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_atomic_t

数据类型sig_atomic_t,当把变量声明为该类型会保证该变量在使用或赋值时, 无论是在32位还是64位的机器上都能保证操作是原子的, 它会根据机器的类型自动适应。

在处理信号(signal)的时候,有时对于一些变量的访问希望不会被中断,无论是硬件中断还是软件中断,这就要求访问或改变这些变量需要在计算机的一条指令内完成。通常情况下,int类型的变量通常是原子访问的,也可以认为 sig_atomic_t就是int类型的数据,因为对这些变量要求一条指令完成,所以sig_atomic_t不可能是结构体,只会是数字类型。

在linux里这样定义:

typedef int __sig_atomic_t;

另外gnu c的文档也说比int短的类型通常也是具有原子性的,例如short类型。同时,指针(地址)类型也一定是原子性的。 该类型在所有gnu c库支持的系统和支持posix的系统中都有定义。

这种类型的变量总是包括ISO类型修饰符volatile,其原因是:该变量将由两个不同的控制线程访问(比如main函数和异步执行的信号处理程序)。volatile 告诉编译器i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每次使用它的时候必须从i的地址中读取,因而编译器生成的可执行码会重新从i的地址读取数据放在k中。 而优化做法是,由于编译器发现两次从i读数据的代码之间的代码没有对i进行过操作,它会自动把上次读的数据放在k中。而不是重新从i里面读。这样一来,如果i是一个寄存器变量或者表示一个端口数据就容易出错,所以说volatile可以保证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不会出错。

#include "apue.h"

volatile sig_atomic_t    quitflag;    /* set nonzero by signal handler */

static void
sig_int(int signo)    /* one signal handler for SIGINT and SIGQUIT */
{
    if (signo == SIGINT)
        printf("/ninterrupt/n");
    else if (signo == SIGQUIT)
        quitflag = 1;    /* set flag for main loop */
}

int
main(void)
{
    sigset_t    newmask, oldmask, zeromask;

    if (signal(SIGINT, sig_int) == SIG_ERR)
        err_sys("signal(SIGINT) error");
    if (signal(SIGQUIT, sig_int) == SIG_ERR)
        err_sys("signal(SIGQUIT) error");

    sigemptyset(&zeromask);
    sigemptyset(&newmask);
    sigaddset(&newmask, SIGQUIT);

    /*
     * Block SIGQUIT and save current signal mask.
     */
    if (sigprocmask(SIG_BLOCK, &newmask, &oldmask) < 0)
        err_sys("SIG_BLOCK error");

    while (quitflag == 0)
        sigsuspend(&zeromask);

    /*
     * SIGQUIT has been caught and is now blocked; do whatever.
     */
    quitflag = 0;

    /*
     * Reset signal mask which unblocks SIGQUIT.
     */
    if (sigprocmask(SIG_SETMASK, &oldmask, NULL) < 0)
        err_sys("SIG_SETMASK error");

    exit(0);
}

sigsuspend(const sigset_t *sigmask); 将进程的屏蔽子替换为由参数sigmask给出的信号集,然后挂起程序的执行。当从sigsuspend函数返回后,信号屏蔽字将被设置为调用sigsuspend之前的值。这是原子操作的。早起的信号操作不可靠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要实现这个操作必须调用两个函数,sigprocmask和pause。而在sigprocmask和pause之间,有可能发生信号,那么当执行到pause()函数时,pause函数将会死等下去。

(come from apue and internet)

  • 1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Android NDK中缺失`pthread_cancel`函数,因此需要自己实现该函数的功能。`pthread_cancel`函数用于取消线程的执行。 实现步骤如下: 1. 在需要取消的线程中,使用一个全局变量`pthread_cancel_flag`来判断是否需要取消线程的执行。 2. 定义一个`pthread_cancel`函数,该函数需要接受一个指向线程的指针作为参数,用于取消指定的线程。 3. 在`pthread_cancel`函数中,设置全局变量`pthread_cancel_flag`为`true`,然后使用`pthread_kill`函数向指定的线程发送`SIGUSR1`信号,以触发线程取消操作。 4. 在需要取消的线程中,使用`pthread_testcancel`函数来检测是否需要取消线程的执行,如果`pthread_cancel_flag`被设置为`true`,则执行取消操作。 以下是示例代码实现: ```c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volatile sig_atomic_t pthread_cancel_flag = 0; // 全局变量,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取消线程的执行 void pthread_cancel_handler(int sig) { (void)sig; // 避免编译器警告 pthread_cancel_flag = 1; } int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hread) { // 设置全局变量为 true,以触发线程取消操作 pthread_cancel_flag = 1; // 向线程发送 SIGUSR1 信号,以触发线程取消操作 return pthread_kill(thread, SIGUSR1); } 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 // 注册线程取消处理函数 signal(SIGUSR1, pthread_cancel_handler); // 线程执行的代码 // ... // 检测是否需要取消线程的执行 pthread_testcancel(); return NULL; } ```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线程取消功能时需要非常小心,因为它可能会导致一些未定义的行为,甚至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因此,在使用线程取消功能时,需要仔细考虑程序的逻辑和安全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