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与要求
-
安全距离计算
-
标准提供了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公式为:
S=K×T+CS=K×T+C其中:
-
SS:最小安全距离(单位:毫米)
-
KK:人体接近速度(通常取 1600 mm/s)
-
TT:机器响应时间(包括安全装置触发到机器完全停止的时间,单位:秒)
-
CC:附加距离(根据安全装置类型和危险区域高度调整)
-
-
该公式考虑了人体不同部位的接近速度(如手部、腿部)和机器的响应延迟88。
-
-
防护装置类型
-
适用于光栅、安全垫、双手控制装置、安全门等防护设备。
-
需根据设备类型和危险区域特性选择合适的安全装置。
-
-
安装要求
-
防护装置应安装在危险区域外,确保人员无法绕过或跨越。
-
针对垂直或水平危险区域,需调整安全距离的附加参数(CC)8。
-
适用范围
-
适用场景
-
工业机械:如冲压机、注塑机、机床等存在运动部件危险的设备。
-
自动化产线:涉及机器人、传送带等需安全防护的区域。
-
安全防护设备设计:指导制造商合理设置防护装置的安装位置8。
-
-
适用对象
-
机械制造商:需在设计阶段遵循标准,确保安全防护符合要求。
-
安全工程师:用于现场评估和调整现有设备的安全距离。
-
认证机构:作为机械安全认证的依据之一。
-
与其他标准的关联
-
ISO 13857:涉及机械安全中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域的安全距离,与 ISO 13855 互补,但后者更关注动态响应时间的影响8。
-
ISO 12100:机械安全的通用设计原则,为 ISO 13855 提供风险评估框架8。
-
IEC 62061:功能安全标准,可与 ISO 13855 结合使用,确保安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8。
实际应用案例
以冲压机为例:
-
计算安全距离:若机器响应时间 T=0.2 sT=0.2s,附加距离 C=150 mmC=150mm,则:
S=1600×0.2+150=470 mmS=1600×0.2+150=470mm光栅需安装在距危险区域至少 470 mm 的位置。
-
验证与测试:通过模拟人体接近速度,测试光栅触发后机器是否及时停止。
注意事项
-
动态响应时间:需精确测量机器从触发到完全停止的时间,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延迟。
-
人体因素:不同身体部位接近速度不同,需根据实际场景调整参数。
-
定期维护:确保安全装置灵敏度和机器响应时间符合设计要求8。
总结
ISO 13855 是机械安全防护的核心标准,通过量化安全距离和响应时间,有效降低人员接触危险区域的风险。其适用范围涵盖机械设计、安装及安全评估,需结合其他安全标准(如 ISO 12100、IEC 62061)实现全面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