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庄子
我们在人群中生活,该如何与人相处?庄子的建议是先做到“外化”,再修练“内不化”。
庄子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种鸟名为“意怠”,飞行时不领先也不落后,饮食时不先吃也不后吃,安全地处在中间位置。
更重要的是内不化,内心不动安如山,既然一切都在“道”里面,又何必随着外在的成败得失而陷于喜怒哀乐的情绪困扰?
庄子对生死,对无可奈何之事,是先了解再接受,继之以顺从与淡定,然后全盘超越,享受生命当下的美好。
人生的种种,无论悲喜顺逆,最后难免都是“船过水无痕”。这时可以放旷慧眼、穿透表象,直观“道”之本体,见出一切变化都是“道”的姿态,最后以“达观”心态,将人生的烦恼与痛苦一一点化,成为连绵无尽的美好风光。
“乘物以游心。”
——庄子
庄子的“游心”即是“神游”,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无限的漫游和逍遥,是不受外物约束的,在精神世界中达到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从客观外在世界来说,人受到的限制无所不在,人被各种命运所左右和控制,或来自社会,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自身,可以说“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不过,它被现实捆住,飞不起来了。
因此,人要在客观世界中摆脱来自各方面对自身行动和行为的限制,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却可以达到对一切限制的克服和解脱,可以从容游戏,可以无拘无束。
这种“游心”不是“胡思乱想”“逃避现实”,更不是“精神胜利法”,而是让自我真正回到精神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