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nix到Linux:操作系统的自由之路
知识定位
- 难度等级:★☆☆☆
- 适用人群:对计算机历史感兴趣的所有人
一、老式打字机与黑客精神
想象一下1970年的贝尔实验室,空调嗡嗡作响的机房里,肯·汤普逊正在一台老式电传打字机前敲打键盘。这位Unix之父当时可能不会想到,他为了玩《星际旅行》游戏而写的操作系统,会成为改变世界的种子。
那时的计算机像贵族专属品,一台机器占满整个房间。Unix就像突然出现的公共图书馆,让程序员们能共享知识工具。但问题在于——它太贵了。就像你想喝杯咖啡,却必须连咖啡店整栋楼都买下来。
直到1983年,理查德·斯托曼发起GNU计划。这个留着大胡子的MIT教授,像是软件世界的罗宾汉。他宣言要创造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甚至为此开发了编辑器Emacs和编译器GCC。但有个遗憾:他们始终缺少一个核心引擎——内核。
二、芬兰大学生的暑假作业
时间来到1991年,赫尔辛基大学的宿舍里,21岁的林纳斯·托瓦兹正在为他的386电脑发愁。当时的Minix系统(一个教学用Unix-like系统)就像乐高说明书,只许看不许改。这感觉就像买了辆自行车,却被禁止拧动任何螺丝。
于是这个芬兰小伙决定自己写个内核。他在comp.os.minix新闻组发了那封著名邮件:“我正在做一个自由的操作系统(只是爱好,不会像GNU那样庞大专业)”。这就像在论坛发帖说:“我要在家自制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