 通过移动应用发送配置数据(处方用药时间表)来编程药品盒。
3.2. 可穿戴设备
proposed system 旨在确保患者在任何可能的时间都由医生 进行管理,以便适当维护其健康状况。已开发出一种可穿戴 设备,该设备与脉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至 Arduino Nano,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通过串行通信与Arduino相连的蓝牙将信息发送到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通过远程通信(蓝牙)接收信息,并通过Wi‐Fi或 GPRS上传至云,如图2所示。为此开发了一个多功能应用程 序,使医生能够监控患者状况,并在出现任何危险紧急情况 时采取措施。
ThingSpeak云平台用于存储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使用 MIT App Inventor为医生开发了一款移动应用,用于监控 患者的状况,并在出现危急状况时发出警报。
3.3. 智能药盒
该proposed system 还包括一个MediKit,如图3所示,可确 保患者按预定时间表服用药物。该MediKit包含节点MCU‐ 编程硬件平台、多路复用器、LED灯、蜂鸣器、复位按钮和 配置开关。
药物 pr 描述计划也称为共 通过移动应用将硬件的配置数据发送到MediKit,然后通 过NodeMCU生成的IP地址传输数据。在移动应用中配置的 周计划也会被发送到云平台,以便医生了解该计划是否被遵守。
多路复用器用于连接NodeMCU与MediKit中的LED灯。
NodeMCU内置Wi‐Fi模块。
Wi‐Fi模块被配置为MEDIKITAP,以便在局域网中生成 IP地址。通过将MEDIKITAP生成的MediKit IP地址与移动 应用配对,当配置处于开启模式时,配置数据将发送到智能 药盒。配置完成后,LED灯将在设定时间亮起,并伴随蜂鸣 器响起。
来自移动应用的配置数据通过IP地址发送到EEPROM和云平 台。配置数据与实时时间进行比对,匹配的数据将触发LE D灯亮起和蜂鸣器响动。通过按下复位按钮,药片详情已上传 至云平台,并提供Excel表格以了解个人消耗的药片数量。如 果个人或老年人未在规定时间按下复位按钮,则会向用户发 送警报/短信。
3.4. 对利益相关者的好处
proposed system 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患者、医生和制药 公司。即使医生不在患者身边,也可以随时监控患者的状况, 从而避免了医生必须亲自在场的需求。由于医生会收到有关 患者状况的通知,患者可以立即获得医生的帮助。
proposed system 通过确保患者是否按时服药,帮助患者准 确遵循医生规定的剂量。药物的调度可以是动态的,这使得 医生和护理人员能够灵活地调整剂量或药物。制药公司会收 到关于药物短缺的通知,并能及时补充药品。
4. 实施
4.1 软件工具
用于实施proposed system的软件工具包括
• Arduino IDE
• 用于开发移动应用的Android Studio和MIT App Inventor
• 用于开发云和web应用的HTML和PHP
4.2 流程图
4.2.1 可穿戴设备
下图流程图表示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的执行流程,见图4。与 Arduino Nano连接的蓝牙需要与智能手机的蓝牙进行配对。
开发了一个移动应用(用户应用)用于通过蓝牙接收数据。
智能手机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若连接了Wi‐Fi或GPRS,则 将数据发送至云。数据存储在云中,并以图形方式可视化]。
同时开发了一个移动应用(医生应用),供医生监控从云中 获取的患者状况。当体温或脉搏率升高时,系统会向护理人 员或医生发送通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2.2 智能药盒
下图流程图表示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的执行流程,如图5所示。
MediKit包含按照每周时间表排列的LED灯。医生处方或消 耗信息通过Wi‐Fi从移动应用发送到MediKit。移动应用创建 一个热点以管理MediKit的Wi‐Fi,并生成局域网的IP地址。
消耗信息通过IP地址从移动应用发送到MediKit。
所获得的数据存储在NodeMCU的EEPROM中,包括时间和 处方药信息。当EEPROM中的时间与实时时间匹配时,蜂鸣 器会响起,相应的LED灯会亮起,提醒患者服药;按下按钮 后,消耗信息将上传至云平台。如果患者未按下复位按钮, 则会向护理人员发送消息。药片计数、消耗时间和剂量均在 云端保存,并以Excel表格形式获取。
4.3 部署层
图6展示了proposed system中的部署场景。部署层由个人区域网络/ 体域网、局域网、广域网和云组成。不同网络层使用了不同的设备。
PAN/BAN:个人区域网络/体域网。该层包括连接到人体或 连接到个人区域网络的设备或传感器。所提出的智能健康监 测系统包含连接到可穿戴设备的蓝牙模块。传感器连接到可 穿戴设备。通过BLE通信,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相连。
所提出的模型包括MediKit,其由NodeMCU组成,NodeMCU会 生成自己的接入点。智能手机使用生成的IP与NodeMCU连接。处 方药数据被发送到NodeMCU并存储在EEPROM中。
局域网:proposed system 不包含局域网。
广域网:智能健康监测使用智能手机作为网关,将数据发送到云。
可以通过Wi‐Fi或GPRS连接。手机充当移动基站单元并收集数据来自多个传感设备,对其进行处理并发送到后端服务器。
MediKit单元通过智能手机使用Wi‐Fi通信与网关连接。网关 还通过NodeMCU与MediKit相连。设备与云之间的数据传 输通过网关进行。网关使用不同的协议来传输数据。
proposed system使用HTTP协议与云平台通信。
云:proposed system 使用 ThingSpeak 云平台来存储数 据并实现数据可视化。智能手机中构建的移动应用通过每个 用户唯一的 API 密钥与云进行通信。存储的数据通过云平台 中的读取 API 密钥被检索回医生应用。proposed system 还 使用名为 REACT 的服务,在患者生命体征过高时向医生发 送通知。
5. 结果
从MediKit获取的药片数量以Excel表格的形式下载,以便维 持剂量,如图7所示。
从移动应用发送到 MediKit 的定时药品处方 在 Web 应用中获取的内容如图8所示。
患者消耗的药片连同日期一起发送到云,以便医生核实患者是否遵循了剂量。
患者的体征数据在云平台上进行监测,并以图形化方式显示,如图10所示。
6. 优点
a. 健康统计数据监测药物、警报和用药依从性控制。 b. 紧急 和医疗管理服务。 c. 无线可识别嵌入式医疗系统。
7. 结论
成功开发了可穿戴设备,该设备能够感知并有效监测生命体 征参数,并将硬件模块(节点MCU、多路复用器、蜂鸣器、 按钮)与移动应用集成到MediKit中,每个模块均经过精心 布置,以确保合理的输出,从而保障设备的最佳运行。其次, 借助不断发展的技术,采用高度先进的硬件,智能药盒表现 出显著的稳定性且无任何偏差。因此,MediKit已成功完成 设计并通过测试。
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